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用电器产生带电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电器带电部分和外壳之间的绝缘被击穿或严重损坏。人体碰到壳体有强烈的电击感,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脱离。二、电器的绝缘性能不良。这种情况下,人体触及壳体有“麻手”的感觉,但能自我摆脱。三、电器本身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引起的对地电压。这时人体碰到金属外壳会有轻微的“麻手”感,当手紧压在壳体上时又感觉不到了。  相似文献   

2.
从事教学、科研的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电子仪器 ,而他们均有这种感觉 ,无意中手碰至仪器外壳却有麻手的感觉 ,如有意用手重摸仪器外壳这种现象却无影无踪了 ,本文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防护措施在理论上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触电是什么感觉?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再往后啥感觉?知道的人应该都不在了吧。电流多大是安全的?我国行业规定,安全电流为10毫安。不同大小电流的感觉:8~10毫安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20~25毫安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50~80毫安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相似文献   

4.
电器工程规范要求低压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线必须可靠接地(矿山除外).因为当出现偏相时,如果中性线不接地或接地电阻过大的话,就会出现“中性点漂移”现象,会造成就是零线带电,有时得电压会很高,用手摸零线会有麻电的感觉.其次,如果零线不接地的话,还会出现一些谐波干扰等问题.所以变压器的中性线必须可靠接地.(仅对电力变压器,输变电变压器除外).  相似文献   

5.
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防爆型开关,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防爆开关在这三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防爆开关放电:一是该开关长期超载运行,导致电触头发热,开关的绝缘胶木老化。由于操作、振动或碰撞等多种原因致使触头从胶木的间隙中滑出。此时,带电线端与接地良好的金属外壳之间发生强烈放电,从而击穿壳体,  相似文献   

6.
我每次看完电视或用完电脑后, 都会忘了拔出插头或切断总电源。妈妈说,虽然机器的开关关了,但是插头不拔出,它们还是连接在电路上,这不但危险,易引起火灾,而且还浪费电, 对电器也是一种损坏。我想如果有一种会自动断开电路的插座那就好了。当电器关掉后,它即会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将电源切断,大大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触电 ,除了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外 ,还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存在对地电压。在短路接地回路上 ,人体接触电气设备带电外壳的点与站立点之间存在接触电压。而在距接地体 2 0m范围内 ,人的两只脚之间存在跨步电压。跨步电压较高时 ,人体就会触电。该文对保护接地、接触电压、跨步电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三相低压配电系统中由于电气装置绝缘老化、磨损或被过电压击穿等原因,都会使原来不带电的部分带电,或者使原来带低压电的部分带上高压电,这些意外的不正常带电将会引起电气设备损坏和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通常采取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防护措施。本文就三相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听一曲黄梅戏,去找寻徽州女人们的影子。由于小时候电视剧看多了的缘故,说起牌坊,总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压在心头。彼时的婆妈剧最典型的一个题材,就是寡妇为了守节,被家族和社会压迫得根本抬不起头来,间或叙述一些烈妇的可怕故事,什么被人看一眼就要划花自己的脸,碰到手就要把自己的手砍掉云云,几十集都在哭哭啼啼,悲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球类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有了“足球舞”,战国时代有“蹴鞠”(一种古代足球),唐代有“抛球”游戏,后来又有“手鞠”、“毛弹”等。这诸多的球类活动中所使用的球,最初是以皮革作外壳、里面充填以毛发之类的东西,弹性不大。到了唐代,发明了一种“气球”,外壳用八片皮革缝制而成,里面装有充气的  相似文献   

11.
王程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24-124
避雷器是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是一种限压设备,主要作用是保护电气设备免遭受雷电过电压造成的绝缘损坏和部分操作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坏。避雷器对系统运行起到的安全作用,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绝缘水平及工作状况。对于运行维护部门,在各种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已确定、设备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已由系统运行方式确定的情况下,保证限压措施的有效性对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会“睡觉”的手表。要是手表摆在桌上三昼夜,它会自动“睡觉”。这时,指针会停下来,但是,内部的存储器会继续记录时间,因此,电池的消耗大大减少了。当你拿起“睡觉”的手表只要轻轻摇动一下,它的指针马上会一家公司生驴J会“睡觉”的手票是手表摆在桌气“睡觉”。是,内部的存储器会也能指示当前呱冲开发、)寥会“睡觉”的手表  相似文献   

