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婉  穆能伶 《世界科学》1991,13(12):32-33
干燥空气的自然作用,几千年一直为人类所熟悉,古埃及人借干燥气候将人工制品贮存至今的技术就曾闻名于世,在今天,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里的自然干燥空气同样被用来长期贮存飞行器材和其它物质。然而,对于干燥空气的需求不能仅依赖于持续干燥的自然气候,人们需要人为地制造干燥空气,即除去空气中的水分或称去湿。现代的去湿方法主要有两种——冷却去湿和干燥剂去湿。 1.冷却去湿:通过冷却盘管使含有水汽的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水汽即从空气中冷凝出来。在密封式制冷系统中,冷却的空气还要流经制冷系统的热损失盘管,由此而产生的潜热会释放出来,使得在设备的出口的空气被再度加热干燥。  相似文献   

2.
提到沙漠,大家常会联想到满目荒芜的景象和风卷尘起的沙尘暴,似乎"一无是处",还常与另一个词"荒漠化"相混淆。其实,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沙漠何处安家沙漠,一般是指地表完全或部分被流沙覆盖、植物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五大洲中,其中四大洲都有沙漠分布。受气候影响,沙漠集中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岸的卡拉哈里、纳米布沙漠开始,通过印度洋,经澳大利亚沙漠,越过太平洋到达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而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  相似文献   

3.
正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之一。那里空气干燥、土壤贫瘠、毫无生气,被称为世界“干极”。但你能想象大雨过后,沙漠铺满野花的震撼景象吗?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给智利带来了致命的泥石流和洪水,造成数千人无家可归。但同时也给这片荒漠带来了一场超乎寻常的大雨。丰沛的雨水超乎以往,大雨过后,这里变成了一片美呆了的粉色花毯。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大地,蛰伏的植物纷纷破土而出,尽情绽放。奇迹般  相似文献   

4.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多个HOBO温湿度自动观测仪器进行同步观测的方式,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小气候中的气温、湿度分别进行了水平和垂直两个尺度上的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近地层空气气温和提高空气湿度等典型的小气候调节作用.太阳辐射对防护林温湿度影响显著,辐射强度的大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负相关,在阴天时林带保温保湿效果明显;防护林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显著,防护林带内小气候具有降温保湿的特征:林内气温总是小于原始沙地,林内湿度总是大于原始沙地,林边气温升降幅度大于原始沙地,林边湿度总是大于原始沙地.并且计算得出防护林垂直影响范围温度4~10m,湿度6~8m;水平影响范围温度16m,湿度24m左右.  相似文献   

5.
点点滴滴     
收集“水雾” 一提到沙漠,人们常会把它与干旱联系在一起。其实,许多沙漠地区的地下或空中都蕴藏着大量的水资源,问题在于人类怎样去开发利用,把它引到地表上来。智利春根哥镇的办法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来自太平洋的冷湿空气与智利干燥的海岸地区的暖空气相遇时,会形成一大团厚厚的白色云雾,象一个白色衣领,环绕在圣地亚哥以北600公里外的春根哥镇高高的山峦上。安第斯山中的印第安人把它  相似文献   

6.
沙漠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地表景观,是粉尘排放的主要源区.确定全球沙漠边界、计算沙漠面积、估算沙漠的粉尘排放量对于定量评估沙漠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试错法及目视解译技术提取了全球沙漠范围.对全球沙漠分区域进行面积和分类精度计算.利用地形、降水、蒸散、地表风速等数据对全球沙漠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基于移动风蚀仪(Portable In-Situ Wind Erosion Laboratory,PI-SWERL)的观测数据,结合地表类型、土壤湿度和摩阻风速估算出全球沙漠的年粉尘排放量.研究表明,全球沙漠面积为~17.54×106km2,总体分类精度为92.37%.沙漠多分布于地形低于2000 m、降水量不足200 mm、全年风速为4~6 m/s的极端干旱和干旱地区.沙漠每年排放~1792.65 Tg粉尘(本文指PM10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面临水危机时,一种不可思议的材料或许能为我们解除干渴。这种材料甚至能够从干燥的沙漠空气中吸水。戴着护目镜的三个人正专注地盯着一个透明塑料盒。盒子里逐渐充满水雾,盒壁上开始形成小水珠。小水珠慢慢变大,终于滴落到盒子下方的一个鱼缸状容器底部,汇集成一个小水滩。奥马尔·亚吉咧开嘴笑了,开始与同事们相互祝贺。  相似文献   

8.
“人工沙漠”在日益扩大。地球的干燥化始于约300万年以前。在距今3~4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末,从北非到西亚及阿拉伯一带,均为高温多湿之森林地带。直至大约一万年以前,现今撒哈拉沙漠所占之地域还是一片绿洲。在那个年代里,人类在阿拉伯发明了农业技术。到了公元前3千~2千年,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发生了气温上升与年降雨量减少的重大变化,于是,急剧的干燥化便开始了。在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逐渐形成了沙漠,并且大  相似文献   

