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在《诗品》中,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非常重视诗的灵感,他常用“兴会”、“即景会心”和“现量”等术语探讨灵感问题。在他看来,灵感是诗人即景会心、意无预设、呈现神理的创造性直觉。灵感具有突发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言与意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王夫之的灵感论散见于其诗学论中,与他的哲学思想、诗学观念和诗歌鉴赏经验相贯通.显得微妙、深遂而又富于创见。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5.
李调元诗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调元论诗的基本观念及关注当代诗歌评论的倾向都明显可见与袁枚性灵诗学的相通,其《雨村诗话》分为专论古人的两卷本和专论今人的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体现了乾隆后期当代诗歌批评意识日益清晰和强化的趋向。李调元所纂《全五代诗》是现存第一部个人编纂的较完整的断代诗歌全编,在乾隆诗学中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性学兴起,宋人重新阐发了“心”,并对志、意、思进行探讨,进而要求“养之以正”。由此,在诗学领域,原有的“诗言志”、“言,心声也”等命题亦受到了改造,人们提出了一些基于心志修养的诗学命题。文章探讨宋代心论的特质,并考察在心志修养观念影响下的宋代诗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创作动力研究是传统诗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发生机制和心理根源等方面对古代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价值。积极吸收西方学界的合理观念,有助于推动传统诗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济慈以其雄奇而瑰丽的诗歌享誉文坛.随着语言分析运动的深入以及文化研究的崛起,无论在历史背景、学理线索,抑或社会影响、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济慈诗学得到了更精致、更系统的诠释,其文化研究范式中的济慈诗学对于把握诗学与美学原则具有时代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斯特尔维屈罗诗学思想既有对古希腊罗马文艺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与发挥,其主要之点是:诗的目的不在教益而只在娱乐,诗的特征是创造性的想象虚构,初步地确立悲剧三一律的观念,用娱乐重新阐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本文对上述要点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叙的诗学批评集中地体现于<诗学梯航>中,其主要内容为:以汉魏晋唐为宗的诗歌渊源论,主张师古与摹拟的诗歌创作论,辨体别格的诗歌师法路径,扬正抑变的诗歌历史发展观.考察周叙的诗学批评,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明前期诗学风尚,以更为客现地看待明前期诗学在我国古典诗学发展链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诗学是从具体文本中建构诗学的一种诗学建构方式,在当前理论语境下,本文诗学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涉及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这种语境包括:文学终结论的蔓延、解释学—接受美学的兴起和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脱节。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3.
平行对照原则是洛特曼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该原则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立场出发,揭示了诗文本所具有的系统构建能力,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诗歌"微言大义"的内在机理。该原则认为,语法成分和语义成分在诗文本中变得能够相提并论、相互对立,都参与诗歌含义的构筑;该原则是对雅可布逊的诗学等价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它包含认知因素,具有辩证性和很强的操作性,对诗歌的语言学和文艺学本质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重点分析了巴赫金《论行为哲学》与《陀思妥也夫斯基诗学问题》两部著作中的主要思想,通过与布伯、海德格等人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揭示出蕴含在早期巴赫金诗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思想根源上对巴赫金诗学进行了条分缕析,并指出这对形成其诗学思想的影响极为重要,也是今人理解其诗学思想的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歌是中国诗歌由唐音入宋调的关键。皎然《诗式》的诸多理论和范畴所揭示的意义昭示着唐诗从创作构思方式到批评观念的转型,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诗学的发展变化,可视为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  相似文献   

16.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情景"论在其诗学体系中主要讨论的是诗学意象论,其诗学意境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象外"论的研究来体现.正是以情景关系的全面阐释而构建的意象论为基础,形成了以"象外"论为核心的意境论,实现了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继承、突破和超越,使得王夫之意境论具有特殊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构成、逻辑运动方式和人文关注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诗学“气韵生动”说的美学意义,充分强调了人在艺术与美学中的作用,从而证实“气韵生动”说实质上就是一种建立在“天人感应”基础上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9.
创作动力研究是传统诗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发生机制和心理根源等方面对古代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价值。积极吸收西方学界的合理观念,有助于推动传统诗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梵语诗学是世界三大古代诗学流派之一,其六派理论具有当代运用价值。本文即以梵语诗学六派理论为工具,对土家族作家冉仲景创作的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从语言运用到情昧神韵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诗歌表达中的合适性问题和“诗病”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