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湿法消化-原子吸收法和连续浸取-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底泥中总汞和不同形态汞的含量,阐明漓江水系底泥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汞的来源.结果显示,底泥总汞含量为0.104~2.150 μg/g,呈现出上游低下游高、干流低支流高、静水池塘没有明显规律的现状.底泥汞主要以残渣态或晶格态、难氧化降解有机质及某些硫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络合态赋存,分别占总量的75.10%,10.64%,7.50%,其它4种形态汞共占总量3%左右,3种主要形态汞的分布规律与总汞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漓江底泥汞虽然多以惰性形态存在,但不容忽视它们在生物体内长期富集并对环境造成危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污是造成河流底泥汞污染的主要来源,特殊污染源是造成局部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铬汞的形态分析方法,将铬汞的形态分为可交换态(含水溶态)、无机态或沉淀态、有机结合态或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采用国家一级标样试验,铬各形态的检出限在0.05-0.1μg/g,汞各形态的检出限在0.001-0.003μg/g,铬汞各形态的精密度(RSD,n=4)〈10%。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为基础,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悬浮物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悬浮物中的汞以腐殖质结合态为主,残渣态次之,水溶态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物相汞的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将汞的循环模块与CE-QUAL-W2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水体中汞的输移与循环过程.CE-QUAL-W2模型中汞循环模块可以模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汞种类与多组分的固体颗粒的吸附与解吸,沉降及再悬浮,吸附态的汞在底泥层的掩埋,水体与底泥层的扩散交换、挥发,以及汞种类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采用2007及2008年万山汞矿区下溪河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CE-QUAL-W2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下溪河的总汞和甲基汞的迁移转化特征,汞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该试验也表明CE-QUAL-W2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分析水体中复杂的汞的输移与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选取美舍河上、中、下游底泥进行取样,测试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pH、容重、比重、含水率)、营养参数(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污染物(苯并α芘、总氰化物;锌、铜、镍、镉、总铬、铅、汞、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中Cd<8,RI<150,属于无污染水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上游底泥中金属镉和铜、中下游中锌和镉高于其它重金属。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美舍河底泥可做种植土壤利用,底泥浸液白菜种子三天发芽率为84%,86%和80%,与种植土壤浸液发芽率相当(84%)。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覆土法对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中污染物缓释的可行性.通过监测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监控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过程,发现底泥覆土之后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覆土材料自身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氮源、磷源和有机质浓度水平相当.结果表明,覆土可以明显抑制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因此通过覆土以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可行.  相似文献   

8.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泥中4种结合态的几种形态砷(As(Ⅲ)、As(Ⅴ)、甲基胂酸盐和二甲基胂酸盐)的测定表明,底泥中砷的污染严重,平均为41.7ppm.酸溶解态、碱溶解态和残渣态含砷量分别占72.4%、8.8%和18.9%,水溶态含砷量为全砷量的千分之几(ppb级).各结合态中都以无机砷为主,As(Ⅲ)占多数,占总砷量1/2以上;有机砷占总砷量1/2左右,以二甲基胂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9.
巢湖合肥区底泥污染物分布评价与相关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测定了巢湖合肥区底泥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镉、铬、汞和砷的含量,并研究了垂直分布特征。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底泥污染作了评价。对有机质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其中有机质与总氮之间的线性相关方程为:y=0.0676x+0.0952,相关系数0.986,线性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0.
硫化汞-朱砂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硫化汞在朱砂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离解平衡、酸效应、络合效应的方法 ,探讨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HgS)在胃液中的离解度.结果 仅酸效应就使硫化汞在胃液中的溶解度增大了2.8×106倍,再加上络合效应的影响,使硫化汞的溶解度大幅度提高.结论 朱砂中硫化汞的作用,一方面是控制汞离子在人体中的浓度足够小,使其足以起作用但不致引起中毒;另一方面是在体内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影响下不断解离.源源不断地提供被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因络合作用而消耗掉的汞离子,使其维持药效必须的浓度.因此,硫化汞是朱砂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汞膜电极上硫化汞膜在 Na OH—EDTA—VC 体系中的沉积和溶出行为,试验了富集电位、富集时间、扫描速度,溶液组分与温度的影响。应用本方法对Al(OH)_3和水中的微量硫化物进行测定,检测下限可达0.4ppb。  相似文献   

12.
