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了捕捉城市慢行道路中空气污染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构建了基于微型传感器的骑行测量平台,通过收集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沿侧慢行道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BC)的质量浓度样本,可视化解析交通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原因.研究表明:慢行道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小区侧大于沿江侧,交通早、晚高峰大于中午;早高峰BC稳定聚集但PM1.0波动较大,晚高峰则相反;慢行道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下降与临近主干道的距离、植被丰度正相关;颗粒物冷点距离干道远且四周植被覆盖高,热点多分布在施工与拥堵的复杂交通环境中;BC热点与复杂路况同步,但PM1.0热点还与周围环境相关.因此,有必要聚焦道路交通排放的主要构成,并结合局部地形、空间、环境等因素来改善慢行道空气质量,从而提升健康出行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充市城区大气颗粒浓度的监测与分析,得到了该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城市慢行系统承载着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要求,慢行空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也相应编制了慢行系统规划,但是仍旧存在忽略人性维度的普遍问题.该文通过对徐州主城区慢行出行特征、需求、居民慢行交通意愿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徐州主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现状和发展定位,提出了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空间划分和慢行空间的优化手段,为今后的徐州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上的分布 ,用 AN- 2 0 0型安德森冲击式分级采样器于 1 997年 1 1月 3 0日~ 1 998年 2月 8日 (采暖期 ) ,在北京 3个采样点同步采取不同粒径 (4.7~ 1 0 ,1 .1~4.7和 0 .43~ 1 .1 μm)的颗粒物 ,测定了其上汞的质量浓度 .影响大气中颗粒态汞的因素较多 ,释放源是其中之一 .3个采样点中最大颗粒物态汞浓度并未在工业区出现 ,表明北京市大气中颗粒态汞的环境行为复杂 ,可能具有广域扩散性 .3个采样点颗粒物态总汞质量分数为 (0 .98~ 2 .90 )× 1 0 -6,表明北京市大气中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活动分析法建立慢行交通出行二元Logit选择模型,根据慢行出行方式的特性,对慢行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确定慢行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变量的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慢行活动类型下的慢行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对慢行活动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弹性需求和短途交通活动条件下,慢行交通出行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陕西省渭南市慢行交通出行现状调查数据为例完成实证分析,表明慢行交通行为研究中应用活动分析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利用AMA 254测汞仪分析了淮南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汞含量,分析其分布的季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颗粒物中汞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体积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相关性分析中表明,大气中颗粒态汞主要富集在PM2.5中。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实行交通微循环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和出行交通的不良影响,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最小化慢行交通的出行时间、最小化环境污染和最小化道路饱和度为优化目标,考虑干道路网饱和度约束、慢行交通平均限速值约束、慢行路网密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区域交通路径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轮盘赌选择算子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进行操作,得到了最优的微循环路网优化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分析,与实行微循环前的路网相比,实行微循环后的路网饱和度明显下降,减小了对街区内的居民影响和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街区交通微循环网络。 相似文献
9.
陈名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4):180-181
分析了近10年来大气颗粒物中的正构烷烃、芳香烃分布特征及来源,综述了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污染源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分析以及污染识别整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海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
为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了中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从政策、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及慢行交通自身因素等方面研究了慢行交通事故的成因,基于冲突分析的方法,从交通组织、交通安全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设计和管理对策。研究表明,交通设计的优化是改善慢行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并可从规划、管理和执法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慢行交通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peciation of iron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by EXAF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insong LI Aiguo ZHANG Yuanxun XIE Yaning LI Delu LI Yan ZHANG Guili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18):2275-2280
In th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fraction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less than 10 μm (PM10) or evenless than 2.5 μm (PM2.5) in aerodynamic diameter can be inhaled into human body and caus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1,2]. The influence of the PM on heal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but also to its chemical speciation. The study on elemental speciation in atmospheric PM is significant for evaluating toxicity of PM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rmation a…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其中PM2.5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降低PM2.5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城市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减尘、滞尘、阻尘等的作用机制,从植被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形态特征对阻滞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尤其PM2.5)的滞留能力; 从森林植被层面分析了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阻滞大气颗粒物的效益。总结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筛选区域代表树种,对各代表树种阻滞吸收颗粒物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各个树种单位面积吸附颗粒物的滞留量,并根据区域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挑选易于吸收相对应化学物质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质量滴定法测定了大气颗粒物的零净电荷点(pH(PZNC)),甲醛缩合法测定了结构电荷密度(σst),进而得到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1-pK模型中的K,2-pK模型中的Kinta1和Kinta2)。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荷结构负电荷,σst=-0.18mmol/g;存在与电解质浓度无关的零净电荷点,pH(PZNC)=8.00;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分别为pK=8.00,pKinta1=2.07和pKinta2=13.9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颗粒物粒径大小、性质分类的分化学法和显微法,依次介绍了化学质量平衡法、因子分析法、正定矩阵法、比值法、线性回归因子分析法、富积因子法、投影寻踪法、遗传算法、光化学显微法、激光显微质谱法、扫描电子显微法、计算机扫描电镜等源解析方法;阐述了不同解析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甲醇与二氯甲烷作溶剂,超声波萃取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Nitro-PAHs),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系为流动相,采用HPLC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的Nitro-PAHs.结果表明,大气样品中含有多种硝基多环芳烃,如:2-硝基芴、9-硝基蒽、3-硝基萤蒽、1-硝基芘、6-硝基苯并芘等。其含量在0.2-25μg/mL之间. 相似文献
16.