9.
杜晨秋  李百战  刘红  李超 《科学通报》2020,65(4):311-324
室内温湿度对人员舒适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尤其在偏热和偏冷环境下.如何评价较大空气湿度范围内温湿度耦合作用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认识.我们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开展了冬夏季涵盖偏冷到偏热(16~32℃)、低湿到高湿(15%~85%)共40个工况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累计800余人次.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显著(夏季32℃/冬季28℃),湿感觉随相对湿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温下空气绝对含湿量低,人体各部位刺激感比例随相对湿度降低而增加;低温下人员感知空气品质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降低,高温下人员适应性提高了人员对空气品质感知.研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人体呼吸总热损失,并建立其与人员热感觉(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和可感知空气品质(air quality vote,AQV)的关系:随着呼吸总损失增加,人员热感觉线性降低(回归系数:-0.66),感知空气品质升高(回归系数:0.2).基于TSV∈(-0.5,+0.5)和TSV∈(-0.75,+0.75),得到了冬夏季满足90%和80%人员满意率的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SET)上下限值,和等SET条件下温度-相对湿度(30%~70%)舒适区间,且大于国际标准ASHRAE 55推荐的温度区间.研究量化了空气湿度对人员热感觉的影响,揭示了低湿和高湿通过影响皮肤表面散热和呼吸蒸发热损失影响人员可接受温度区间,研究结果可为提出合理室内空气湿度设计参数、保障室内热环境舒适健康营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缺水是对沙漠动物生存的一个严重威胁,另一个威胁是高温,动物对于温度比植物要敏感得多.动物直接从太阳接受辐射热量,并间接接受其他媒介(如岩石、土壤和空气)传导的热量.所有的动物只能在一个相当窄的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内生存,超过温度极限,动物就会死亡.沙漠里,每年有4至5个月的高温时间,这是生命难以承受的,再加上水的匮乏,生活在沙漠里的动物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幸运的是,沙漠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在行为上和生理机制上适应了沙漠里的炎热和干旱.数千种沙漠动物拥有许多在沙漠中获取、保存甚至"制造"水的独特本领.  相似文献   

11.
贡小兵 《科学之友》2006,(11):76-76
一进入11月,天气就变得干燥,特别是在北方,采暖设备已走进千家万户,使得室内空气中水分被蒸发,湿度低于30%。干燥的空气会造成多种危害,特别是对老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容易诱发哮喘、肺气肿、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感染。空气干燥使得室内尘土飞扬,流感病毒更容易传播。干燥季节,静电也无处不在。在严重静电下,人会出现心情烦躁、头晕胸闷等症状。此外,家具、书籍等也会因空气过于干燥而迅速老化。专家建议,室内湿度应该保持在45%~65%之间,在空气湿度达到55%时,病菌很难传播;如果空气湿度高于65%,会使人体呼吸系统和黏膜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而空气湿度低于20%,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容易使人患感冒。所以,冬季室内使用加湿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晓喻 《科学之友》2004,(8):34-36
在人烟稀少的泛美公路支线上,位于秘鲁的利马南方440km处,有一个叫做纳斯卡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潘帕区阿他加马沙漠北端一个荒芜的平原上。从纳斯卡机场搭乘小型飞机飞上1000m的高空,机翼下一边是高耸的安地斯山脉,一边是浩瀚无际的莽原沙漠。这里的空气异常干燥,没有浮云也没有微风带来凉爽,只有绵延数十千米由鸟兽虫鱼图案和几何图形组成的巨大的图案群,散布在茫茫的砂砾地上。这些巨型的抽象画,到底蕴含何种玄机?它们是谁绘制的?是什么年代绘制的?是干什么用的?科学家为此已经伤透了脑  相似文献   

13.
正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是全世界最干燥的地方,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5毫米,甚至还曾有过173个月不下雨的记录。但在2015年3月,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阿塔卡马沙漠突降大雨,一天内降雨量超过20厘米。雨  相似文献   

14.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重要的脑部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水平的激增,可能正是北非及中东等干燥地区沙漠蝗虫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孤寂状态下,沙漠蝗虫一般呈绿色;而在社交聚集状态下,它们则变成暗色。科学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冬季空气比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加之气候寒冷,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较低的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对呼吸道疾病不利。湿度过低会加快蒸发,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城市开始冬季供暖之后,许多市民为了避免室内干燥,纷纷使用加湿器加湿。但因为加湿过量,也有不少人被空气中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人们都会受到“静电”的侵扰。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人烟稀少的泛美公路支线上,位于秘鲁的利马南方275英里处,有一个叫作纳斯卡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潘帕区的阿他加马沙漠北端一个荒芜的平原上。从纳斯卡机场搭乘小型飞机飞上1000米的高空,机翼下一边是高耸的安地斯山脉,一边是浩瀚无际的莽莽沙漠。这里的空气异常干燥,没有浮云也没有微风带来的凉爽,只有绵延数十公里由鸟兽虫鱼等几何图形组成的巨大的图案群,散布在茫茫的砂砾地上。这些巨型的抽象画,到底蕴含何种玄机?它们是谁绘制的?是什么年代绘制的?是干什么用的?科学家对此已经伤透了脑筋。有人考证说它们是天文历,也有人认为是祈雨坛…  相似文献   

18.
液滴蒸发形成单根分散的合成Imogolite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娴  苏朝晖 《科学通报》2007,52(14):1719-172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合成Imogolite液滴干燥形成的纳米管聚集形态. 研究表明, 液滴在空气中干燥时, 当溶液浓度较高时, Imogolite纳米管形成紧密缠结的网状结构;当溶液浓度较低时, Imogolite纳米管形成取向的管束结构. 在乙醇气氛下干燥时, 观察到了单根分散的Imogolite纳米管, 证实了合成的Imogolite纳米管长度具有多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7):8-8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重要的脑部神经传导物质一血清素水平的激增,可能正是北非及中东等干燥地区沙漠蝗虫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了"氧吧",它为饱受污染空气之害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新鲜空气,于是,吸氧也成了一种保健养生手段。随着健身热的兴起,到海滩进行"日光浴"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时尚。早在几年前,日本曾向沙特等气候干燥的一些国家出口雨水。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阳光、空气、雨水这些气候要素随意索取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有了相应的经济价值,开始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