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和水资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冲突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及重心分析法对2005—2016年能源和水资源丰度、能源和水资源强度、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重心动态演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能源资源丰度与水资源丰度呈现南北两极分化格局,二者重心移动方向相反,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增加;②能源强度和水资源强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及新疆存在相似性,两者重心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减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成本和水资源成本存在正向联系;③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二者高值区均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且重心距离较小,但在重心的移动速度上能源生产量远大于能源耗水量,能源生产、加工过程中耗水量和生产量之间仍存在发展速度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碳达峰和水资源短缺形势下中国西北五省能源供给侧的合理配置进行全面把控,以便推进西北五省能源转型,实现低碳发展,以2017年为基期,以2018—2030年为预测期,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对西北五省的终端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从供给侧出发,研究了西北五省2018—2030年在碳强度约束和水资源约束下的能源结构变革、能源供给规划、能源调度规划和产能建设规划。结果表明,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西北五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攻方向,一次能源结构中原煤、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6∶3∶1变为2030年的3∶3∶4,终端能源结构中煤炭、油气和电力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5∶3∶2变为2030年的1∶5∶4;能源生产方面表明煤炭产量仍呈上升态势,石油产量保持低速上升的趋势,天然气的增产潜力大;电气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力供应能力将持续增强,西北五省水资源的短缺将进一步遏制火电的发展。该研究可望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为西北五省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标准制订的背景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水资源需求一直在大幅度上升。面临新的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提升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娜 《天津科技》2006,33(2):10-11
天津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使水源、能源等供给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天津作为水资源短缺、能源输入型城市,如何保持资源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2004年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的关于中东生命之水的第二次巴-以国际会议的论文集,涉及中东水资源的许多方面,例如国际河流的水分配、水权交易、水资源利用冲突、国际水法、水资源需求管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废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阐述了煤炭能源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和地面水资源的破坏原因,提出了煤炭能源建设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从而论证煤炭能源发展必须构建水资源、能源及环境整体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并举,才是煤炭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西部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西部可持续的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建立了西部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模型。该模型以能源系统优化模型——MARKAL模型为内核,耦合了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块、水资源需求模块、污染物排放模块、经济分析模块和内生技术学习模块。应用该模型研究了2000—2050年间西部地区终端能源需求、一次能源供应、电力消费及构成、水资源需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并分析了“能源东送”方案对西部能源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2050年中国西部终端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2.43亿t,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4.67亿t。预计“能源东送”方案实施后,一次能源消费、电力需求、水资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均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能源研究所建于1979年,隶属山东省科学院,是以常规能源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重点,同时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全所现有职工9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3人。从事热能综合利用、化学品节能、废水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机电产品、能源信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旨在促进常规能源、水资源和新能源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所内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引黄北干供水区是国家确定的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水资源支撑条件直接关系到能源基地的建设步伐和规模。文章通过对供水区水资源条件、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对供水区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维城 《科技潮》2005,(4):18-18
当前,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北京是一个人口数量大、大部分能源依赖外省输入的特大型城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为了保持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只有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上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随科技部“可持续发展建设培训班”访问了澳大利亚。在澳期间,访问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大学、民间组织等,了解了澳大利亚在能源、水资源、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市政建设、人口健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受益匪浅。澳大利亚政府的分级管理,制定法规的可操作性,执  相似文献   

12.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是其耦合治理的基础。利用纵向与横向秩序量化各8级轻重标尺,计算需求与供给侧结构异质变动的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通过比较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同步变动关系,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之轻重,从而评价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耦合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平顶山市新城区规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等,得出平顶山市新城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和大气环境容量缺失的结论.建议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山西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山西生态环境特点及水煤资源共生的特定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全省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对水资源的赋存和循环条件所产生的严重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山西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山西煤炭能源在21世纪可持续开发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位山黄灌区下游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强烈开采,已形成大面积的漏斗区.为了该区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应对该区域水资源施行统一管理、地下水的合理调控、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和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是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展的时期,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生产、转化,水利、电力、核能发电的过程,生物质燃料、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人类活动也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快形成能源-水-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寻求低效高能的水、土、能综合利用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水资源改造和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和开发利用的产品很多,决不只是水能的利用所产生的电能产品;防洪、饮水、灌溉、航运、养殖、生态、旅游、替代能源、减排等"产品"效益甚至可能远远大于电力产品效益。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施加了不可控制的压力,特别是增加了粮食、水、土地和能源的全球需求。为此,从水资源安全利用的角度出发,揭示连接用水服务流的供应方和受益方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受到水和能源双重压力的典型区域——安徽省宿州市为例,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水-粮食-能源级联关系的水服务流矩阵,分析了用水部门和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之间的相关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梳理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用水服务流,建构其与养分、材料和能源3个方面构成的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之间的安全矩阵;(2)宿州市的生产用水与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之间存在强协同和强协同关系,特别是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的农业用水,饮用水与供给服务之间呈现较强权衡关系;(3)用水服务部门和能源供给之间呈现较强的竞争关系。矩阵的建立可为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工程流体力学学科在水资源、能源、建筑结构、风机与喷射技术、车船运输、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是一门发展迅速且目前较为热门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学科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完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该文以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针对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