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正面效应,本文认为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但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进”,并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东部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东部企业“西进”以及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聂永红 《太原科技》2007,161(6):16-17,19
论述了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集聚效应优势,探讨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对成本和效率的影响及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在资源节约中的作用,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提升集合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开发区生命力的源泉。开发区多产业集聚,即集合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各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带动作用。然而,在一些开发区仍然存在着产业集群中“有企业,没产业”,或者有产业集聚,但产业与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甚至没有关联度,使区域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开发区应结合区域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定位和规划产业布局,并通过创新招商模式,有机聚合主导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区域集合产业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发展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使之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相协调,是必须要深思的问题。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地理布局与产业集群不协调、与产业集群的合作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江苏省应通过科学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布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等方式,以“校政企行”四方联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以产业集群引导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荀守奎 《安徽科技》2008,(12):25-26
一、安徽沿淮城市群发展产业协同集聚的缘由 1.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协同集聚的由来 产业集群是指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相互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近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产业集群的优势成了理论热点。但是,当“福建晋江鞋业集群竞争无序”、“温州灯具几近消亡”、“长三角许多专业化产业集群进入低谷”等现实摆在面前时,很多人发现产业集群也会带来产业结构趋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部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对西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东部产业集群产生的极化效应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后天优势.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移,东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西部地区应采取相应策略培植本地区的竞争力,尽量减少东部集群极化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集群化是现代临港产业的突出特点,通过临产业集群,可以带来明显的集聚效应。论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经验的归纳比较,探讨了临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并结合大连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临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陆剑宝  梁琦 《广东科技》2012,21(6):44-49
一、产业集聚与集群的研究视角 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多视角的。政府和公共政策研究者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领导在推动产业集聚成长中的作用;创新学派关注着产业集聚中的技术创新扩散和知识溢出;经济学者用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等理论解释集聚的成因;环境学派看到的是集聚的拥挤效应和环境压力;社会学领域倾向用历史演进角度研究集聚中的网络结构和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0.
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因此探索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熵权TOPSIS模型测算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法等,研究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和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格局;(2)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竞争集聚位居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排名前列,说明产业集聚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自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3)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四大区域间的差异,组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在空间溢出效应下,中低、中高、高类型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更容易发生“等级锁定”。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日益显现,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甚至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的驻马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河南的中南部,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区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诸如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线性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东西部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其GDP差距并不大,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其GDP差距逐渐加大,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1991—2000年的十年间,东部GDP增长速度都远高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自从2000年以后,从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2004、2005、2006这3 a间,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均GDP或总量GDP增长速度都反超东部地区,显示出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带来的绩效和由此带来的西部腾飞契机;通过神经网络数学建模预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正处于双S曲线模型的中部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缩小差距,充分利用后来居上的发展规律,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实证分析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投资的就业效应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总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没带来就业的迅速扩张,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在某些省份甚至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就业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西部是油菜的原产地,作物生长期内的气候特点,同春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恰相适应。春油菜作为冷凉气候区的优势作物,对西部多发的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有减避功能,其自我肥田固土效能和产品的工业开发增值潜势大于其它作物。菜籽油是最佳佐膳油和后备燃料油,菜籽饼是优质蛋白类饲料源,市场广阔。在西部开发中加大油菜生产比重和产品的高科技开发力度,可取得以农业发展促加工业发展的双重效果。在我国东部适粮西部适油的大生态格局中,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部的差距也逐渐扩大,如何认识这种差距,用什么办法来逐步缩小差距,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东西差距扩大问题,不宜片面提“缩小差距”,而要强调“共同发展”,而共同发展,一靠市场政策扶持,三靠中西部自身努力,四靠东西合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部分城市的TSP和SO2质量浓度数据,通过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直观反映了1990~2000年煤烟型污染在我国三大地带城市之间的变化态势,发现TSP和SO2污染中心有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动向.目前,三大地带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环境梯度,西部地区部分工矿业城市已成为新的污染中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致.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高物耗、高污染工业也有向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出于保障西部环境安全的考虑,其资源的开发应采用跨越式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东强西弱的经济大格局,东西部地区在技术经济势能上存在较大的落差.西部地区必须迎头赶上.结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理论,本文试图对新世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为山西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山西文化与其他五省构成的中部地区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具有传递历史、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通过山西文化在中部地区定位与作用的分析,对指导中部崛起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中部地区既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集中地;又是承东启西,南北互动的关键区域,其发展可以惠及整个中国。现实中的“中部塌陷”主要受制于中部“三农”。求解中部“三农”的途径主要有:拓宽国家中部政策;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带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bi-cubic Bessel spline function method, we have inverted the present-day crustal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China continent by combining with 410 GPS observations, 327 seismic moment tensors of earthquakes and fault slip rates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and considered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rustal movement mostly takes on compression in SN-NE direction and extension in EW-NW direction in China continent. The continent is rotating southeast and takes on a clockwise rotation image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ast of Tibet and Chuan-dian area. Different blocks have different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tinent. The south China, Ordos and Northeast block have good integrity.The de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i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part. The strong strains are focused on the Himalaya, east Tibet,west Tian Shan and Chuandian block etc. The deformation at the joint of blocks is stronger than that within the blocks. The China continent deformation not only has the strike-slip faulting and extrusion feature but also has the crustal shortening and thickening fe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