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已知大脑边缘系统跟呼吸、循环、内分泌、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行为等生理功能有关,也跟学习、记忆、睡眠、情绪等有关。作者介绍的则是大脑边缘系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不仅介绍了国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也报道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从增进和抑制记忆药物的作用谈到记忆的分子机制》一文,也是根据目前一些药物的作用,提出关于记忆原理的一个假说。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较好的记忆力,这是因为:"记忆乃才智之母","记忆是心的仓库",记忆不仅是知识的源泉,而且还支配着人类的心灵。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学者探讨过有关记忆的奥秘。但在科学日趋发展的今天,记忆就不是什么神秘的问题了。记忆是与人脑的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大脑就没有人的记忆。若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都会变成陌  相似文献   

3.
生物科技公司正逐步解开有关记忆的奥秘,他们已能通过使用药物删除人的记忆以及让忧郁症患者忘掉忧愁。有一个例子,在新泽西州北部的一个研究所,研究员为了弄清大脑中有关记忆的分子是如何工作的,发明了一种叫“威而刚”的药物。你知道,这种药物能使某个器官勃起。结果,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初衷。研制记忆药物,一种真正有效地提高记忆  相似文献   

4.
科学信息     
·Trends in Neurosciences《神经科学进展》Vol.14,No.5,1991年 1.基因产物与行为间被遗忘的联系科学家在探索有关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秘密中,发现来自生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本文就三项独立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2.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神经营养因子对于治疗某些外周与中枢神经性病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窗     
140个与记忆有关的基因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能同时观察上千个基因的新技术 ,找到了 1 0 0多个与记忆有关的基因。然后给大鼠大脑注射一种生长因子 ,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学习能力。第一作者、美国马里兰州布兰奇特洛克菲勒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塞巴斯蒂安·卡瓦拉罗 (SebastianCaval laro)博士说 ,现代神经科学最伟大的目标之一是要发现人类的大脑是如何编码、贮存和检索的机制 ,虽然科学家已知道记忆贮存与基因有关 ,但要找到是哪些基因曾经非常困难 ,过去 ,研究人员通过让大鼠学习穿越迷宫时发现在海马回有基因被激活 ,但这种方…  相似文献   

6.
逸事记忆自己经历过的逸事记忆。旅行、恋爱、考试、人际关系等同自己有关的经历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周平艳  王凯  李琦  刘勋 《科学通报》2012,(35):3367-3375
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它影响着个体和族群的生存状态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研究者已经对动物和人类被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然而最核心的问题是,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特别是在人脑中情绪信息加工的脑区和记忆的神经环路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简要综述了脑成像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梳理和评述了有关记忆和情绪的神经机制以及情绪影响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基于现有研究证据,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并预期今后的研究能够检验这个理论框架:情绪的两个维度——唤醒和效价可以影响记忆信息在杏仁核-海马回路中的加工,这种影响是分别通过额-顶叶注意控制网络和以纹状体-前额叶为核心的奖惩系统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谢红  成蕊希  韵迪  管吉松 《科学通报》2023,(16):2016-2028
人类根据自身以及后天学习获得的经验与知识,也就是记忆,适应并改造了自然界,从而创造了现代文明.建立在大脑神经元的物质基础之上,记忆承载了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整合了时间与空间等不同维度上的多感知信息,为大脑作出正确判断和操作提供支撑.通过对大脑记忆机制的研究不仅仅可以揭示脑高级功能的生物学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条由亿万年进化史选择的解决高级认知运算与高效信息处理的途径.近年来,对记忆机制的认知从突触、分子等生物层面渐渐深入到细胞编码、解码与整合等信息层面,依赖对大脑中信息编码直接相关的记忆印迹(engram)的深入研究则揭示了神经环路的记忆存储与调控机制.本文围绕记忆印迹细胞的分子、细胞、环路与信息处理机制的运用,回顾了近期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探索了记忆编码机制研究对生物大脑运作原理及类脑智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建妮  舒德干  韩健  张志飞 《科学通报》2007,52(15):1796-1801
2004年报道的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中具有叶足动物和节肢动物镶嵌特征的珍稀动物神奇啰哩山虫(Miraluolishania Liu和Shu)被认为是“斯芬克斯”谜一般的节肢动物化石, 它的发现为探讨叶足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化石实证. 然而, 由于神奇啰哩山虫与另一种叶足动物啰哩山虫(Luolishania Hou和Chen 1989)的外形略有相似, 一些学者认为神奇啰哩山虫是啰哩山虫的同物异名. 鉴于神奇啰哩山虫和啰哩山虫的重要区别, 笔者对这两种叶足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 认为神奇啰哩山虫和啰哩山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叶足动物, 海口地区的“啰哩山虫”实际上是神奇啰哩山虫, 而啰哩山虫极有可能是澄江帽天山地区的特有属种.  相似文献   

10.
衰老性记忆障碍并不是属于对既获得知识的记忆障碍,而是由于对新获得知识的记忆保持减弱而导致的回忆困难。在老年痴呆,人们重视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前脑乙酰胆碱系统的机能低下,这发现主要是根据阿尔采木氏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但是,这样广泛的胆碱能性障碍,在人及动物的通常老化状态下并无发现,而且,通过刺激中枢胆碱能并不一定能改善记忆障碍,因此有人认为衰老性记忆障碍可能与其他的神经递质有关,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痴呆与阿尔  相似文献   

