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过氧化氢碘化钾催化分解"催化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氧化氢中加入碘化钾溶液,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显著加快.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这是碘化钾在起催化剂作用.我们发现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变黄.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溶液中碘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增大、pH值升高,而且溶液中生成了单质碘.根据对上述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对碘化钾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的概念提出了质疑。并证实发生了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吸附荆的颗粒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原始溶液浓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确定了新的实验条件:粒状活性炭破碎至60.100目;70℃恒温振荡0.5h后,再于室温振荡吸附1.5h;原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左右.改进后,提高了实验精密度,缩短了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3.
"活度"质疑     
为研究二元系溶液中组元摩尔分数和气相中蒸气压的规律,考察了48个化合物在熔点固液相变的熔化熵变,发现相变时没有发生显著的化合物分解.在假设二元系溶液中存在化合物分子的情况下,组元在全浓度范围符合拉乌尔定律,不存在Lewis定义的"活度";通过与Mg-Si、In-Sb和Fe-Mn三个二元系实测活度结果对比,证实了计算的平衡摩尔分数即为活度值,二元金属熔体不存在所谓"活度"的观点.推导了在二元系金属熔体存在一个金属间化合物条件下平衡的摩尔分数的通用公式,以及相应的A2B或AB型金属间化合物的一般公式.将二元系溶液划分为大于纯组元熔点的温度、小于纯组元熔点温度但高于液相线和低于液相线的三个区间,提出了适应不同区间的广义拉乌尔定律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化学花园”也叫“水中花园”,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金属离子与硅酸钠溶液形成不同颜色的硅酸盐。本文重点就几种金属盐的形成“化学花园”时的各种影响因素(盐的性质、浓度、速度、时间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自制的烷基糖苷(APG)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溶液浓度、盐度以及复配体系中聚乙二醇(PEG)浓度对烷基糖苷溶液和复配体系溶液粘度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烷基糖苷溶液呈现出不同的流变学特征,溶液浓度≥9%时,溶液由牛顿流体向非牛顿流体转变;盐浓度对烷基糖苷溶液影响显著,Na Cl浓度≥1%时,APG溶液由非牛顿性流体向牛顿流体转变;聚乙二醇与烷基糖苷复配后体系溶液的流变性能发生改变,聚乙二醇浓度较低时,复配体系为牛顿流体;聚乙二醇浓度较高时,复配体系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法进行室内实验设计,研究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给料浓度三因素对固液分离技术中沉降速度和沉降浓度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认为,各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速度与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正相关,与给料浓度负相关;对沉降浆体浓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浓度与絮凝剂单耗、给料浓度正相关,与絮凝剂溶液浓度基本无关.利用非线性规划寻找最优配比,预测值与验证实验的实测值误差小于8%.推荐的深锥浓密机运行参数为絮凝剂单耗5 g.t-1,絮凝剂溶液浓度0.05%,给料浓度5.233%.  相似文献   

7.
基于等厚干涉原理测量NaCl溶液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浓度是一个重要物理量。溶液浓度的变化会引起折射率变化。根据等厚干涉的原理,提出通过测量溶液的折射率来确定其浓度的光学方法。以NaCl溶液为例,测量误差低于3%。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和碳酸钠(Na2CO3)3种电解质对海藻酸钠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电解质浓度为0~0.5mol/L时的粘弹性能变化不大。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3种电解质对海藻酸钠溶液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同:NaCl和KCl对溶液的流变性能影响比Na2CO3要明显,NaCl对海藻酸钠溶液流变性能影响的响应最快,当溶液中NaCl摩尔浓度在0.9mol/L以下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和模量增大,当NaCl浓度为1.1mol/L时溶液的粘度迅速减小。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Cl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和模量不断增加且最终形成的凝胶强度最大。Na2CO3对体系流变性能影响较弱,不能形成凝胶。  相似文献   

