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作者的主宰地位,带来了读者的解放与自由,但读者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文本之死".文本也在"作者之死"后获得了独立地位,焕发着独立后的生命力,产生了独立后的存在意义文本的多极意义与诗性意义.确认文本的独立性不仅保证了读者的自由,也将带来作者的复活.  相似文献   

2.
小说《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一方面采用了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通过独特的时序安排对人物、情节乃至读者进行影响与掌控;另一方面,小说同时采用了聚焦主要人物桑迪的视点的手法把"讲"和"看"分离,形成对立;桑迪有限制的视点对全知全能的叙述起到反抗和消解作用,把小说人物命运和读者的判读从全知叙述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使人物及读者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小说深层文本的意义在这两种互相对抗的叙述中显现出来,体现了当代人如何在自由意志与外在操控力量之间进行抗衡。  相似文献   

3.
《飞蛾之死》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全文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文中所体现的"小生命"与"大生命"、小"我"与大"我"、死与生三个方面的对比和融合,进一步挖掘作者借助对飞蛾之死的描述赞美生命的强大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分析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巷道》的叙事与聚焦特征,指出作者选择双层并行叙述框架,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小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同时,这也验证了认知诗学可以对本土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多视点图像模糊核估计的复原方法.先给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保PSF路径的模糊核估计算法,将各向异性正则化方法引入模糊核估计的迭代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噪声和保护图像边缘,又给出了基于保边缘的最大似然估计多视点去模糊方法.建立了多视点图像PSF路径之间的关系模型,确保多视点图像特征点对应关系.估计了两视点图像的PSF路径后,利用PSF路径对应关系,计算了其它视点图像的PSF路径.当获得所有视点图像的PSF路径和模糊核后,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去模糊方法,得到了多视点去模糊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视点图像复原效果好,提高了三维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6.
谭芸 《科技信息》2009,(33):T0195-T0196
由于各民族对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文所特有的语言信息。又要使译文读者能准确地掌握其实际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民族特征和思维习惯等认知视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文章通过八种分类,探讨和说明视点转移这一手法,在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如实地转述原语信息及提高译文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徽州园林空间对游人游憩行为影响,提升徽州园林旅游市场影响力,以黄山市西递西园为研究对象,对入口、前园、中园3处空间利用空间视点研究法探究视点空间景观与游人游憩行为、游玩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西递西园视点空间美景度评价结果说明西园视点空间景观质量存在差异性,前园空间景观质量>中园空间景观质量>入口空间景观质量;(2)视点空间景观质量与游园时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不同类型游人游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3)游人游憩行为视点与空间景观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人物照与风景照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快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视点空间景观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风景照与听讲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视点空间景观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运用空间视点研究法初步揭示了徽州园林对游人游憩行为的影响,对激发徽州园林空间活力,促进徽州园林旅游迭代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对作为书名的"论语"二字进行明确解说的书,所以不论多少人对此二字进行解释,还是需要先懂得《艺文志》的释义。不过《艺文志》释义的关键处只在"辑而论篹"一句,根据分析,这一句以及"论语"二字都与"论"字为同义语。"辑而论篹"即"论"即"论语",三者等同。而书名"论语"二字的意思即是:将众多尤其是夫子之言语有条理地写于简册上,成册成编;或者是将已录有夫子言语的诸多之"简"(单简)、"册"(成编之简)收集起来,有所取舍、分类(若诸人间则还会有所商议、讨论)等等,而后依次第、条理篹录其语于新的册上,再次成编成册。  相似文献   

9.
郭力 《南昌高专学报》2011,(2):59-60,63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作为表达人际关系的常用语言形式,就受到了视点的制约。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对授受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边沁是完全从功利论的角度主张彻底废除死刑的,但其理论存在着不足:以"感觉"为基础的功利论极易变种为支持死刑的理论根据,以功利优先于正义为特征的刑罚目的论给惩罚无辜留下空间,在生命观上强调人之生命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功利论应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引入其理论,这样就可在抽象的刑罚制度层面将死刑排除掉,最终确保在以分配正义为原则的具体刑罚制度适用中彻底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生成科学”为基础,提出“生成论”自然观,描述了整体生成演变的世界图景,以及系统生成的主要规律及其特征。并试图超越经典科学“还原论”,探索生成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指出分析还原不是唯一的科学简化方法,在整体性研究及简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元论”,论证了“还元论”与经典科学“还原论”的本质差别。主张将“整体论”与“还元论”提升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中国的“三农”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如何致富、农村如何稳定、农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观及辩证法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性”,他把“性之美”的美学观贯穿于各部作品之中,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使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解脱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作品的大胆性描写,透露出崇尚自然美、崇尚原始美、崇尚肉体美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4.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现,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批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奠基;对生死、是非等“成心”的破除一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由“心斋”、“坐忘”而达“逍遥游”——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完成。艺术化人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此作深入的体味、阐释和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净化”最早源于宗教,文艺悲剧的“净化”说实质是指人的情感的净化作用。追溯“净化”概念的由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考察并阐述“净化”说在当下审美化生活中的艺术观照功用和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悲剧“净化”说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情感现象,它涉及到人的身心情感的过滤与净化功能。对当下忙于生计、焦虑不安和忘却自我灵魂的人如何保持净化的心境、走向审美人生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书枝言》指点“入古尽势”的学书路径,开示其“帖学”门庭,点评经典,臧否人物,倾其所学,金针度人。依次展开其“真行草章之传”,正所谓“杂采旁搜,多识陈法”,“纷纭杂出,无不可参变博识,助我功能耳。”继而又综论书史书风之变,直到对当下清代书法的品评,展现了作者的家学渊源和书香门第的广闻博识,也为学书者开启浩瀚渊深的书学之门。  相似文献   

17.
再谈绿色数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数学教育观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达为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认识论的建构主义观以及多元多维的数学观。绿色数学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我国今天学校数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征,因此也能对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近年来学术界对弱势学生群体界定分类进行综述的同时,为探索对其救助和教育的可行性和针对性,提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有客体弱势和主体弱势(心理和行为弱势)两种形式,而心理弱势是大学生弱势的核心因素"的观点,高校需要以弱势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进行发展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和谐视阈下高等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