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呼唤教育转型,培养新型人才。为此,教育可引入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思想,形成"关系性"、"共在性"、"过程性"的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教育观。这种生态教育观具体体现为三种相互关联的路向:培养地方归属感的"热土教育"、培养文化认同感的"有根教育"、培养公民道德感的"成人(仁)教育",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书写行为的后现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书写作为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一后现代社会时一空架构中展开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发生在主客体边界及主体间边界上的书写活动,具有临界性、非物质性、非个人化、实时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这种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二元交织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书写行为,对网络空间的知识主体与知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命间性是指人类生命具有的不仅把自己思为生态的三重生命(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精神性生命)而且用生命的理念看待、对待其他生命的一种生命特性。生命间性建基于主体间性又超越了主体间性,把主体间性思作人类生命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生命间性。生命间性表明善待和敬畏他者生命实际上就是善待、敬畏自我生命的另一面。这种生命关系特性基本证成"善待和敬畏生命"这一"底线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02-107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欧陆"进路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对社会科学之"规律问题、本体论组成,理论结构"探讨的钟情,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当代大陆哲学着眼于社会科学的后现代哲学语境的考察,着重讨论海德格尔存在论之后,"理性空间"的"弱化"与后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共同语言的建构,分析社会科学主体与对象在弱化诠释学语境中的角色,探讨社会科学"真理"的后现代特征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智慧作为一种致力于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包括人类)的整体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的建设,主张整体性、关联性、共生性及具体性原则的致思取向,为实践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创设了新型模式,从而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传统主客二分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一度被异化为"工具"与"手段",人文精神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当前,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师生关系必然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贯彻师生间的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及民主性取向,在和谐共生中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康的呈现与发展,实现生态式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科学哲学意指的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后现代趋向,而不是任何确定的“组织形态”或贴有标签的“理论模式”。事实上,它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的存在性恰恰就在于这些倾向或趋向之中。本文将从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现存性、趋向特征及其未来走向的分析和阐释中,揭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趋向和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波斯特试图将信息方式的考察发展为一种批判理论,而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是主体问题.因此,波斯特将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与数据库联系起来,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理论,其考察的正是主体的构建问题.作为超级全景监狱的数据库话语,是后现代信息方式下对大众进行控制的手段.超级全景监狱的"超级"之处在于全民都参加了这样一个自我构建过程,把自己构建为超级全景监狱中进行规训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媒体与公众之间却产生了信任危机.基于主体哲学的科学传播研究难以解释并解决这一信任危机.本研究试图从突出主体间性的现象学入手,总结出科学传播中的信任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主体间关系,也是一种有约束机制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形成强调科学、媒体与公众三个主体的共同显现,同时与他们之间的"成见"有关....  相似文献   

9.
教育大数据通过量化与计算,从而对教育活动中主体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规范性预测。但是,教育大数据技术不仅将作为教育主体的人转化为可读的数据和信息,而且不断引导、指示、推动人的行动。核心问题在于: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性让位于技术系统本身,即技术主体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其根源在于作为确定性追求的教育大数据技术系统本身遮蔽了作为教育主体的人,从而导致主体的隐匿并引发主体客体化、主体间交往的降格、主体责任的缺失以及主体成己的悖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提升主体的数据素养、增强算法的透明性、确保数据与算法决策的情境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立足于20世纪科学实在论发展演变的基点,通过揭示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来具体地展示后现代性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渗入,本质地分析后现代理论对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形成的影响,从而在元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趋向及其特征给出一种描述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