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中甲基汞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基于特定序列的DNA对于甲基汞的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晶种生长法经两步还原形成金-汞纳米合金颗粒,从而发生从无色到紫红色的颜色变化。随着甲基汞浓度的升高,生成的金-汞纳米合金浓度越高,颜色变化越明显。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一种非标记的甲基汞快速可视化检测体系并用于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检测。实验考察了不同序列DNA对甲基汞的识别特异性,选择了HT9 DNA作为最优的识别序列。最终所测得的金-汞纳米合金在550nm 处的吸光度值与甲基汞浓度在0.05 μM到4.0 μM范围内与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目视法可检测低至0.2 μM的CH3Hg+,通过仪器的检测限(3σ/k)为0.01 μM ,且对于甲基汞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海带、鲍鱼、小黄鱼等三种海产品加标样品的甲基汞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3-96.9%,同时实验还利用IC-ICP-MS对相同样品中甲基汞浓度进行检测,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定序列的DNA对甲基汞的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晶种生长法经两步还原形成金-汞纳米颗粒,依据颜色从无色到紫红色变化的原理,建立一种非标记且高特异性的甲基汞快速可视化检测体系,并应用于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检测.实验考察不同DNA序列对甲基汞的识别特异性,选择HT9 DNA为最优的识别序列.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甲基汞浓度在0.05~4.00μ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1μmol·L~(-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海带、鲍鱼、小黄鱼等海产品加标样品中的甲基汞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97.0%.同时利用IC-ICP-MS对相同样品中甲基汞浓度进行检测,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汞吸附和甲基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吸附和甲基化过程对土壤中汞的化学行为及效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对影响它们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为土壤汞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兴的代谢组学技术, 筛选差异性细胞代谢物, 分析甲基汞生成和调控的关键代谢通路。在典型环境污染 浓度 (0~100 μg/L) Hg(II)的 胁迫下, 汞甲基 化微 生物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吸附/吸收的Hg(II)成为参与汞还原和甲基化的主要反应物质。初始 Hg(II)浓度为10 μg/L时, G. sulfurreducens PCA达到最高汞甲基化效率3.09%±0.16%。代谢组学数据显示, Hg(II)胁迫对胞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造成干扰。为了应对Hg(II)胁迫, G. sulfurreducens PCA增大了对能量的需求, 用来调控汞生物甲基化反应, 并对受损DNA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贵州大气汞的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红  梁琏 《贵州科学》2000,18(1):34-42
研究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及自然保护区大气汞的沉降。测定大气中总汞、二价汞、甲基汞,用MossBag、涂层KCl扩散管(Denuder)、便携式大气测汞仪进行测定与评价。在国际上首次报告大气汞的沉降和汞沉降瞬间和相对空间变化关系以及煤汞引起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8.
韩润平  龚书椿 《河南科学》1998,16(3):299-301
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研究了底泥中汞的甲基化作用,结果为汞的甲基化是微生物过程,甲基化的量只占总汞的很少一部分。Se(Ⅳ)抑制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9.
乌江上游水域水生生物中甲基汞污染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时  王爱民 《贵州科学》1991,9(2):155-159
本文对乌江上游水域及主要支流猫跳河、六冲河的水生生物体甲基汞含量进行了研究,从六个采样点获得十种鱼及虾、螺和水草样,利用气相色谱分别测定了鱼样的肉、肝、鳃及虾、水草样中的甲基汞含量,其中鱼体甲基汞含量为0.035—0.135ppm,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103ppm,螺,虾为0.014ppm,水草样<0.002ppm,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9—112%,相对标准偏差为6.17%。  相似文献   

10.
阐述放电灯利用汞作发光物质和缓冲气体时对环境、人体带来的危害,从灯的制造、汞的回收处理及开发、推广无汞灯等方面提出降低汞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含汞和砷废弃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在生物体内不易代谢排出,随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现象,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危害一旦爆发,会形成难以恢复的隐患和后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法规,依法监管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督促洁净生产,从源头控制含汞、砷废物的排放,推进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将汞、砷等危险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有效地将有害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是表遗传学上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机制,是一种酶介导的化学修饰过程,在DNA的某些碱基上增加一个甲基.在人类的肿瘤中都可以发现不同程度的DNA异常甲基化现象.介绍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基因转录、表达的机理,尤其发生在抑癌基因CpG岛和其他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异常与肿瘤发生、演进的关系,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以及去甲基化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和锥状斯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两种赤潮藻对海水中汞的富集和甲基化的影响, 探讨赤潮藻对硫铁还原地杆菌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 (G. sulfurreducensPCA)汞生物甲基化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藻对汞的耐受性不同, 高浓度HgCl2 (≥25 μg/L)抑制锥状斯式藻的生长,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影响较小。两种藻均可有效地富集无机汞, 但直接进行汞甲基化的效果不显著。FTIR分析发现, 藻细胞表面分泌的大量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官能团是富集汞的主要位点。汞-藻-菌实验中, 当HgCl2初始浓度为10 ug/L时, G. sulfurreducens PCA驱动的汞生物甲基化效率可达 (6.38±0.4)%, 在G. sulfurreducens PCA与塔玛亚历山大藻共存的实验组中, 汞甲基化效率为 (1.04±0.44)%,G. sulfurreducens PCA与锥状斯式藻的实验组中汞甲基化效率低至 (0.76±0.05)%, 两种赤潮藻的加入抑制了G.sulfurreducens PCA的汞生物甲基化。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域土壤含汞值高,在乌江干流将进行九级开发。建水库后,水体汞的发展,关系到库周人群的健康,以及能否发展水产养殖等.本文以乌江四个采样点采集的水、泥、鱼样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有关环境因素,对建库后汞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得出了结论.为乌江的梯级开发,提供了水体汞发展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测定甲基汞的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基于甲基汞与硫代米氏酮形成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可在水相测定,也可用正丁醇萃取后测定.线性围当浓度为1×10  相似文献   

16.
汞污染对水鳖的毒害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Hg^2+溶液培育水鳖,研究Hg^2+对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SOD、CAT、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随着Hg^2+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CAT活性逐渐减小,而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升后降。研究表明,Hg^2+处理破坏了水鳖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造成活性氧过量积累,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17.
土壤汞污染与土壤汞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土壤中汞的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论述了土壤中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总结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控制土壤中汞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Illumina HumanMethylation27BeadChip数据,利用sam函数中Delta值与FDR值的关系,选取最佳Delta值,识别人类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显著差异甲基化基因.分析这些差异甲基化基因在人类各条染色体的分布,进一步通过这些差异甲基化基因对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进行双向非监督聚类分析.接着,利用limma包计算乳腺肿瘤组织样本和正常乳腺组织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对既发生差异甲基化又同时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生物分子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低甲基化的基因皆与蛋白质及核苷酸结合功能相关,高甲基化基因则主要富集到与运输载体活性相关的分子功能上.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从基因功能角度进一步理解乳腺癌发生的原因,对乳腺癌的预后和临床诊断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及自然保护区大气汞的沉降。测定大气中总汞、二价汞、甲基汞,用MossBag、涂层KCl扩散管(Denuder)、便携式大气测汞仪进行测定与评价。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大气汞的沉降和汞沉降瞬间和相对空间变化关系以及煤汞引起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