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综合概括黄河三角洲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三角洲自身具备的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区位优势、低廉的产业发展成本、良好的投资环境、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等优势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不利条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外部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的19个指标。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的物元模型,把整个区域划分为承载力强、较强、中等、弱4个等级。结果表明: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较强的城市有13个,中等的城市有9个,弱的城市有4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良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承载力水平呈现出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对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等影响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评价因素选取、权重分配方面对水生态环境、生态用水因素给予了重点考虑.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有较大的开发容量,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用水紧张,水资源承载力基本枯竭.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快速建设与发展阶段,其中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并通过SWOT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产业发展较快,劣势在于产业集群层次较低、企业分布零散,产业链条较短等,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区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机遇以及外部竞争压力大等挑战,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黄河三角洲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背景方面阐述了开展黄河三角洲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对于指导区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呼包鄂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负载指数法对呼包鄂城市群水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城市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通过增加黄河引水指标、水权交易、节水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相关数据,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效应。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5-2021年研究区域各市(区)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相关数据,核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和生态盈余指标,分析其时空分布;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效应。结果与结论(1)2015-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介于1 433.19万hm2~1 506.33万hm2之间,呈波动减小趋势,其中生产用水是生态足迹的最大账户(占比69.35%~77.98%)。(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介于179.71万hm2~1 913.84万hm2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与降水量相关性显著(R2=0.630,p<0.01)。(3)区域内水资源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仅2021年除外),区域内北部和东部城市水资源生态赤字问题严重,南部宝鸡和商洛等城市水资源生态不可持续性逐渐得到缓解。(4)人口和经济因素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正向驱动,...  相似文献   

9.
考察与回顾苏州人口发展的历史,对苏州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出发,对必须把保护水资源作为首要决策因素之一,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人口与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建立生态城市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着脆弱的水生态环境和严峻的水资源保障形势,位于黄河几字弯内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也呈现出水资源承载力有限与水资源需求量渐增的矛盾。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1—2019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检验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存在明显差距,生态压力指数始终高于标准值,其中鄂尔多斯市的生态赤字最为严重。城市群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利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资源系统由自然水和社会水两大子系统构建,为包涵一定地域背景,具备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平衡的复杂大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功能判别需要运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以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包括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度量.长江三角洲就当地水资源而言,实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系统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资源型缺水,退化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水质型缺水.而且短缺程度日益加重,概括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江、河、湖泊水网污染日重,太湖污染久治未成,近岸海域赤潮频发.为此,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的修复与调控必须将江、河、湖、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高、协调、平衡水资源系统承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长江三角洲人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在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预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探讨了多目标规划的水资源配置规则及优化配置的方法.通过研究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水平的调控手段,提出了21世纪黄河流域水资源再生性科学对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指出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人水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分析威远县页岩气开发区水环境承载力,从社会资源、水资源、水环境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页岩气开发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威远县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评分值在0.246 6~0.764 0范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临界承载状态上升为适宜承载状态;各子系统之间的评分值差异较大,水资源子系统评分值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平均评分值达0.622 2,总体评分值较高,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环境子系统评分值呈上升趋势,两者为水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人口密度过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年均用水总量较高,人均水资源量较少,压裂液返排率较低成为制约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可见对威远县页岩气开发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针对性强,可以更为有效的为提高威远县水环境承载力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从水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研究思路、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模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方针策略,并以关中为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可拓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评价方法中存在的精度深度不足、因素选择受限或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把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评价方法引入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领域,主要通过建立多指标参数的评定模型来完整地反映地区的承载力水平.同时,为了解决可拓评价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应用中存在的失效和权重选取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和粗集权重的可拓评价模型的改进方法.与标准可拓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承载力评价中最大隶属原则的失效问题,并克服了以往忽视承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差异的不足.洮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安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评价淮安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分析淮安水资源特点、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在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淮安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淮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客源市场SWOT分析与开发--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 .对于一定旅游区 ,在客源市场开发中存在一定的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开发机遇 (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 (Threat) ,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科学分析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中的SWOT因素 ,制定适宜的开发战略 ,可以变劣势为优势 ,化威胁为机遇 ,实现客源市场持续开发 .本文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SWOT分析为基础 ,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例 ,阐述了该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中的SWOT因素 ,提出了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原则、开发时序性、开发宏观战略和具体开发措施 .  相似文献   

18.
开封城与黄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七朝都会",开封城在北宋一代达到鼎盛.其2 700多年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盛衰至极,反复变化.黄河是开封城沧桑变化的巨大推动力之一.对开封城与黄河的关系,总结了六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 多年的资料,在分析黄河断流发生的频次、历时、河长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黄河断流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黄河断流是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水量不足是引起黄河断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利用黄河水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引起黄河断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