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模具的功能是高效制造出塑料产品,塑料产品成型具有一定特性。文章针对性地介绍了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管理步骤,提出了一套完整规范化的模具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
种植塑料     
塑料是有名的白色垃圾,因为它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而越集越多。如果利用植物制造的生物塑料,则可以在自然界中快速降解。以往的方法是收割了植物后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产生塑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让植物直接生长出塑料来。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到地里种植塑料,直接收割塑料产品的原料。现有的化工塑料不仅仅是污染的问题,还面临着原料缺乏的问题,因为塑料是用炼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塑料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实验室在不同条件下对塑料聚合物的易点燃性试验法、可燃性试验法、氧指数试验法、发烟程度试验法和释热性测试法的试验和对比,得出实验室的评价方法与现实复杂情况下的燃烧性能存在差异,从而对塑料产品的燃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中国出台了针对几种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产品的禁令,这使得制造商加快了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步伐.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有36家公司准备或已经建起新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设施,合计每年产量将超440万吨——这个数字是一年前的7倍有余.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还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均生物...  相似文献   

5.
闫纪红  李柏林 《科学通报》2020,65(8):684-694
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全球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智能制造领域.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7~2017年收录的1370篇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文献为对象,利用VOSviewer分析工具,给出了智能制造的3个发展阶段,对智能制造领域研究的发展状况、相关国家的发文数量、研究热点技术以及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在2013年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智能制造的发展内涵主要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过程;智能制造中新兴的热点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本文将为我国科研学者在今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动车组的设计制造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的日益国际化,将要求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沿柔性制造,商品化要求的道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田锐  吕超 《科学通报》2023,(27):3555-3558
<正>聚合物材料及相关塑料制品占据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传统的衣食住行不断拓展到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及需求日益增长[1,2].随着塑料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废旧或失效塑料的不当管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2020年6月,由多国化学会共同组织的第八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CS3)在伦敦召开,会议发布了重要白皮书《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塑料》,提出化学在为塑料使用提供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是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推动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应用于卫星、无人机等国家战略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高地.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不仅源于新兴能源材料的创新,还与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极片制造作为生产锂离子电池最核心的过程,包括制浆、涂布、辊压三大关键工序,制造的正负电极构成了电化学反应载体和整个电池的核心.在电极制造中,多孔多组分电极微结构发生复杂的演化与定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特性等性能.本文分析极片制造中制浆、涂布和辊压技术进展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电极微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演化以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旨在从“制造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视角形成对电极微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制造工艺的进一步认识,为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碳化硅(SiC)陶瓷材料具备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性能,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陶瓷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SiC构件时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复杂结构成形难等问题.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理论上可成形任意复杂结构,为复杂陶瓷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SiC陶瓷增材制造已成为本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SiC陶瓷增材制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详细论述SiC增材制造的原料设计与制备方法、工艺与装备、后处理技术、模拟仿真、性能评测及典型应用等内容,并对SiC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周扬  丁一然  曾梦琪  付磊 《科学通报》2023,(30):4035-4054
为了实现更高效和更智能的产品和系统,需要发展更小尺度和更高精度的制造技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利用率和集成度.原子是物质的最小构筑基元,实现原子级精准制造(原子制造)能以最大的精度定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制造能从物质世界底层(原子)出发进行制造,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新物质、新器件和新机理正在被发现.尽管原子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实现精准合成、定制材料性能的关键路线.本文首先从原子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对比出发,阐明原子制造的内涵.接着以典型体系(包括单原子、团簇、二维材料和高熵合金)为例,从结构设计角度介绍材料的原子制造方法及科学原理.然后以量子信息技术、半导体器件和能源转化为应用场景,从物质的性质定制角度阐明原子制造的优势和价值.最后从发展兼具精准性和可批量性的原子制造方法、原子尺度机理探究、原子制造新材料和新器件等角度总结原子制造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