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4—二氢—2H—吡喃—5—醛与脂肪二胺在水溶剂中,在冰浴下反应48h,得到2,9—二羟丙基—4,7—二氮杂—2,8—癸二烯二醛(Ⅰ)和2,10—二羟丙基—4,8—二氮杂—2,9—十一碳二烯二醛(Ⅱ),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由2—苯基吲跺(2)经亚硝化、还原、氧化及水解合成了2—苯基—3H—吲哚—3—酮(1).1与1,3—二羰基化合物(6)的酸催化亲核加成反应给出高产率的2,2—二取代一1,2—二氢—3H—吲哚—3—酮(7).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稀土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与18—冠—6的三元固体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PMBP)3(18C6),其中RE=La~Lu,Y.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及快原子轰击质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反相HPLC法分离了工业产品α—重氮—1—萘醌—5—磺酰氯,并测定其含量。分析条件如下:柱YQG—SG18:流动相甲醇;紫外检测波长254nm。该法简单快速、数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以水合肼作还原剂,在Raney-Ni催化下对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胺进行还原;产物不经分离直接用于2—巯基—5—二氟甲氧基—1H—苯并咪唑的制备,总收率达到94%;操作简便,反应安全可靠,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对水合肼的适用范围及催化剂的活性要求进行了试验,为寻找新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质子泵抑制剂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γ—干扰素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分布在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本文简要综述γ—干扰素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B3LYP/6-31 G*水平上优化的构型为基础,采用有限场方法(FF),分别在从头算HF和包含电子相关的MP2及B3LYP水平上计算了1—胺基—4—硝基—1,3—丁二烯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发现电子相关对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的影响很大,在MP2水平上计算的一阶超极化率βvcc是相同基组下HF计算值的2~3倍,在从头算水平上,采用含时间的藕合微扰法(TDHF),计算了1—胺基—4—硝基—1,3—丁二烯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得到了分子在730~24791nm范围内的色散曲线,考察了分子的色散效应。  相似文献   

8.
2,2’—二苯基—[2,3’—联—1H—蚓跺]—3(2H)—酮(1)的过氧苯甲酸氧化反应主成2—苯基—3H—吲哚—3—酮(3)和(或)2—苯基—4H—3,1—苯并嗪—4—酮(6),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一种新化合物1—(4,4’—二甲氧基二苯基)—亚甲基—3,6—二甲氧基环丙萘(简称DHBM)的合成,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和^13C的核磁共振谱,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中与萘稠合的三元环,引入苯亚甲基后,呈现出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陈重穆专著的基础上对πσ—幂零群进行研究,得到了Frobeniusp-幂零准则的推广:设G为有限群,则以下三条等价:1)G为πσ—幂零群;2)对任意π—子群B:1<B<G,有NG(B)为πσ—幂零群;3)任意π—子群B,有NG(B)/CG(B)为π—σ—Sylow塔群。显然,以上结果是对p—幂零,σ—Sylow塔及π—幂零的统一推广  相似文献   

11.
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性能优良、饱和烃含量高,芳香烃含量、硫含量和氮含量低等特点,不仅能做乙烯裂解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可以生产变压器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等产品,同时还能得到柴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显著。通过采用减压蒸馏、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对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性质的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实验室研究,考察了辽化加氢裂化尾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适用情况。实验表明,两批加氢尾油经过加工分别可以得到收率为15.3%的HVI100基础油,34.5%的HVI150基础油和20.4%HVI400基础油,以及柴油和变压器油等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1990~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国际原油价格、探明储量、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5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油价格与原油产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得出原油产量是原油价格的格兰杰原因,但原油价格并非原油产量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律,并采用2口井的稀油对3口井的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比例和稠、稀油黏度差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稀油以体积比1:1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黏率一般大于95%.现场试验表明,各种掺稀降黏工艺管柱及工艺均能适用于塔河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含水情况下油井的正常生产,工艺的普适性较好.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掺稀降黏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7.  相似文献   

15.
从花土沟油田原油中筛选的4株菌能降低原油粘度及凝固点,有利于采油.对其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华岩山油层环境相适应,可用于进一步室内模拟采油实验及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6.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工作,研究给定尺度油舱的重油在加热棒加热及热油注入的两种情况下,油舱重油的热扩散问题。采用加热棒加热重油和注入热油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的平均热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加热棒加热油舱内的重油,油舱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著升高后达到稳定温度,分别经历了重油温度线性增加、升温速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和稳定段三个阶段,且温度达到稳定时在空间范围内变化不明显;注入热油情况时,油舱内重油温度随时间升高速度大于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升高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线性段温度升高较快、弯曲段升温速度明显变慢和稳定阶段,且注入的热油温度越高,油舱内的重油温度越高,重油温度沿油舱的展向变化也非常小。与加热棒加热重油相对比,注入热油后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采用注入热油的方式对增加油温和油的运动速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值分析结果可为沉船重油回收加热棒布置提供参考,热油注入模拟可以解决油舱内重油流动缓慢、在抽油口难以抽出重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546-2551,2566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浊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20.
用黑油模型对让那若尔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生产历史拟合,研究表明:油层出水基本分为3种类型:油层同时产油产水;油层顶部主产油、底部主产水;油层底部主产液主产水,底水到达井筒主要以线状突进为主。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用可动凝胶调剖数值模拟软件优选出调剖方案的各项技术参数:在区块综合含水40%时注入调剖剂,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10-6,采用多段塞注入,段塞尺寸为0.15 PV。该方案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