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济水祭祀文化,堪称中国山川祭祀文化的历史缩影。《济渎庙北海坛祭品碑》反映了唐初以来附祭北海的礼制传统。“五项陈弊”的革除,折射了较为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济渎祭祀考     
济水是一条尊贵的河流.作为四渎之一的古济水在中华民族早期文明进程中厥功至伟.中国古代格外重视祭祀,对济水的崇拜和信仰尤其达到了一个高潮.济水祭祀是古代山川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内容.济水祭祀发端于先秦,完善于西汉,下衍于唐宋,传承于中国历史全程.  相似文献   

3.
王屋山与济水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古以来,王屋山就有着悠久的道缘历史,高道频频活动于此;国家规格的济渎庙祭祀礼仪彰显了济水崇拜的至高地位。二者相伴而生、互相映衬构筑了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济源的戏曲碑刻记录了丰富的戏曲文化.目前收集整理的济源遗存的戏曲碑刻共有33通,都是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碑刻,主要分为创建、重修戏楼(舞楼)碑刻和民间演剧碑刻.这些碑刻记载了创建、重修戏楼的原因、经过,反映了神庙"献戏"的风俗.另外,从碑文中的戏价、戏费,可以大致看出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读大明寺现存金、元时期的碑刻,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大明寺六代住持的传承,清晰地描述了这一有着2200年兴衰历史的文化圣地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在我国古代称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四渎中的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流经河南、山东,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济水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探求精神与王屋山上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通。河南的济源,山东的济宁、济南、济阳都从济水而得名。济水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贤相名将、文人墨客不乏其人。自古就有帝王在王屋山设坛封禅祭天、济渎庙祭祀河渎神灵的盛事。  相似文献   

7.
浙江温州苍南县宕顶吴氏宗族为浙南地区的闽南移民之后裔,其特有的“小过年”祭祀仪式已传承数百年之久,是闽浙移民宗族进行血缘与记忆认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移民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数次至苍南县宕顶村进行田野调查并亲身经历该祭祀仪式,希冀通过对“小过年”祭祀仪式的缘起、传承、内涵、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还原该文化现象的基本形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其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因子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济渎庙是济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济渎庙庙会活动自古有之,是济源市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济渎庙庙会活动开展的历程和意义,对济渎庙庙会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济水文化和济水精神的传承,对济源市旅游产业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读新发现的明嘉靖皇帝御制碑刻,探讨碑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祭祀孔子的礼制改革在济源文庙的推行,简要分析了明清以来济源文庙的布局和兴衰变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0.
铜山明代伊始为一军户社医,武庙祭祀主要与军人的职业身份密切相关;之后武庙的信仰图、祭祀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需将其放王于地城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明清以降的铜山社会经济变迁即明显商亚化趋势赋予铜山武庙祭祀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东汉墓碑文,就其文体性质而言,是一种饰终礼文,它与东汉丧葬制度、丧葬礼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崇儒重孝兴礼文的产物.东汉墓碑文,大多非朝廷诏立,这也是东汉后期王室衰弱的反映.自然,墓碑文乃铭刻于碑石之文,碑石不易坏朽的特征也是墓碑文繁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铜镜类型多样,镜背纹样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铸造技术精良,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考察《重修王屋山阳台宫碑》和《王屋山通仙观记碑》等碑文,可推知上方真元派道教的八种经书皆出于金元时期,其祖本即北宋《道藏》收录的《丹华经》和《元精经》。进一步探寻《元精经》中的两篇经书内容,可以看出真元派的教义与道法,承袭了内丹学家吴筠的观点。进而将道教易学图书《参同契太易志图》与《丹华经》和《元精经》二经相较,可知唐末五代宋初,道教金丹派的易图学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明诏旨碑》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内,刊刻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一道圣旨。圣旨内容是朱元璋称帝后,对国家祭祀的名山大川、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进行改定,反映了明初的礼制改革情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碑文由明初著名书法家詹希元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虎通》作为东汉今文学讲论五经同异的重要著作,在宗庙祭祀方面继承了《礼记》祭祖和丧葬制度,其敬天法天的思想来源于董仲舒《公羊学》的阴阳灾异学说。《白虎通》以天道推求人道,用阴阳五行学说论证国家典章制度的合法性,同时对社稷、五祀、蓍龟作出新的解读,为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鲜剂对切花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蔗糖,8-羟基喹啉、无机盐和有机酸配成的五种不同保鲜剂与对照相比,可使石竹、玫瑰切花瓶插保鲜时间延长,花茎和吸水量增大,延缓切花花瓣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