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诗论>所评<可斯>,当是<小雅·何人斯><何人斯>非为"苏公刺暴公"的绝交之作,而是被弃之妇辗转反侧之夜的凄怨歌吟.<孔子诗论>的评述,正是抓住了女主人公的被弃遭际,揭示了她在夫家名为妻子,实如雀儿一样的可怜处境,并从情理上指明了其产生哀怨不平的必然性.孔子说诗多从诗之实际内容出发,而与后出的<毛诗序>多从政治教化附会诗旨,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都受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诱惑,即"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发财致富的可能"。这两个悲剧人物都为他们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梦想的破灭,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的命运是惊人的相似:不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论《威尼斯商人》中弱势群体的反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威尼斯商人》几位主人公中,夏洛克和鲍西亚虽然处于不同阶层,但他们两个都是这部戏剧中的弱势群体;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被基督教徒压迫;鲍西亚作为女性在当时社会也是附属于男人,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莎士比亚对当时的这种社会情况非常不满,他试图通过两位主人公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他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与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亨利是一个乐观的美国人,日瓦戈是一个忧郁的俄国人,但是它们讲述的都是战争题材的故事,两位主人公都远离残酷的战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他们顽强地同现实抗争,执着地坚持自己心中的精神信仰,昭示了人类永恒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中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成长历程,主人公在经历了家庭剧变和情爱纠葛,阅尽了小镇的众生百态,逐步走出迷茫与挫折,获得顿悟,最终走向通往和谐与理解的人生新旅程。  相似文献   

6.
宋传奇中塑造了为数不少的以异类生灵为载体的女性,以李剑国先生所辑录的《宋代传奇集》为主考察这些女性,或追求真正的爱情,或向往情欲的满足,表现出了不同的美学品格,表达了作家们的真诚寄托,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奥瑟罗》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两希文化“嫉妒”主题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并把两希文化中分别源于情欲、利欲的嫉妒特征熔于一炉,通过极度展现嫉妒情感所引起的悲剧,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理性,人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用敏锐的目光和独有的视觉来捕捉"火""月亮""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意象,或传达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感受,或预示人物的命运,或蕴涵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以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自从清代常州词派以来,人们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解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或赞颂,或同情,或贬斥,但都认为词中女主人公的情绪是感伤的。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囿于各自的文化批评定式对这首词的误读,词中女主人公的情绪应是喜悦的,不是感伤的。  相似文献   

10.
银河系航行是科幻电影里最常见的情节,但<星际旅行>的矛盾焦点却在"宇宙航行"这一选题之外.这个系列至今已有多部影片上市,其主人公--以船长杰姆·柯克为首的"进取号"上的工作人员,包括人类与外星人的混血儿斯鲍克,实际上充当了星际抢险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实践领域更加丰富大学生健康,‘格的实证研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形容词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健康^格问卷》,并通过对2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症状与自我和谐的现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力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得出结论主要有:(1)自编的大学生健康人格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大学生健康人格与SCL-90总分及备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的刺板性无显著相关.(3)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对心理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在健康人格和心理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显著的影响。应该说,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理想化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思想内蕴远比文学现象要深远。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1,(1):64-70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流往南洋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汕头一直是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申报》在近代汕头"侨乡"的塑造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以《申报》为主的民国时期报刊对汕头涉侨的新闻报道通过对汕头涉侨族群的日常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重复反映,形成民众对汕头"侨乡"意识的整合,书写了汕头华侨"始发站""回归地"与"信息集散地"的集体记忆,塑造了汕头的侨乡形象。  相似文献   

14.
“虚静”和“迷狂”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因而,中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对它们给予高度重视。如陆机《文赋》云:“罄澄心以凝思”。刘勰《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他们认为,“虚静”是艺术想象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柏拉图指出,艺术家若不达到“迷狂”状态,他就“没有能力创造”。“虚静”说产生于先秦时期,老庄以它为“道”的特征和体道方法,孔孟以它为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迷狂”说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一开始便把它看作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并给予…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中对社会化人性的变形和扭曲的焦虑、恐惧产生的苦闷和彷徨,形成了其人生定位的一段心路历程-从反抗到妥协,而这些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塞林格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来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外国同行叹为观止,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作者通过塑造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阐释了他儒道交融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刘庆邦的很多小说如<走窑汉>、<玉字>、<平地风雷>等,融入他自觉的底层意识,通过表现挣扎于民间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充满原始色彩的本能复仇,沉着冷静的绝地反击,深入探求民间社会复杂的组织结构,揭示弱势群体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凸现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中烙刻着刘庆邦自己苦痛的人生经历,也折射出他矛盾困惑的心理,客观上也收到惊魂摄魄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2,(3):96-101
影片《长津湖》通过语言主体、音乐、音响三大声音元素的有目的选择和有效组织,于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立的叙事中,艺术地展现了多种声音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时空转换、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叙事功能。电影以人物声音为媒介,塑造了敌我对峙的两军军人形象,刻画了伍百里、梅生、雷公、伍万里等形象的心理活动,推动了抗美援朝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正义战争”的主题性。同时,以电影音乐、音响为手段,转换影片时空的画面,渲染了战争的悲剧感,渗透着“荣耀庄严”的情感叙事,抒发了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在《雷雨》诞生的时代,广大的普通受众(包括评论界)不可能超越时空,完全脱离尘俗,而是承受着来自时代空气的限制与压力。在《雷雨》接受解读的过程中,时代话语的不同阐释与剧作者的个人话语,不仅体现为矛盾和对立,还有交融、渗透和转化。他们按照时代话语对《雷雨》进行对照阐释,并受到时代思潮的浸润,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