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底观测网络在海洋地质、生物、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实现对海洋参数的长期、实时和连续观测。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海底观测网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网络的关键技术,如能源供应技术、海底接驳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布设技术等,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最后对海底观测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成中国第一套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著名海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领衔的“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的试验与初步应用”2006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月23日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的研究旨在初步突破构建包括海底观测网在内的海洋综合立体观测例系统关键技术,在上海附近海域进行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的试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试验与示范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该试验站由海洋登陆平台及控制和传输模块、1.1千米海底光电复合缆、基站包括特种接驳盒、外接ADCP、CTD、  相似文献   

3.
不少科学家预测海洋技术21世纪可能有重大突破,包括海水淡化技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生物生态技术、养殖和病害控制技术、海洋医药生物技术以及海底金属资源开发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在采矿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结合现有的海底采矿技术,提出有必要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绿色采矿技术研究和环境评价研究,分析了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采中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矿过程对海底潜在的影响包括沉积物和生物栖息地移动、羽状流、光照、噪声、振动等,对海洋上部的潜在影响包括光照、噪声、废水排放等.为了实现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商业开采,须弱化海底采矿作业对海底环境的影响,以确保海底采矿符合相关国际海洋法规.  相似文献   

5.
图书推介     
正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海洋[英]斯蒂芬·哈钦森等著,江文胜,王辉,李旭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定价:98.00元。本书以大规模海底实景地图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海洋世界。从海洋的形成开始,本书以生动的地图和手绘图、精准的三维海底图片以及大量生动的海底照片,以一种全新的  相似文献   

6.
在超图、面向对象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巨系统海洋,特别是海底地形的超图对象模型.分析如何通过该模型组织三维海洋特征及其属性,提出实现海洋地理要素特别是各种海底地形单元的有效组织表达,以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研究重点是超图地形对象的构建与探讨海底地形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模糊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上,3/4的地方被海水覆盖。面对着浩瀚的海洋,有多少人对那神秘的世界充满憧憬和向往!然而,除了专业潜水人员外,人们却始终无法实现畅游海底的梦想。而今,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圆了人们蓝色的梦,引导人们认识海洋、欣赏海洋、热爱海洋并且懂得如何保护海洋。令年初春,我走近富国,有幸亲近"海洋",切身感受那蓝色的神奇和美丽。我随着导游小姐缓缓步入展缸区,不禁惊讶于美丽的海底奇观。作为富国海底世界的吉祥物海马萨米家,据说曾在去年11月周年庆典关一周第一次孵化出一大群小海马,来凑周年庆典的热闹。不久前刚运到北京的橙带倒吊、苏眉鱼就象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裙在缤纷的  相似文献   

8.
韩毅 《科学观察》2009,(6):32-37
海洋沉积物是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海底沉积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海洋生物源和自生沉积物,如碳酸盐软泥、硅质软泥、铁锰结核等;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以及人类活动中落入海底的东西,如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的考察揭开了海洋沉积物研究的序幕。作为地球演化历史的良好记录,海洋沉积物是认识海洋形成和演变的主要依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陆联合大跨度多点位海底大地电磁同步数据采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底电磁探测是研究海洋基础地学课题和海底矿产资源分布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由于大地电磁场存在区域噪声,因而,为压制干扰并获得高质量的场源数据,就需进行带远参考方式的数据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包括陆上基站和海底测网的多台仪器应遵循同一个时间基准和统一的方位坐标。海底大地电磁仪为满足上述要求,其内部配备了高精度时钟源、姿态检测器件以及与海底电磁信息采集相关的自动信号测量与存储电路。海上作业时,科考船沿预定航线,实现仪器的逐点投放。海底测量结束后,通过遥控方式改变海底仪器的浮力性质,使其自动返回海面。近期的海洋试验表明,中国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已实现了实用化,可为海洋勘查提供高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海底钻机以其钻探成本低、效率高,样品扰动小、易保压,设备体积小、易操作和船舶适应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海底资源勘探、海洋地质调查和海洋科学考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装备,得到了世界各海洋强国的重视和应用.本文结合海底钻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以适水深度、钻探深度、取样方式、多功能化、智能化为评价标准的前后四代海底钻机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部分代表性机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之后从钻探深度与取芯直径、多模式钻进与取芯方式、设备状态的智能化监控、多功能井下与井口监测技术、甲板支持系统与船舶适应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海底钻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可描述热带连续层化海洋中海底地形对海洋波动影响的方程组。方程组揭示,由于有限振幅海底地形的存在,线性系统中波模态不再相互独立;模态间的线性叠加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海洋环流场的结构;另外,方程组揭示,海底地形对斜压模态比对正压模态的影响方面更大。  相似文献   

