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过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仿真检验.模型仿真结果显示:①学习惯性和经验惯性影响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②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有抑制作用;③知识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基于此,提升知识惯性下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应持续强化科技型人才跨学科交流和经验学习;积极破除科技型人才知识惯性;不断优化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
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是引领篮球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的区域分布、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教练员人才年龄比例结构不合理;教练员人才文化程度比例差异突出;教练员人才高级技术等级相对缺乏,并从4个方面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和聚集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行为的类型和特征,从维度层次结构的视角,分别探讨了交易型领导行为、变革型领导行为和家长式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各类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影响不同,比较而言,变革型领导行为更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积极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4.
江西宋代人才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江西区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时期。这在文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江西文化成为了当时先进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应该看到,宋代江西文化发达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性,具体体现在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上。赣南赣北的江州、赣州、南安军,文化发展较慢,人才分布较稀疏;赣中的吉州、抚州、建昌军、饶州、临江军等地文化发展较快,人才分布较密集。这可以从宋史列传赣籍人物、赣科举进士及赣籍有著作留世者等方面考察出来。宋代江西崇儒尚学的风俗很重;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普及;加之宋政府的重用文人政策及个人勤勉治学,使得人才大量涌现。当然,上述几个方面在建昌军、吉州、饶州、抚州、临江军、洪州等地体现得更为明显。因而会有人才的地理分布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现行人才标准,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1年全国统计年鉴为依据,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计2010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的密度分布,发现当代全国人才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京、沪、津、苏、浙、陕、卾、黑、吉、辽等人才密度高.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等院校布局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高学历人口向大中城市、发达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6.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形成了科技型人才的聚集,其聚集现象则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本文主要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其优化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人才培养又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山西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其实际特点提出人才培养和与建设方面的建议,冀希对山西省政府今后的人才政策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唐朝永  师永志 《太原科技》2010,194(3):37-39
科技人才是人才资源中重要的宝贵资源,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流动的结果,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通过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支持系统研究,可知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实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人才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 ,因此可以采用灰色模型对人才进行预测。本文运用灰色模型GM(1 ,3) ,对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总量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动态关联分析 ,作出了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 ,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论述了人才队伍建设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从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熠  孙健 《科技与经济》2012,25(5):92-96
对影响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2001-2008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得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企业的数量等是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和提升科技人才吸引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本文以167位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动现状、机构角度、地域角度、职务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以下特点:流动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流动,但存在机构、地域聚集特征;在职时长有缩短化趋势,流动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华北华东等地区同区域流动特征明显,东北西北等地区人才单向跨区域流动特征明显;同省份机构存在密切流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聚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对于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界定存在差异致使人才的评价难以形成一套兼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聚合的方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地区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12个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考察,应该从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以及人才环境3个一级、18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指标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到指标权重的分配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其创新行为和技术知识的扩散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绩效的发展。在气象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气象科研院所发展的制约因素,而目前对气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较少。本文首先对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3—2016年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之后运用面板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气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及水平,其次是创新团队、队伍结构、人才梯队和经费投入,所以,气象科研院所想要发展,必须强化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增加研究项目,提升研究成果及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了油气公司等能源产业企业在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建立了科技人才管理体系模型,提出了6个方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即使发表了很多科学论文,申请了很多发明专利,也未必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不仅要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而且还要通过研究开发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虽然高校在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更高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产出效益,但是政府投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占比却严重偏低,以致在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在美国已开始严控中国理工科学生和学者赴美交流,中美技术战将陷入长期化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尽可能地将政府投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30%以上,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准,从而为高校提升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科普人才建设现状发现,中国科普人才队伍的总量与结构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科普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必须正确认识科普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基础着手,加快发展科普人才教育,抢占世界高端科普发展制高点,创新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法,并以201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生物医药领域申报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准确率达到80.9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经历近40年不同阶段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人才计划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体系,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制度环境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计划体系的类型与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概括了人才计划体系的特点,从系统角度分析了人才计划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