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一个核多角体病毒毒株是VHA—273,它的毒力较强,且较稳定,对它的生物学测定,已有过报道;它用于较大面积的大田防治试验,也获得一定的效果。在它侵入宿主体内的形态发生,也做过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病征、组织病理和病原物的研究。本病发生于各龄幼虫,是一种幼虫期病毒病。其主要病征是:食欲减退,取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发育延长而且不整齐;行动迟钝,在粪便和呕吐物中出现大量病毒多角体。最后,幼虫逐渐死亡,部分勉强完成发育,但体形小,体重轻,寿命短,不能产生正常后代。病毒主要侵染消化道的中肠部分,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增殖,形成大量多角体,随着病情的发展散落在肠腔内。多角体呈各种形状,有强烈的折光性,平均直径为1.93μ。多角体无外膜,病毒粒子大致等距离而单个地封闭在多角体蛋白质基质中。病毒粒子为廿面体,呈六角形和近圆形两种形态,直径大小平均为60±5.385mμ。粒子的外壳有若干管状结构呈放射形伸出。粒子的这些形态结构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Hosaka 与Aizawa 氏的结构模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报导在室内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的棉铃虫的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某些特点。患病幼虫受感染的组织主要限于中肠上皮细胞,而对核多角病毒最敏感的脂肪细胞、表皮细胞等不被感染,但明显萎缩.多角体大小为1.88±0.5μ,大都为正六角形多面体.病毒粒子近园形,直径66.7±7.3nm,随机包埋在多角体中.  相似文献   

6.
为害广州市郊龙洞一带松树林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经常感染病毒病。我们曾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种病毒的形态,确定为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这种病毒感染马尾松毛虫幼虫的中肠细胞,感染部位为细胞质。病毒粒子包容于多角体内,(图1)每个感染细胞有大量的多角体。多角体近园球形或椭园,大小相差颇大,直径0.40至3.50微米。多角体可被0.03M 的炭酸钠水溶液所溶解,溶解后释放出大量的病毒粒子(图2)。病毒粒子由一个电子浓密的核心及周围较透明的薄层外壳所构成。多数病毒粒子呈多边形,直径30至50毫微米(图3)。每病毒粒子常由一层较大的透明层所环绕。  相似文献   

7.
对昆虫NPV-DNA的研究已有报导,如1965年Onodera等人从家蚕NPV中分离出活性的DNA,它的分子量是2.2×10~6道尔顿,在超离心和柱层析中都只有一个组分。以后Kok等人用酚和去污剂分离NPV-DNA,得到了沉降常数分别为14、45、61、94、140的五种DNA组分,最大的分子量为1.17×10~8道尔顿(DNA链的长度为45.2毫微米)。Shvedchikova等人认为NPV-DNA分子中的某些部分特别易切断,因此分离而得的DNA是包含切断的和完整的DNA分子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些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本文主要对棉铃虫NPV-DNK进行了提取及分级分离的研究,分析讨论了各研究者所得NPV-DNA组分不均一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茶卷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酸(HmCPVRNA)用热酚法从提纯的病毒多角体中提取。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高最低的吸收值分别在260nm和230nm处。经测定其Tm值为79℃,在3%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HmCPVRNA可分离得到10条基因片段,各片段大小为0.34×106~2.55×106,总分子量为15.15×106,其PAGE图型与CPV属代表种BmCPVRNA有较大差异,试验表明HmCPV与BmCPV属不同PAGE型。  相似文献   

9.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CPV)隶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通常基因组由10个节段双链RNA构成。根据病毒基因组ds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目前CPV已被分为20个电泳型。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ypovirus,简称CPV)侵染、转录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CPV入侵过程;转录过程中CPV衣壳蛋白VP1和塔状蛋白VP3构象变化,促进mRNA起始转录和加帽的作用;大突起蛋白VP5,作为夹状蛋白起到稳定CPV病毒粒子结构的作用;另外,VP5作为mRNA分子伴侣,促进RNA链的解旋和加速链的退火。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深入研究CPV入侵、转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0.
引言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昆虫病毒的应用中,对辅助剂或增效剂的研究,进行了很多工作。首先是对化学辅助剂的试验,如三硝基甲苯(三通)、甲基胆蒽、毒杀芬及穿透性油等。这些物质,亦称为表面活化剂,与病毒混用时,既无不利影响,又能增加对棉夜蛾类的防治效果(Ignoffo,1966;Reichcderfer 和Benton,1973;Wolfenbarger,  相似文献   

11.
12.
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家蚕体内入侵与复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家蚕活体内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入侵增殖复制过程,探讨BmCPV的入侵过程和增殖复制机制。实验用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取中肠后部固定,制作电镜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BmCPV病毒被食下1.5 h后,在中肠上皮组织圆筒形细胞微绒毛之间有病毒粒子存在,6 h后病毒进入微绒毛内,并向细胞质移动,9 h后观察到圆筒形细胞质中有病毒粒子。作者认为病毒入侵是以整个病毒粒子穿越中肠围食膜,吸附并进入微绒毛,感染圆筒形细胞,与前人病毒入侵只是髓核进入细胞,而病毒衣壳仍留在细胞外的推测不同。随后病毒核心物质进入细胞核,启动复制循环。经过隐潜期后病毒复制,在感染24 h后,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子代病毒开始形成,逐渐增多。感染48 h后,圆筒形细胞质中的多角体蛋白逐渐沉积并将病毒粒子包埋,最终形成新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60kDa,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杆状病毒与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的几丁质酶具高度同源性,暗示杆状病毒的几丁质酶基因与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有更为接近的讲化关系,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在宿主细胞内的发生过程.病毒核衣壳进入敏感组织之后,首先见于核膨大,核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随后在病毒发生基质内或周围出现核衣壳.在核衣壳形成之后,从周围已形成的线状物质中获得套膜,然后具套膜的病毒粒子上出现蛋白质堆积并联合产生发育中多角体.随着病毒粒子不断嵌入,发育中多角体逐断成熟,成熟多角体中的病毒粒子多数以两个成束,部分是单粒包埋,并随机分散在多角体中.  相似文献   

15.
16.
本实验主要研究20亿PIB/mL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致死速度与其剂量有关,在500倍液剂量处理区,在1周内的死亡率达到67.6%,各试剂量区均有明显的持效性.第15天的防效效果为83.5% ~90.4%;第30天的防效为85.6% ~95%;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000倍液剂量与500倍液剂量区与Bt区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由江苏海安采得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用不同剂量不同方法感染棉铃虫二令初期幼虫和初孵幼虫,分别测得的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56+1.52x、y=2.595+1.198x,前者的LD_(50)为40.91PTB/幼虫,后者的LC_(50)为101.70×10~3PIB/毫升.试验结果表明,江苏海安采得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国外同类病毒制剂相比,毒力是相当高的.用初孵幼虫测定有较多的优点,拟可作为一种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本实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将果蝇肌动蛋白基因5Cactin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为亲本病毒,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棉铃虫细胞,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以深入研究棉铃虫病毒在入侵、复制及装配过程中,宿主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对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