12.
海底流体的流动也称为渗流,它包括气体和液体在海底的流动,这就包括热的热水渗流和冷的碳化氢渗流,而碳化氢可能是生热或微生物的源头,已经发现,这样的流体从海底渗流到海洋的海上环境和世界的各大洋——从海岸到深海的海沟。由于海底流体的流动是从海底的沉积物流动到海水,流动的范围较大,因此,所涉及的研究学科也较广泛,包括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和海洋学。本书论述海底流体流动的特点和过程,并指出这种流动对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和我们星球的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马达海洋工区海底深度变化很大,多次波异常发育,多次波衰减一直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难题之一。首先分 析与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衰减方法(SRME)、预测反褶积、抛物线Radon 变换的方法原理,针对各方法的不同特点制 定方案:采用SRME 方法衰减与自由表面相关的多次波,预测反褶积方法压制层间多次波,抛物线Radon 变换法衰减 剩余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种分步分段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衰减海底深度变化范围大、海底构造 复杂的海洋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很好地改善海洋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种分段压制多次波方法 能够广泛应用于海底深度变化大,海底地质构造复杂的海洋地震资料多次波衰减处理。  相似文献   

14.
赵叶 《科技潮》2001,(5):74-78
您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和谐、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科学家们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多座火山,仅仅在太平洋海底高度超过千米的火山就有3500多座。这是前苏联科学院海洋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3,(2):22-23
大约在上世纪的中叶,国际上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在分析大洋底岩心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被冲刷成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1963年在美国旧  相似文献   

16.
海底底质声学特性在海洋工程勘察、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军事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对海底底质声学现场探测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介绍了所研制的海底底质声学现场探测设备的机械系统,然后基于AMESim和Workbench联合分析,确定了机械系统的工作荷载,以滑轮组支架为例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经过仿真优化,能够大幅度降低机械系统总质量,延长设备水下作业时间.研究成果对海底底质声学现场探测设备机械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GIS系统中多维海洋数据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设计混合型GIS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在同一个视图窗体中分别从海洋表面、海洋内部、海底表面和海底深部四个空间层次来可视化显示2D,2.5D和3D矢量栅格海洋数据.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有助于统一组织、管理、可视化表达多维海洋数据,是构建海洋地理数据库的有效方式.基于ArcEngine软件开发设计混合型GIS,表明混合型GIS能够真实地表达数据几何位置,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之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保证用户能够对多维海洋空间对象进行空间操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底管道的建设越来越多。在海底管道的铺设过程中施工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海底管道预挖沟铺设前、铺设中、铺设后这三个方面出发,制定海底管道预挖沟铺设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9.
1、海洋殖民地2、大西洋隧道海洋殖民地是理论上人类永久性在海洋"殖民居住",像这样的殖民地可能漂浮在水面上、或固定在海底以及存在于海底与水面之间。是一种理论上的交通通道,它跨越大西洋、北美洲和欧洲之间,能够承载火车等类型的交通工具,使用先进的技术,预计交通工具的速度可达到300-5000英里/小时(500-800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20.
王丹 《科技资讯》2012,(20):20-21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向深水区域的发展,对于包括海底电缆、海底油气输送管线、水下井口等在内的水下设施的维修工作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实用的水下作业工具,能够在深水海底电缆维修项目中代替饱和潜水作业,并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其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将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