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苏轼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先后共追和陶诗124首。在这124首和陶诗中《和陶饮洒》20首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心态与其他和陶诗迥异,这也造成了它与其他和陶诗的内容及风格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它在苏轼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即:它是苏轼岭南诗的前奏,是此前苏诗与此后苏诗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吴玉珍 《科技信息》2009,(26):119-119
在还原苏轼作《赤壁赋》的时代背景、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知人论世,积极探索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形成原因。并针对其魅力的永恒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3.
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戏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历来被视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之作,今人对<陶庵梦忆>中反映的戏剧思想论述较少.对<陶庵梦忆>中涉及的篇目的分析,展示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4.
《宾之初筵》是《诗经》中极具特色的一篇,一直以来争议最大的是它所体现的射礼文化,本文认为其所述为大射礼。此外,诗歌也体现了周人的饮酒观,为我们了解周民族的酒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诗《饮酒(五)》和其英译诗的美学共性和个性比较,探析原诗和英译诗中的美学思想1.质朴清逸美;2.禅境哲理美;3.空灵充实美。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和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在德育教育中,在对兴趣和注意力培养中,在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在元代宫廷担任饮膳太医期间,写有《饮膳正要》一书,提出了许多有关人体健康的重要观点.其中《饮酒避忌》一章专门谈了饮酒的利弊,尤其是着重谈了醉后的害处和避忌.长期大量饮酒乃至酗酒,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走向反面。伤肝、伤气、伤神、损目、损齿。损坏身体,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往往因酒后精神错乱,失言、失态,行为越轨,败坏道德,丧失礼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9.
张岱是明清之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小品文独具特色,当代陈平原先生曾经说: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张岱辑录的《陶庵梦忆》,映现了他奢华艳冶的梦影,在繁星闪烁的文学长廊里熠熠生辉。阅读这些散文,让读者大开眼界,充满兴趣,其中表现出的闲适境界,让人感觉惬意、神往。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德、意、日轴心国侵略的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在战争中牺牲最大,歼灭和牵制日军最多,是对制止日军南进北犯,并为最后消灭法西斯作出贡献最大的国家。遗憾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出版的大量二战史著作中,某些大国极力鼓吹“欧美中心主义”和“大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抗战功绩往往视而不见,甚至一笔抹煞。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谈点浅见,澄清是非,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山水诗文蕴涵的自然审美观可概括为:凡物皆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将生命融入山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苏轼谐谑诗的功效来诠释苏轼化解苦难的独特人生方式,进而审视苏轼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poetic works of John Milton and Su Shi, this thesis takes the only love sonnet of John Milton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On His Deceased Wife) and Su Shi's first memorial poem Jiangchengzi (Riverside Town) as examples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religious influences between the two memorial poems.  相似文献   

14.
苏洵在《仲兄字甫说》中提出的“风水相遭”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现代写作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写出平淡自然的学作品有两种可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治学体现了通透的特点。通,通贯,苏轼追求理解的整体贯通;透,透彻,苏轼强调对于对象的透彻了解。在治学气魄上,苏轼善于整体把握;在读书研究上,苏轼注重逐面贯通;在治学精神上,苏轼善于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多为杂考、补注,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又时出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而阐释不够;有的补注过于冗长,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17.
苏轼书法在南宋南渡后的复兴和意义的彰显,不仅仅是书坛本身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政治的推助。人文环境和气氛的变化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耒弱冠及第,并由少公之客入于长公之门,得到了苏氏兄弟的共同赏识,经随苏氏兄弟共历仕途浮沉.晚年以诗、酒、梅、竹为伴,虽屡与苏门文人唱和交游,诗歌却多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诗风更显超脱与平易.在苏门文人相继离世后,便出现"士人就学者众"的现象;这固然有文学上的原因,更与其思想性格和晚年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词风至苏轼有了新变,他以词表现充沛激荡的主体精神、激昂热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宏大超达的哲人思想,把词的主体意识格调与境界引入新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作一番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云门宗在北宋的兴盛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并介绍云门宗禅僧与儒者士大夫的交往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