在对商品红色硫化汞阴极直接还原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结果的基础上,本试验以贵州汞矿提供的汞品位为70.01%的汞精矿为原料,研究了料量,NaOH浓度、电量、温度、振荡强度等因素对精矿还原过程的影响。试验还测定了溶液中汞离子浓度随电量的变化情况。综合试验结果是:汞的直收率86%,总回收率95%,总碱耗500—600kg/t,直流电耗1800—2000kWh/t.H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有机质对水泥固稳铅污染土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有机质含量(0%,0.5%,1%,2%,5%)铅污染土的固稳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和溶出特性试验,探讨了有机质对水泥固稳铅污染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渗透性和浸出液pH增大,而抗压强度和铅浸出质量浓度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分析了有机质对铅污染土固稳特性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有机质通过阻滞水泥水化反应而使固化土胶结程度减弱,固化土的孔隙增大,渗透性增大且抗压强度降低.重金属与有机质发生络合等化学作用,改变了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这是固化土中铅溶出质量浓度降低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变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15.
许多矿床常以硫化物形式存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又是含硫化合物,硫的分析因此而显得重要。近年来,人们又将血清蛋白中巯基和二硫键的变化与机体为某些金属元素所中毒及受环境致癌物质侵袭而诱发癌变联系起来,这就更引起了分析硫的兴趣。但由于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样品极其稀罕和测定结果变化甚为微小的问题,因此要求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阴极溶出伏安法是以被测离子与汞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难溶性的汞盐为条件的,其方法的灵敏度又直接与汞盐的难溶程度有关。硫离子与汞形成的硫化汞,具有极小的溶解度,这就为微量硫的测定,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照文献的汞形态分析程序,对第二松花江的部分江段底质中汞含量。汞的赋存形态及其水平分布规律作了研究。实验发现不同江段中,以有机质结合态汞占主导。并讨论了各种形态汞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18.
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1年8月、1991年5月对大辽河口、鸭绿江口、滦河口、东村河口水体中总汞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其中又对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进行了溶解态汞的分析。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溶解泵的含量分别为85-460ng/L和180-500ng/L,平均值分别为210和324ng/L;总汞含量分别为95-550和400-1000ng/L, 平均值分别为310和640ng/L。大辽河河流段和河口段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是主要存在形式。河口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随氯度变化趋势相似。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约占50%。鸭绿江口和滦河口总汞含量分别为30-2500和3700-6700ng/L,平均值分别为700和5700ng/L。鸭绿江口总汞随氯度变化趋势与随浊度变化趋势一致。而在滦河口总汞含量随两者变化趋势则不同。还讨论了滦河口、东村河口、鸭绿江口和大辽河口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垃圾焚烧飞灰中汞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峡库区垃圾焚烧飞灰中汞在不同粒径下的分布特征、不同浸出时间、液固比和不同酸度下的浸出规律、浸出毒性及飞灰中汞的不同存在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垃圾焚烧飞灰中汞平均含量为8.52 mg/kg,粒径在<100 μm范围内的飞灰中汞含量较高,且汞的含量随着飞灰颗粒尺寸的减小,呈增加趋势.汞的浸出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汞的浸出量随pH值及液固比(L/S)的增加而增大,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形态分析表明飞灰中汞的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含量都较高,而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韩润平  龚书椿 《河南科学》1998,16(3):299-301
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研究了底泥中汞的甲基化作用,结果为汞的甲基化是微生物过程,甲基化的量只占总汞的很少一部分。Se(Ⅳ)抑制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