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治疗与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人,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对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中合作者的咨访关系类型,搭建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消弭了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外化、改写叙事、由薄到厚等具体叙事心理治疗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欣  刘新民  王雪琴 《科技信息》2013,(12):44-44,46
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寻找到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消除或减少社会主流文化对离婚叙事的影响、重构新的叙事对离异事件赋予新的意义,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故将叙事心理治疗引入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辅导中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奇迹唱片行》从叙事视角的多层次转换展现记忆,构建了独特的记忆认知叙事模式.小说通过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由浅入深引导读者意识与叙事者和人物在创伤体验层面的交融,在达成认知叙事化的过程中强化对自我的深层认知.叙事者凸显"我"的消失制造不可靠的疑点,同时勾勒"他"的回避型自我表征,显现记忆者创伤体验的前因后果."你"呼唤读者的零距离体验,揭示了读者最终走向自我反思的可能路径.在乔伊斯笔下,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过程实则是一次深入探索潜藏在创伤苦痛之下的人性种种可能性的自我认知旅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哲学观——叙事哲学观与个案成长的关系。从叙事治疗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了叙事咨询师的职责和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个案成长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海因里希.伯尔1954年发表的《无主之家》为例,分析废墟文学的叙事主题,深入探讨小说所采取的叙事策略以及独特的叙事表现力。海因里希.伯尔在《无主之家》中通过对战争遗留的两对孤儿寡母生存状态的描写,指出德国战后的"废墟瓦砾"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创伤,而是绝非在短短几年里可以治愈的伤痕和痛苦。  相似文献   

6.
王聪波 《科技信息》2010,(32):181-182
创伤性是存在于许多犹太作家心灵深处的情结,对创伤的叙事是新时期叙事学的需要。作家马拉默德在《魔桶》从欺骗、强迫重复、自我救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7.
虽然心理治疗著作多会提到存在心理治疗,但鲜有整体的考察.本文从存在心理治疗的历史定位入手,在揭示理论主旨的基础上,从治疗目的、治疗起点、治疗关系和治疗技术四方面对存在心理治疗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在与其他心理治疗取向的对比中,对存在心理治疗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自由联想由心理治疗方法转换成文学叙事手法的外在技术因素和内在实质,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元主体观理论探讨了比较文学中的学科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战争、疾病,以及对妇女和儿童的性虐待,所有的一切给人类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创伤。以创伤理论结合文学叙事来看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它是一部悲剧色彩浓重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在美国"白人纯粹主义"社会中生存的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班维尔在其小说《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强有力的叙事策略探讨了死亡、记忆、创伤、表达及自我这些深刻的主题。首先明确了小说主角兼叙述者莫顿的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分析其叙述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及“知识/感知”三个维度上的偏离;接着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明显的不可靠叙述的叙事特征,即第一人称叙事、创伤叙事和写画来具体探讨小说的不可靠叙述的呈现;最后指出班维尔通过不可靠叙述这一叙事策略,质疑了记忆的客观性、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自我身份的确定性,并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解疑最终完成了主角自我身份的建构。此外,通过不可靠叙述,作者还邀请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文本互动当中,增强了小说的文学张力并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主观性如何影响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