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路基病害是指道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作用以及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破坏情况,其严重干扰了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能力,给相关单位造成了大量的维修以及重修成本,路基病害预防与处理工作也因此成为道路交通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盐渍土路基作为路基形式的一种,其由于盐渍土自身存在的种种特性,导致盐渍土道路工程相比其他类型的道路工程更加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路基病害情况,对盐渍土路基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直都是道路交通部门研究的重点内容。该文将对盐渍土道路工程的路基病害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其出现路基病害的原因以及路基病害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提出针对性的盐渍土路基病害的处理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2.
付清华  王红霞 《甘肃科技》2007,23(10):168-169
阐述甘肃省河西地区盐渍土路基主要病害及成因。结合相关公路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盐渍土路基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矿区盐渍土成因及及该矿区盐渍土路基道路病害现状分析,结合盐渍土的工程特性,提出了该矿区盐渍土路基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特别是新疆,盐渍土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5%。由于盐渍土本身具有的特性常导致路基发生盐胀、溶陷等严重病害。为确保工程质量,应认真做好设计前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设计与施工中关键问题的控制,将盐渍土对路基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岩体风化、地表水、地下水、风蚀等方面对国道315线盐渍土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盐渍土病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说明,同时提出了盐渍土路段防治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勘测和现场取样,对国道203一级公路沿线盐渍土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室内研究,初步探明了盐渍土的基本分布状况,为盐渍土病害防治、改良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盐渍土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缺乏稳定性。因而使盐渍土地区修筑的道路经常发生盐胀、翻浆、淋溶湿陷等病害,使3公路路面出现网裂、变形、波浪和鼓包等破坏,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公路养护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巨大的和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改造和提高盐渍土地  相似文献   

8.
寒旱区盐渍土工程特性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寒旱区盐渍土分布的状况及成因,阐述了国内外盐渍土研究和盐渍土病害治理的进展和主要成就,以及近年来西北寒旱地区工程特殊性等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进展,探讨了国内对寒旱地区盐渍土岩土工程特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郜宪存 《科技信息》2010,(23):360-361,378
本文介绍了国道G312瓜州段盐渍土形成原因和类型,阐述了不同成因、不同地貌单元的盐渍土工程特征、路基病害,推荐了相应的路基设计施工宜采用的不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不同盐渍土类型导致的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述了以含盐性质为标准划分的不同盐渍土类型,侧重于以含盐性质为划分依据,详细说明了在此划分依据下各盐渍土类型所导致的公路路基病害,并提出了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各试验因素及固化剂种类对固化盐渍土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影响,采用单掺与双掺水泥窑粉尘、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等工业及建筑废弃物作为固化方案,以初始含水率、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为试验因素,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研究固化盐渍土力学性能,并进行干湿与冻融耐久性试验、承载比试验,以评估固化盐渍土路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试验对固化盐渍土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揭露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固化剂种类是影响固化盐渍土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主要因素;养护28 d,初始含水率为9.9%、单掺30%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固化盐渍土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最佳,抗压强度达到3 227.40 KPa,干湿、冻融循环后残余强度分别达到2 924.60 KPa、2 243.49 KPa;从微观分析可知,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固化盐渍土的土体结构变得密实且稳定。可见,初始含水率为9.9%、单掺30%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固化盐渍土用作于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和盐分供给源的水盐迁移及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粗粒土中细粒含量不同,盐溶液和盐渍土两种盐分供给源有不同的迁移规律.随细粒含量增加盐溶液供给源水盐迁移量逐渐减小,迁移速率最快的为10%细粒含量的土柱.随细粒含量增加盐渍土供给源短期水分迁移高度增加,整个土柱盐分迁移量增大,盐分迁移最显著的是30%细粒含量的土柱.因此粗粒盐渍土地区道路工程宜通过控制细粒土含量来抑制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  相似文献   

13.
对土壤中甲螨孳生的种群数量与土壤铅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于市区主干道、乡村道路两侧外1m、6m、11m各设一采样点,分别垂直分层采集50份每份为10×10×10 cm3的土壤.统计并鉴定每份标本中甲螨,同时测定土壤中铅的含量.结果显示市区主干道两侧的总体铅含量显著高于乡村道路(P<0.01).市区主干道两侧总体甲螨的密度、丰度显著高于乡村道路两旁(P<0.01)且优势属不同.因此说市区主干道两侧土壤中存在明显的铅污染,污染区甲螨种群数量和孳生密度明显增加,且与铅污染程度密切相关;甲螨似可作为土壤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4.
