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例 患者熊某某,男,34岁,病历号10452,因胸闷5年,加重伴心悸半个月于94年12月5日入院。病程中无晕厥史。查体:血压16/10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界略向左扩大,无震颤,心率:8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2/6级柔和的吹风样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胸片:提示左室稍增大,心胸比率(52%)。 多数导联T波倒置,TV_2倒置达15mm,RV_5 SV_1=40mm。 Ⅰ、aVL、V_2-V_5T波倒置,V_2倒置深达15毫米,RV_5 SV_1=4.0cm,M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间隔自前连续根部向心尖渐次增厚,左室流出道16mm,二尖瓣前叶无特征性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左室长轴切面示心尖近端室间隔厚达28mm室间隔上部12mm,中部厚6.3mm,心尖部心腔狭小,呈“铲形”,多普勒测定无分流频谱,左室流出道无收缩期湍流。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85例,缺血性心肌病(ICM)130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都有左房室内径增大.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结构,室壁变薄及弥漫性运动减低,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2)DCM组左室流出道增宽的病人较ICM组明显多.3)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病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4)DCM组收缩功能降低明显,舒张功能可正常,二尖瓣E/A>1,ICM组大多数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见上述超声心动图特征对ICM和DCM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把BIO FID亚历山在叙利亚仓鼠分成5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每天分别给予钦含0、275、1 100和2 200 mg/kg的环已烷氨基磺酸钙的水,连续处理90天。这些剂量没有引起动物任何病变,相反,这些动物的原发性心肌病表现出与上述剂量成明显负相关,提示利用环己烷氨基磺酸钙治疗人的某些心肌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脏疾病,我院收治1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87例DCM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其中45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分析,以了解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心律失常的ECG检出率为79.31%,AECG检出率为95.5%,均以室早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2.4%和88.8%.结论: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以室早居多,并在此基础上易合并有其它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即多样、易变、复杂.遇有此特点的心律失常时应警惕DCM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扩张型心肌病的现代治疗.方法引用近几年多篇关于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外文文献的实验结果.结果早期加用β阻滞剂干预、钙拮抗剂干预、ACEI、免疫及生物因子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预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现代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早期还应早期采用近年来提倡的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免疫及生物因子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扩张型心肌病的现代治疗.方法引用近几年多篇关于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外文文献的实验结果.结果早期加用β阻滞剂干预、钙拮抗剂干预、ACEI、免疫及生物因子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预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现代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早期还应早期采用近年来提倡的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免疫及生物因子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常见的,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腔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发病率居心肌病的首位。常以心力衰竭首诊于基层医院,病死率较高,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因素,重点总结了内科、介入、外科及免疫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3例围产期心肌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原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收缩功能障碍,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如对本病认识不足或缺乏识别能力易导致误诊.我科收治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179例,根据心动过速时心功能状态分为心肌病组23例,非心肌病组156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室率与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和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179例患儿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房室结折返性、无明确分类的心肌病分别为7例、10例、6例.房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率为25.00%(8/32),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10.20%(1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组患儿中房速所占比例、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发作频率明显低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持续时间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12.85%,其中房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是唯一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王学清  刘英  李颖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38-139,148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所引起的心脏结构及其功能的特殊变化,使此类患者围术期在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用药的选择及出现循环不稳定时,如何处理方面均很具原则性。尤其是药物选择,若选择不适当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根据对这种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参考各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针对这类患者在实际麻醉中为了维持其循环稳定而应采取的最佳处理措施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本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用惠普24h动态心电监护仪检测105例扩张型心肌病。结果:在105例扩张型心肌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发生838次,最少发作1—2次/24h,最多发作30次/24h,其中,室性早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80.9%),左心室高电压占72.38%,房性早搏占51.42%,心动过速占36.19%,心房纤颠占31.42%,心动过缓占23.8%,束支阻滞占23.8%,Q——T延长占19.4%,RonT占15.23%,短阵室速占4%。在105例中有心律失常伴心悸,胸闷占45.71%,余37例完全无症状占71%。猝死10例,占10%。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湖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检出、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治疗效果均有监测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