11.
张凡  耿海燕 《科学通报》2010,55(30):2885-2893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D患者)的记忆障碍在心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在传统的记忆测验中对其正确记忆的考察, 近年来通过对比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在各种类型的错误记忆中的不同表现, 揭示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症发展进程中记忆障碍的各个层面. 本文通过对AD患者的关联性记忆错觉、流畅性记忆错觉和源记忆错误的相关研究的分析和讨论, 并与正常老化相对照, 明晰了AD患者在编码阶段的梗概加工及表征能力受损, 提取阶段基于熟悉性和回想的再认提取过程也受到损伤, 正是由于这些损伤使得AD患者可以利用的信息非常有限, 导致其更倾向于依赖提取时的加工流畅性做出记忆判断. 此外, 源记忆和源监控能力的降低, 又影响了AD患者通过监控过程抑制错误记忆的能力. 对于AD患者记忆障碍的产生机制的分析, 将会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解码记忆     
<正>记忆的本质什么是记忆?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才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他认为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并对记忆的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报道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的云南火把虫(Facivermis yunnanicus Hou et Chen)躯体的前部具有5对触手, 而尾部被解释成简单的尖缩状; 并认为可能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相关. 此后, 它又被解释为与五口动物或触手冠动物等类群具有亲缘关系. 最近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发现了完整云南火把虫标本: 完整的云南火把虫不仅显示了躯干前端的5对叶足状附肢, 而且还保存了具2~3圈钩刺的倒梨形尾部. 基于这些重要形态学信息, 本文作者对云南火把虫的分类位置予以重新界定: 其5对叶足状附肢与神奇啰哩山虫(Miraluolishania Liu et Shu)的前躯干附肢十分相近, 似为同源构造, 因而很可能与叶足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此外, 云南火把虫的5对叶足状附肢对于探索叶足类动物和节肢动物附肢的起源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蓝冰 《科学》2007,59(5):19-19
据英国Nature,2007,447:178报道,中央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经常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有关,并最终导致痴呆。是否有一种药物来促进记忆、甚至还能恢复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遗忘的记忆?用一种严重神经退化疾病动物模型所做的新的研究工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不能提取先前学习过的项目信息(项目记忆)或者学习情境的信息(来源记忆)时, 会表现出外显记忆错误. 为了探讨提取意向对项目信息和来源信息的影响, 采用电生理记录研究方法, 对再认测验中出现的提取错误进行了测量, 结果发现, 再认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与再认正确激发的大脑电活动有显著差异. 与项目记忆错误相比, 来源记忆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起始更早, 分布更偏向于大脑前部. 提取意向调节认知神经加工, 并导致提取成功与提取失败神经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因工程的产物——一只比普通鼠更机昃的老鼠,科学家们合成了一些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主要分子成分。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科学家开出增强记忆良方为什么人们的记忆力有好有坏?记忆力好坏与什么因素有关?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雨苍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记忆肽能够影响人的记忆功能,在国际上率先揭开了记忆之谜。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因子。肽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联结而成的蛋白质小片断。人体的很多生命活动都是由肽完成的,如传递信息、调节代谢等。目前,科学家在高等动物脑内已经发现上百种不同功能的神经肽,其中记忆肽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神经肽如何…  相似文献   

18.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儿童流体智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王一雪  刘丹玮  周仁来 《科学通报》2011,56(17):1345-134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通过训练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可以提高其流体智力水平. 但是, 以往的研究混淆了工作记忆存储功能与中央执行功能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该研究采用活动记忆任务, 通过双盲对照实验设计, 对9~11岁儿童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进行训练. 研究结果发现, 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能力的训练, 儿童的流体智力得到显著提高. 研究表明, 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使得流体智力水平提高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成瘾性药物戒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认为是导致强迫性用药的主要原因. 戒断会引起相关脑区发生诸如突触传递和神经结构可塑性等适应性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最终会引起病理性记忆的形成. 研究表明,肌动蛋白actin骨架重塑与突触可塑性以及记忆的形成关系密切,然而对其调控记忆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最近,本研究小组围绕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的形成机制展开研究,在整体水平上阐述了突触骨架actin及其一系列下游信号参与调控吗啡戒断负性记忆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讨论近年来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调控成瘾性药物负性记忆形成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阿片类物质成瘾负性动机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成瘾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成瘾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成瘾性药物戒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认为是导致强迫性用药的主要原因.戒断会引起相关脑区发生诸如突触传递和神经结构可塑性等适应性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最终会引起病理性记忆的形成.研究表明,肌动蛋白actin骨架重塑与突触可塑性以及记忆的形成关系密切,然而对其调控记忆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最近,本研究小组围绕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的形成机制展开研究,在整体水平上阐述了突触骨架actin及其一系列下游信号参与调控吗啡戒断负性记忆的分子机制.本文将讨论近年来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调控成瘾性药物负性记忆形成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阿片类物质成瘾负性动机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成瘾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成瘾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