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引力趣谈     
我们是幸运的。地球稳稳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并与周围巨大的天体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它不会向太阳一直落下去,直到最后被巨大的火焰烧成灰烬。使太阳、地球以及那些巨大的邻居保持着如此稳固关系的,就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力量之一:引力。强大又弱小引力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要知道我们地球的质量将达58万亿吨。而在地球所处的银河系中,有1000多亿颗质量远远大于地球的恒星。至于整个宇宙中的天体,更是不计其数,但它们都在引力的作用下井然有序地运行着。虽然引力控制着宇宙万物的运行,但事实上引力是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弱小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游荡的行星如果太阳突然不见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没有牵绊之下继续飘动。风筝会因为空气阻力很快失去平衡掉落在地上,而没有了太阳的地球却与之不同,失去了太阳引力的地球会笔直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地球上的气候能够保持长时期的稳定,是因为有了月亮的缘故。早在1933年,法国数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和菲利普·罗布泰尔就揭示了大月亮对稳定地球气候的作用。倘若没有月亮,来自邻近的金星和庞大的木星的引力摄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千扰地球转轴的倾斜度,也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幸福零重量     
体验零重量 零重量,有时被称为微重力或失重。当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处于真空状态的时候,零重量就产生了。因为航天飞机在几百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的时候,受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地球重力,也就是地球引力,将航天飞机往地心拽;另一种是航天飞机围绕地球飞行产生的离心力或惯性力。当离心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时,重力与离心力相互抵消,因而产生微重力或零重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美国专家提出一项惊人设想——"炸毁月球",并对爆月计划作了详细研究和模拟实验。认为,除掉月球,地月引力消失会使黄赤交角不复存在,阳光会均匀地洒在地球南北半球上,地球没冬夏之分,沙漠也将变成绿洲。此外,月球潮汐作用失去后,大海会变的风平浪静,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大为减少,地球将变的风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最后的夜色随地球的自转被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抽丝剥茧,人类探索自然的目光将落向何处?在脚下这颗星球之外凝视我们的家园,会发现21世纪曙光照耀最多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昼夜不停转动的地球宛若玲拢剔透的水晶球。烟波浩荡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o当我们漫步在曲折的海岸线陶醉于水中的星月辉光,你可曾想过:海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体积达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具有造物主巨手轻挥掘土为洋?目前,关于海洋起源的假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认为大洋是原生构造,在地…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话,它一定在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转.而这个“地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有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让我们在一起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不过我们还是继续猜想,假如今天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人类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日,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上传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地球的质量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小一些。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就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但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之后,这一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传说中,有一次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起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苹果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太空。其实,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回顾科学发现的历史,正如牛顿所言:‘俄之所以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全球变暖、核战争和病毒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毁灭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人类探险的范围需要远远超过地球,以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霍金说:“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是,一旦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11.
黑洞不是洞     
最常见的东西往往最易被忽视,即便它对维持正常世界不可或缺,也不免如此。引力就是最佳例证。若非300年前有只苹果掉下来砸在一个伟大的脑袋上,人类认识引力恐怕还要多费些时日。 假定有一台引力调节机,拨动其旋钮就能改变引力的大小,我们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事。引力接近于零的状况,经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们,像慢镜头似地飘来飘去。假如他们不慎打翻了一杯茶,茶水就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无数圆形的水滴,在空中跳动。此时引力若恢复到1g(即地球表面重力),宇航员就会重重地跌到地板上,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12.
移居金星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的。他们的根据是: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那么,哪里才是人类的未来之家呢?  相似文献   

13.
博士殿堂     
飞行衣我想发明一种可以使人摆脱地球引力的飞行衣,衣服上有标有引力刻度的特殊装置。穿上这种衣服后,只要调节刻度盘上的指针,人体与地球的引力就会减小,行速大增,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地球引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行  相似文献   

14.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7,(7):F0002-F0002
我们已经几乎毫无察觉地进入了文艺复兴以来无可比拟的一个探索和发现的时代。在我看来,比较行星学将会给地球上的各门科学各门科学带来实际利益……我们这个时代将是地球上的居民与他们周围的宇宙第一次接触的时代,或许主要正是这一点,将使后人永志不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深海鲸尸生态群落和深海热液泉生态群落的存在向我们暗示, 地球生命也许并非诞生于地表, 而有可能起源于黑暗的深海底或炽热的地壳深处,甚至是另一颗行星的地壳深处……  相似文献   

17.
如果电场看得见的话,那么即使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也会呈现出一幅令人畏惧的景象。站在山顶上,你将会看见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电场线从四面八方的地下冒出来,一直延伸到电离层你可以观看电力线越过地平线在暴风雨下聚集起来的情景事实上,比起地球的磁场来、地球的电场更加易变得多,对于我来说也更加有趣得多。  相似文献   

18.
李良  张雯 《科学之友》2007,(2):19-19
移民外星是出路 移居外星球是人类一个长久的梦想。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奖章时表示,人类必须移民其他星球以摆脱灭亡命运。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如果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星球,并采用更先进的太空火箭帮助人类移居到适宜生存的星球上。这已经是他半年内第二次发出类似的惊人之语了。  相似文献   

19.
人类栖息的地球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不过是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但因其处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才使得在众行星中惟独地球有智慧生物,生机勃勃。试想:假如地球偏离现在的位置,后果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变暖的地球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媒体对此作出的大量报道,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有理由向人们发出这种警告。但另一些科学家却指出事实可能还有它相反的一面:地球也许正在变暖,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地球变暖对自然环境也未必是个坏事。通过对历史气候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指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远比现在温暖的暖气候期。据俄勒冈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报告,公元900-1300年,当时地球的气温也升高了1.5℃。学者们将这一时期称作“中世纪最适生长期”,这也是地球史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