室外空气污染和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是一类致癌物,而近年中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仍然维持在较高浓度水平。通过综述中国近年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和开展的颗粒物致癌机制研究,分析中国研究中颗粒物有关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和颗粒物致癌的人群流行病学线索,阐述大气颗粒物与癌症的关系,提出中国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出不损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交通活动量,应用环境工程与交通工程的理论研究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的估算方法.通过将环境容量与交通容量相结合,分析了交通环境容量和环境交通容量,给出了环境交通容量的概念.将城市交通系统分析应用的空间分割方法与环境空间的分割方法相结合,给出了环境交通容量分析的网格划分方法.应用虚点源后置法,建立了空气污染物空间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环境科学的空气污染物扩散、传递理论,建立了交通环境容量的线性优化模型.以高峰小时为分析周期,建立了多种空气污染物因子为控制目标的城市环境交通容量分析模型.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Combining numerical diagnosis from atmospheric science with biogeochemical methods,a model of 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 of monsoons with red tide emergence in the East China Sea is constructed.The model is designed based on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time-space relationship of aerosol and red tide ev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2005 to 2006,and a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at two stations.The study shows that every red tide event investigate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erosols coming from the northwest (wind direction in winter) along with subsidence flow.The elemental abundance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in Hangzhou and Tiantai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oil background levels,indicating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there are brought in by winter wind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 of iron and phosphorou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which mainly exist in binding materials between particulates.In addition,the confined absorption of iron and phosphorous by red tides is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sunlight.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mechanism for the high frequency of red tides in the East China Sea.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stablishing new pathways for pre-warning and forecasting of red tide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丰、枯水期悬浮体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8年、2009年10月(枯水期)和2011年7月(丰水期)的3次全湖调查,结合鄱阳湖水体采样调查与MODIS同步卫星影像反演悬浮体浓度数据,同时利用LISST-100对鄱阳湖悬浮体粒径进行现场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悬浮体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悬浮体浓度表现为北部、中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垂向分布上看,一般情况下,表层中层底层;而在风生流及采砂活动影响下的湖区中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垂直浓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全湖平均悬浮体浓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且枯水期全湖悬浮体浓度空间差异较丰水期更小.悬浮体粒度组成主要以粉砂为主,其中细粉砂所占比例最高;全湖悬浮体粒径主要分布在8μm~90μm之间,丰、枯水期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枯水期的平均悬浮体中值粒径较丰水期更细.悬浮体中值粒径表现为南粗北细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粒径频率谱形态分布上看,主要呈现双峰、三峰的粒径分布形态,北部湖区悬浮体粒径谱形态时空分布基本一致;而南部大湖区,丰、枯水期粒径谱分布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粒度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水动力、底质及冲淤状态、生物絮凝及人为采砂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搭建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大气污染物立体监测平台,并成功获取临安市2014年11月一次重污染事件1 km以下高度的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及同步气象场的三维分布数据。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对PM_(2.5)浓度时空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清晨及上午大气垂直湍流活动较弱,大气稳定度较高,逆温等温层多重大气结构不利于PM_(2.5)垂直扩散。中午大气湍流活跃度最高,PM_(2.5)混合充分,垂直浓度梯度较小。下午PM_(2.5)在边界层内水平输送显著,并逐步向下沉降,说明此次重污染事件主要受外地污染源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