13.
等温热环境中紊动气流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的空气可以在较热的环境中大大改善人体的热感觉 ,但同时也会引起不愉快的吹风感。该文通过考察在气流脉动强度为 2 5 %和 40 % ,相对湿度为 35 %和 6 5 % ,空气温度在 2 6~ 30 .5℃范围内变化的等温环境中人体对风速的选择 ,研究了紊动气流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受试者在气候室中选择令他们满意的风速 ,并回答有关热舒适和吹风感的问卷。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分析 ,发现高气流脉动强度可以改善中性 -热状态下人体的热感觉并减少吹风感的产生 ;将吹风感的概念加以推广 ,提出了一个预测等温较热环境中产生吹风感机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株不大的柠檬树,既会“说话”又能自我浇灌,因此在巴黎农业展览会上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参观者能亲耳听到从树杆的某处突然发出“需要喝水”的话语。然后,微处理机便将灌溉装置接通,而当树木“吃足喝饱”以后,该装置又会自动地断开。其全部奥秘就在于:一个不大的感觉装置可测  相似文献   

15.
从球形压力容器在内压作用下的解析解出发进行分析,指出在现有著作和规范中,直接对沿壳体厚度变化的应力表达式沿壳体厚度的一条“处理线”进行一维积分求解厚壁球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不够准确,会导致一定的额外误差。由此提出了在壳体的环形截面区域的一个“处理面”上进行二维积分来求解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是准确的,能够避免“处理线”法导致的额外误差。通过一个受内压厚壁球壳的弹性解析计算,说明新方法比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充压壳体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规律,利用LS/DYNA软件,研究了充压壳体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模式。首先,利用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柱壳在侧向爆炸载荷作用的三种毁伤模式;然后,考察了在炸药当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壳体内压、不同炸距对壳体中心点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可以很好地吻合,能够准确反映壳体的毁伤特性;当壳体内压保持不变时,壳体中心点位移随着炸距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当炸距大于某一临界距离时,壳体中心点位移存在回弹区。当炸距保持不变时,壳体中心点位移随着内压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当壳体内压大于某一临界压力时,壳体中心点位移存在回弹区。研究结果可为毁伤评估及目标防护设计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馆展出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太阳能汽车。“车体带电,请勿触摸”,使许多本来想和太阳能汽车“亲热”的手缩了回去。许多参观者看着那3辆光怪陆离、形状怪异的“未来汽车”,除了欣喜,还有几分畏惧。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8.
张光辉 《小学科技》2012,(10):26-27
人体是个大药库。现已发现,来自人体的药材有许多种,其中泪水、耳屎、唾液是人体的三大“药剂”。 泪水是“清洁剂” 泪水里含有什么呢?为什么给人的感觉足苦涩的?这是小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1、防触电在雨季,极容易发生漏电、触电事故。由于雨水浸湿的导线及各种电气设备其绝缘性受到影响,加之高温,容易导致老化、破损,极易使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潮湿的物体、空气也容易导电,若有一处漏电就可能造成触电事故。防范措施:(1)电气作业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作业时要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劳保用品,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关键部位要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凯  高栋  赵航 《科技资讯》2015,13(4):94
近年来,采用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全封闭组合电器和高压路器等设备得到广泛应用。SF6电气设备运行中经常因泄漏或者气温变化造成气室压力降低,使设备电气绝缘及性能受到直接影响,造成设备安全隐患,因此检修人员需经常对其进行带电补气工作。为满足SF6设备充气工作的需要,克服传统工作方式的弊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该文介绍一种新型跨越式SF6设备充气平台,可以快速、安全、高效的完成充气工作,保证设备可靠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