盐渍土地基对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强的腐蚀和粉化作用,盐渍土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一直是盐渍土地区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外学者在盐渍土地区展开的相关研究,围绕盐渍土中的氯盐、硫酸盐和复合盐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研究成果,总结出硫酸盐渍土和氯盐渍土的腐蚀化学机理、氯离子进入钢筋混凝土的方式、氯盐的临界浓度以及氯盐的侵入传输模型和复合盐离子腐蚀机理。目前,关于氯盐盐渍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效应、侵入模型、腐蚀化学机理等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结合盐渍土地区的工程实践,对研究成果进行工程时效性验证;硫酸盐渍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腐蚀研究尚处于腐蚀机理研究阶段,硫酸盐渍土地区中水泥类型、混凝土类型和骨料矿物成分等的腐蚀效应、侵入方式和腐蚀破坏模型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盐渍土腐蚀机理与防腐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渍土是内陆和沿海地区分布广泛的特殊土,盐渍土对公路具有严重的腐蚀性,致使盐渍土地区的公路服务能力严重滞后于非盐渍土地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连云港滨海相盐渍土环境中的公路构筑物腐蚀为例,系统分析盐渍土的分类、腐蚀特性、腐蚀机理和防腐措施,指导盐渍土地区构筑物的防腐蚀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南疆盐渍土地区城市道路在工后运营过程中路基盐分运移特性,依托阿拉尔市军垦大道延伸段工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验路段,进行了自然环境条件下路基盐分迁移长期监测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盐分渗入路基路面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隔断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横断面方向,即同一埋深不同水平距离位置的盐分由路两侧向路中心逐渐迁移,最后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在竖直方向,即同一水平距离不同埋深位置的盐分由下向上迁移,并且在不同材料分界处出现聚盐区域。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处于级配砾石下基层中,第二层处于天然级配砂砾垫层中,第三层处于路基土上路床中。为此,提出双向截盐控盐的隔断措施,并通过ANSYS进行数值模拟,即在道路两侧与林带之间设置混凝土挡水墙阻断林带水携盐渗入路面结构层,在路基土顶面采用风积沙隔断层抑制毛细水携盐渗入路面结构层。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盐渍土在固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体积变形危害,研究其自生体积稳定性。制备了290mm长的试件,利用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测试了不同含量的氯盐与硫酸盐在不同固化剂体系下引起的固化土的线性膨胀/收缩率,分析了C a2 、N a 以及含水率对膨胀/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氯盐盐渍土不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形,而固化硫酸盐盐渍土可能引起巨大的膨胀率;采用矿渣-粉煤灰-水泥复合固化剂,参与化学反应而产生膨胀性产物的C a2 减少,可以降低固化盐渍土的膨胀率。当C a2 不足而N a 充分时,氯盐和硫酸盐不会对化学反应起促进作用。含水率会影响固化土结构的疏密程度以及膨胀性产物的生长位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R的城市道路地下病害差值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工程施工对道路路基破坏产生的地下空洞等病害是导致城市道路路面坍塌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探地雷达(GPR)以其无损、快捷以及浅层高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地下病害检测中。针对目前GPR技术在地下病害一次性检测中存在的环境干扰严重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检测的道路地下病害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差值检测算法对配准后的不同时相雷达图像进行差值处理,识别出变化区域即病害可能出现区域,然后利用改进的核匹配追踪算法,识别并提取道路病害特征。根据回波波组形态、振幅和相位特性、吸收衰减特性等方面特征,初步建立地下病害属性划分标准,进而将不同种类病害分级以指导施工修复。对北京四环路部分路段进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有效提高道路地下病害的检测精度至80%。该方法可实现道路病害检测由一次性检测技术向周期性监测技术的转换,为保障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公路主体工程建设本身具有的水保措施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公路工程建设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防治区域(施工便道、取料场、弃渣场、桥梁立交、拆迁安置区、边沟外的征地范围)、表层土的剥离与返还、施工临时防护等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旨在为公路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样豫南某农村公路两侧土壤样品,以国标KI—MIBK萃取火焰原子一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真空检测管法两种方法做对比分析,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作为污染评价方法,研究土壤中镉、铬、铅和铜等4种重金属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已存在重金属积累问题.随着采样点与公路距离增大,土壤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且土壤中铬、铜含量不存在超标现象,而距公路一定距离内的镉、铅含量存在超标现象,说明目前公路运营对两侧土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选用的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相对误差≤21.6%,真空检测管法操作简便快捷、数据稳定可靠,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国标方法用于土壤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