9.
光声信号强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光声信号的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应用光谱学比尔定律和液体光声理论,得出了在溶液浓度不太大的条件下,光声信号强度与溶液浓度成线性关系的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这对分析溶液中微量物质及通过物质浓度检测化学反应速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质量浓度为0~15%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研究操作温度在40~70℃条件下溶液真空表面蒸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溴化锂溶液的蒸发速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对流传热系数值在700~1400 W·m-2·℃-1范围内,且随溶液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溶液浓度增大使得其粘度显著增加,导致热阻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6-二磷酸果糖溶液在不同酒精浓度和pH下的溶解度以及不同1,6-二磷酸果糖溶液的浓度、温度及pH下的粘度,并给出了浓度对粘度的关联式.实验发现,溶液的温度和pH对溶液的粘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升高溶液的温度和降低溶液的pH有利于改善溶液的传质状况和结晶条件,为1,6-二磷酸果糖的结晶新体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源塔冬季运行时的溶液再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冷冻法的溶液再生方式,进行盐溶液冷冻再生特性试验研究,得到了含冰率、冰内盐浓度、剩余溶液浓度随冷冻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过冷度、冷冻温度和初始溶液浓度对盐溶液冷冻脱盐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大,瞬间结冰量越多,结冰速率越快,含冰率和冰内盐浓度均增加;随着冷冻温度的不断降低,含冰率、冰内盐浓度和剩余溶液浓度均不断升高;随着初始溶液浓度的变化,溶液含冰率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初始溶液浓度达到10%时出现最佳值,此时含冰率约为80%.  相似文献   

13.
溶液质量浓度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浓度变化对碳酸化分解过程及其产品的粒度和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碳酸化分解率降低,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细化、强度降低;在相近分解深度时,高质量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的氢氧化铝的粒度和强度也较低质量浓度的差  相似文献   

14.
获取尿苷酸溶析结晶动力学参数须测定其溶液浓度变化,针对密度法浓度在线测量技术,研究了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尿苷酸(Uridine-5’-monophosphate)质量浓度与溶液密度的关系。20℃条件下,测定了尿苷酸在不同质量分数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液密度,以及混合溶剂质量分数一定时的尿苷酸质量浓度和溶液密度。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一水混合溶剂中,溶液体积与尿苷酸质量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拟合得到三元溶液体系尿苷酸质量浓度与溶液密度的变化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不同浓度蟾酥溶液对家兔迷走神经的影响,在实验动物麻醉状态下,记录家兔正常迷走神经的放电曲线,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到家兔体内,记录不同浓度下家兔迷走神经放电的曲线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蟾酥溶液浓度的增高,迷走神经放电幅度逐渐减小,但放电频率逐渐增大,表明随着蟾酥溶液浓度的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逐渐减弱,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对比了有机溶剂-水混合溶液、纯水及两种高离子浓度溶液中,3种修饰的β-环糊精衍生物的构型及对环辛烯客体分子的包结现象及溶液环境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β-环糊精衍生物在高离子浓度溶液环境中的分子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有机溶剂-水混合溶液相比,β-环糊精衍生物与客体分子在高离子浓度溶液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包结稳定常数,为进一步拓展环糊精在高离子浓度溶液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微弧氧化时电极表面的电压和击穿电压与时间、溶液浓度及施加电流密度的关系,考察了钛金属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微弧氧化时电极的表面电击穿行为.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极电压随时间呈不规则的锯齿型变化;在两种电解质溶液中,溶液浓度越大,电压越低;陶瓷膜表面的击穿电压随着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电解质溶液浓度一定时,击穿电压与微弧氧化时所施加的电流密度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PBP神经网络在溶液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PBP神经网络和GA-BP算法。应用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溶液 浓度测量方程,解决溶液浓度检测中严重非线性问题。实现了大范围非接触式溶液浓度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在260℃高压溶出黄铁矿制备高硫高铁的铝酸钠溶液,研究溶液温度、保温时间、苛性比(αk)以及Na_2CO_3,Na_2SO_4和Na_2C_2O_4等杂质对溶出液中铁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温度为50℃和6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溶液中铁质量浓度略有降低;苛性比为3.0左右时,随着Na_2CO_3质量浓度的升高,溶液中铁质量浓度略有升高,而Na_2SO_4和Na_2C_2O_4质量浓度的升高则能显著提高溶液中的铁质量浓度;随着溶液苛性比的升高,溶液中铁质量浓度在苛性比为2.0~2.5之间有1个急剧升高的区间,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光声信号强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光声信号的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应用光谱学比尔定律和液体光声理论,得出了在溶液浓度不太大的条件下,光声信号强度与溶液浓度成线性关系的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这对分析溶液中微量物质及通过物质浓度检测化学反应速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