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月25日至5月8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先后对埃及,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六国进行了频繁而紧张的穿梭访问。5月6日黎以双方达成了一项以色列撤军的协议草案。在舒尔茨出访以前,中东的形势是:由于以色列坚持横蛮无理的要求,黎以美三方的撤军谈判已拖了4个月而毫无结果;黎两派民兵冲突加剧;美驻黎使馆挨炸;约旦一巴解组织谈判中断;叙以关系紧张;里根方案连遭挫折,有夭折之虞。与此同时,苏联改变了前一时期无所作为的态度,加强了对中东事务的影响。舒尔茨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促成撤军协议和其他活动来稳住阿拉伯温和国家,使已经搁浅的里根中东和平方案重新运转起来.以巩固和扩大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防止苏联进一步插手中东。  相似文献   

2.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3.
正当海湾上空风疾云骤,战火随时可能触发的危急时刻,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于10月2日至9日访问了埃及、约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曼五国。这是日本首相自1978年以来第一次出访中东地区,因  相似文献   

4.
1月31日到2月8日,里根特使、美国务卿舒尔茨对拉美五国(萨尔瓦多、委内瑞拉、巴西、格林纳达和巴巴多斯)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并与拉美16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孔塔多拉集团四国的代表进行了接触。这是舒尔茨自1982年夏出任美国务卿以来第一次正式出访拉美数国。舒尔茨拉美之行是在中美洲形势继续动荡、美国政府加紧制定干涉中美洲新策略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具体背景是: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自11月16日至30日先后访问了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和泰国。池田这次访问东南亚,是继箱根会谈之后,美日垄断资本进一步勾结的发展。在箱根会谈时,美国代表要求日本在亚洲外交、安全和经济方面“多负一些责任”。显然池田东南亚之行,就是推行这个美日“合作”和日本“多负一些责任”的一个步骤。东南亚从来就是日本“南进”的目标。日本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上有所恢复以来,从未忘怀东南亚,一直多方通过贸易、贷款、  相似文献   

6.
2022年12月7~9日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中美在中东的竞争。在美国挑起的中美全球战略竞争中,欧洲、“印太”是关键,中东处在边缘位置。而且,在中东地区事务上,美中利益大体相似,并没有明显冲突。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害怕、担心中国在中东的合作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个月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确在约旦等几个中东国家搞出了一连串反人民的政治勾当,可是它同时却不能不碰到不可抗拒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是既不害怕带有原子武器的第六舰队的威胁,也不接受成千万美金的利诱的。作为艾森毫威尔主义的基础的所谓“填补中东真空”的理论,是按照美帝国主义者所特有的奇怪的逻辑创造出来的。它绝不承认中东地区存在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一个客观事实。它认为自从英国势力退出以后,中东地区就变成了真空;美  相似文献   

8.
美国并不低估苏联在中东经营几十年的影响和作用,并要借助它的合作与配合在中东地区和会问题上收“事半功倍”之效;苏联无力充当主角,想要通过“苏美协调机制”取得在中东“仅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9.
杨涛 《世界知识》2014,(9):27-27
2014年4月10日,美国防长哈格尔对蒙占国进行访问,这是他为期10天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继2005年10月美防长拉姆斯菲尔德访蒙后,第二位正式访问蒙古国的美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10.
11.
最近铁托刚刚结束了他的亚非之行。数月来,铁托偕大批侍从人员,乘军船,带礼炮,浩浩荡荡地访问了一些亚非国家。一路上,他打着“积极共处”、“不结盟”、“非集团”的旗号,进行招摇撞骗,企图破坏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内部的团结,挑拨这些国家之间的团结,离间些这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破坏亚非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拉拢一些亚非国家的政府和政党同铁托集团一起走亲美亲帝、反苏反共的道路。但是,结果与铁托集团的愿望相反。正象他利用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伪装,来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阴谋遭到破产一样,铁托这次在亚非国家进行分裂破坏的阴谋活动,也不可能得到成功。纸是包不住火的铁托访问亚非一些国家所抱的这种目的是不可告  相似文献   

12.
正据媒体报道,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印度遗传学家斯瓦米纳坦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马拉拉·优素福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议员提出,这三人可以分享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能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能被提名却预示着诺贝尔和平奖的改变和改革。足见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更是全球人权问题。2013年,超级稻亩产超过980公斤的惊人消息不胫而飞。  相似文献   

13.
美国要利益独享;中东国家不甘当“配角”;争斗关乎世界多极化进程。人们一直习惯于从地理位置、能源供应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三个角度来评估中东的战略地位。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各种力量分化组合进程的加快,中东传统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4.
舒尔茨怀揣戈尔巴乔夫的又一新建议回朝,美国感到达成中导协议出现了“历史性机会”。然而西欧担心会出现西欧非核化,从而使它处于华约常规力量威胁的危险之中。当前,美欧加紧协调立场,商讨对策。中导谈判在新的基础上将出现什么前景呢?请看本文。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4月,美国正式从加拿大手里接棒,担任为期两年的北极理事会主席国。8月31日~9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北极事务全球领导力大会并视察阿拉斯加州北极地区,成为第一位访问该地区的美国总统。动因在美国的官方媒体中,奥巴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没有变中东,这一两世纪以来一直成为世界最大的「民族牢狱」之一,民族纠纷的大火山,帝国主义的角逐场,和战争危机的一个环节,经过了这场世界战争之后,现在又以同样显著的姿态,出现在风诡云谲的国际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中东已经碎片化李绍先:6月下旬,我刚刚访问了土耳其,一路交流也促使我思考,其中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中东政治版图正在改写。现在的中东政治版图基本上是100年前形成的,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秘密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形成的。现在中东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碎片化。首先是叙利亚,经过这几年的内战,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也就  相似文献   

18.
问 在化学或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等学科的论文中,常见在化学元素符上附加各种上标或下标,请问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19.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2,(19):34-35
土耳其或许很想向西方证明,在中东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聪明玩家。但其实,土耳其最适合充当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掮客,而无力充当中东新秩序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20.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0,(18):21-23
<正>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一项"重大历史性突破":以色列与阿联酋在美斡旋下达成双边关系正常化协议。特朗普政府计划赶在大选投票前举行中东"和平峰会",正式签署阿以建交协议。显然,中东外交成果已经被特朗普政府当作罗列政绩、扩大支持的选战卖点。实际上,中东正在经历的大变局早已开始,特朗普政府精心展示的只不过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点星光。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但这个"新中东"不一定是世界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