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涌水是长大隧洞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L隧洞针对涌水问题采取了规避涌水地段、加强超前预报、长钻孔探水、确保排水能力、选择合适的封堵方法等对策及措施,实现了对地下水的有效管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长大隧洞工程涌水预防处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岳峰 《科技信息》2013,(14):382-382
涌水是长大隧洞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L隧洞针对涌水问题采取了规避涌水地段、加强超前预报、长钻孔探水、确保排水能力、选择合适的封堵方法等对策及措施,实现了对地下水的有效管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长大隧洞工程涌水预防处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邹启学  胡先进  吴瑾  梁栋 《科技信息》2011,(34):431-431,433
本文针对隧道施工涌水并诱发坍方带来的危害性,对隧道涌水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治隧道施工涌水的技术措施,为同类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村煤矿N2-7皮顺巷掘进过程中发生涌水,经探测证实是陷落柱涌水。通过对陷落柱涌水的涌水量类比,利用水质及同位素判别,结合矿区地质、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判定了常村煤矿N2-7陷落柱的涌水水源不是奥灰层含水,而是上部砂岩水,从而为矿井的防水、堵水的设计与施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洛河组是大佛寺煤矿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但在不同区域内的涌水强度存在巨大差异。文中在统计分析不同区域工作面涌水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顶板涌水的规律,并分析了涌水与采厚采宽等生产因素以及含(隔)水层、煤与含水层间距、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不同区域顶板涌水的关键因素。区内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其厚度决定了该层的整体富水性,是工作面涌水的基本条件,煤层采厚及煤与含水层间距直接影响导水裂隙带在洛河组含水层中的延伸范围,对工作面涌水强度影响很大。通过分析砂泥岩比、结构系数对砂泥岩互层型隔水层隔水性的影响以及区域构造在顶板涌水中的作用,认为隔水层岩性变化减小了有效隔水厚度,而结构的复杂程度对采后导水裂隙发育具有明显影响,地质构造更是从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这两方面促进了中厚煤层开采时顶板涌水的发生。研究认为洛河组富水性、开采强度及煤与含水层间距是影响区内4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涌水的主要因素,隔水层岩性及结构变化、区域构造则在4上煤开采涌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涌水处理采用的方案,实现了斜井涌水处理与施工组织的科学有机结合,分析了注浆堵水与应用抽水设备的技术经济性,提出了规范涌水处治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隧道的富水断层带,由于围岩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加之水的影响,出现大量的渗水或者涌水,使得施工极其困难,作业不安全,掘进速度慢,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但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总结出了大量渗水及涌水断层带隧道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频遇突涌水灾害,裂隙型突涌水勘察与预测难度极大、致灾风险高。为揭示裂隙型岩溶突涌水机理与明确前兆信息,本文基于“流-固-损伤”耦合模型对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与临界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公式推演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建立了完整的“流-固-损伤”耦合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数学模型,并论证其可行性与合理性;(2)分析了不同溶腔水压工况下,隧道拱顶围岩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裂隙型岩溶突涌水与富水溶腔水压高度相关;(3)分析了临界突水条件下围岩特性,提出了“缓慢增长段-快速增长段-位移失控段”的三阶段裂隙型岩溶突涌水围岩位移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梁栋  黄鑫 《科技信息》2011,(16):I0322-I0322,I0324
隧道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而又危害甚广的事故之一,特别对于碳酸岩地区,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形式尤为复杂,容易出现突发性涌水事故。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勘察方式,并将其运用于隧道岩溶涌水调查实例中,探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涌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佛寺煤矿40108工作面顶板涌水特征与涌水期间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情况的对比分析,找出了顶板压力与涌水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覆岩关键层理论以及采场覆岩在周期性来压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分析了造成工作面涌水的机理,为工作面防治水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顼熙亮 《山西科技》2014,(2):125-126
根据矿井正常涌水及最大涌水时的涌水量,选用MD46-30×3(SL)型多级离心水泵,配套用YB180M-2型防爆电机,排水管选用Φ108×4型无缝钢管,壁厚δ=4mm,吸水管选用Φ133×4型无缝钢管,壁厚δ=4 mm。正常涌水及最大涌水量时所需水泵均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主斜井敷设的2趟排水管路,正常涌水及最大涌水时均为一趟工作,一趟备用,能够满足矿井排水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隧道岩溶、断裂带等高压涌水是隧道修建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隧道突涌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影响隧道施工和安全的主要障碍。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所穿越暗河、溶洞、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高压突涌水地段,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正在施工的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破碎带,水压高、水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成为唯一制约全线的主要技术难题。以平导F11断层的注浆施工治水防坍为实例,介绍F11高水压断裂带治水防坍新方案、新工艺及效果检查新方法等,为以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浅谈露天煤矿的防治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露天煤矿涌水对开采工作的影响和危害,分析了露天煤矿涌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露天煤矿防治水的措施,指出露天煤矿防水工作的目的在于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涌入采场,防治水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并应与排水、疏干统筹安排,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8 条隧道的涌水量原始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其进行分类。运用未确知测度预测方法,选取年降水量、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汇流条件及地表水体补给条件4 项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可行的未确知测度模型。经验证,未确知测度预测判别方法的正确率高,可以迅速判别隧道涌水所属的类别,为隧道涌水量的类别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隧道涌水是四川岩溶地区隧道开挖过程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决定隧道的顺利施工与否.以中坝隧道为例,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和渗流管道调查,结合降雨量与涌水量的时间序列分析,更加准确地判断富水溶腔的连通性,阐述该类隧道涌水形成机理,有效地为预测和解决隧道涌水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条形基坑突涌判别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条形基坑隔水层视为匀质、连续构件,从坑底突涌的实际民政部及突涌机理出发,借助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通过分析提出近似假设并建立比较符合情况的条形基坑突涌判别式,为判别突涌得供了有效、简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判别矿井涌水水源,针对矿井各主要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数据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变量中的重复信息,采用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实现对随机挑选样本的判别,并与Bayes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判别涌水水源的正确率为82.35%,优于Bayes判别法.该研究为有效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钢 《太原科技》2006,(3):73-74
从施工概况、施工方案选定、注浆参数选定、注浆材料等方面。论述了水中大直径挖孔桩在大涌水情况下,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固结砂卵石层止水的施工技术。采用双液注浆固结砂卵石层止水施工技术在静水中注浆的效果比较显著,采用双液注浆砂卵石层止水技术在涌水量较大的水中大直径挖孔桩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煤矿采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日趋加重。从调整开采程序,利用开采保护层实现大面积消除突出危险性;开展突出危险区域预测,从确定无突出危险区域和开展顺煤层钻孔,强化预抽瓦斯大面积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等方面论述了高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