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碳离子束因其倒转的深度剂量分布和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是目前实体肿瘤治疗最先进的放疗用射线。2019 年9 月29 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用于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填补了高端医疗器械碳离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空白,对于提升我国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刘存 《科技潮》2000,(8):150-150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研制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新型重组人体肿瘤坏死因子—NC(rhTNF—NC)"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开辟了癌症治疗的又一新模式,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攻克癌症是医学生物界乃至社会各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统称为传统的三大治疗癌症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治疗癌症研究,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生物治癌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作了综述性报道。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离子输运双群模型,计算了几种垂直入射时的自反射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离子输运双群模型算得的自反射系数与Eckstein和Biersack用TRIM-86给出的结果以及Thomas,Janev和Smith的编评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重离子放疗兼有物理学及生物学效应两方面的优势,重离子能量沉积在射程末端(布拉格峰),对沿途健康组织损伤小;治愈率高,可有效杀死乏氧肿瘤细胞,不存留肿瘤核;被誉为安全、精准、高效、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开展重离子肿瘤治疗临床试验研究的国家,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加速器(Heavy IonMedical Machine-1, HIMM-1)落户于甘肃武威,自完成重离子主楼内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运行以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检测报告及Ⅰ类辐射安全许可证。并于2019年5月25日完成临床试验治疗工作及短期随访,成功验证了碳离子治疗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9年年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获批上市,目前正式投入使用。本文重点介绍武威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临床试验进展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气门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段国炎  俞恒之 《江西科学》1991,9(3):139-143
通过对不锈钢21-4N气门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探讨,阐述了一种适用于不锈钢气门离子氮碳共渗的较佳工艺方法,在此工艺方法处理下的不锈钢气门,可在确保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获得高硬度、致密、耐腐蚀的表面渗层.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关系,任何能分散缺电子碳上正电荷的因素,都能使正碳离子稳定.越稳定的正碳离子越易形成,反应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9.
南京北郊PM2.5中含碳物质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京市北郊四季细粒子中含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在南京北郊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利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的日平均值为122.7±75.2μg/m3,OC和EC的日平均值分别为(15.4±8.0)μg/m3和(3.6±1.8)μg/m3,含碳物质占PM2.5总质量的11%~40%。OC与EC在秋季和冬季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6和0.83),表明其来源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47和0.53),可能原因是有较多二次有机碳(SOC)生成致其来源复杂。利用EC示踪法对SOC的含量进行了估算,夏季SOC占O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6%,可见高温与强烈的光照有利于SOC的形成。利用戴安离子色谱对PM2.5中的阴离子SO42-、NO3-、F-、Cl-、HCOO-、CH3COO-和C2O42-,阳离子Na+、NH4+、K+、Mg2+、Ca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占PM2.5总质量的20%~60%,SO42-、NO3-、NH4+二次离子是南京市郊PM2.5中主要的无机离子。  相似文献   

10.
11.
西安冬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西安市冬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化学组成,2006年12月每天收集西安大气亚微米颗粒物(PM1.0)样品,并对PM1.0的质量浓度及其其中的11种水溶性离子、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及8个碳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49.7μg·m^-3分析的11种阴、阳离子(Na^+、NH4^+、K^+、Mg^2+、Ca^2+、F^-、Cl^-、Br^-、NO2^-、NO3^-和SO4^2-)的质量浓度占到PM1.0的46%,表明水溶性组分是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的主要组成之一;OC的质量浓度(ρ(OC)=(23.7±10.27)μg·m^-3)明显高于EC的((ρ(EC)=(4.6±1.8)μg·m^-3),碳气溶胶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2.5μg·m^-3,占到PM1.0质量浓度的28.4%;对8个碳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燃煤及汽油车排放、柴油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对碳颗粒的贡献分别为45.3%、24.2%和23.5%.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衍射对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碳羟基磷灰石(n-CHAP)样品进行表征。考察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氟离子(F-)的初始浓度对n-CHAP吸附牙膏中F-的影响,探讨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F-的去除主要是通过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作用实现;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度较高;在18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F-在n-CHAP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使用n-CHAP处理含氟工业废水,除氟效率达92.0%。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合法将壳聚糖、石墨粉以及石蜡油按一定比例调和制成壳聚糖碳糊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对I-的电极反应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详细研究了I-在该修饰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修饰电极在pH为4.5的0.1 mol/LKCl溶液中对I-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电极响应灵敏.其阳极溶出峰电流在5.0×10-6 mol/L~2.0×10-3 mol/L I-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下限达2.0×10-7 mol/L.将该法应用于碘酒中碘含量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7次平行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样品回收率范围为94.5%~100.2%.  相似文献   

14.
用先进测试手段对 M2钢( W6Mo5Gr4V2)离子碳硼共渗后硼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耐磨性的影响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M2 钢经离子碳硼共渗后主要形成 B_2V_3相。它对提高 M2 钢的耐磨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半经验MNDO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和卤素离子笼内掺杂对富勒烯C70加成物C70H2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的掺杂使1,4-异构体C70H2(2/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锈钢21-4N在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离子氮硕共渗处理,检测其渗层厚度,表面硬度,并根据相应的温度,时间,渗层厚度及表面硬度值描绘出关系曲线,从而阐述不锈钢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工艺与渗层厚度,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巧妙地改进合成步骤,快速简便地合成出了性能优异的碳点。优化了不同实验条件包括柠檬酸与聚乙烯亚胺的比例,溶液pH值,碳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对碳点性能的影响。新方法所合成碳点在紫外灯下亮度明显增强,量子荧光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电镜表征结果表明胺基功能化碳点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基于Hg(Ⅱ)离子对碳点荧光明显的猝灭效应建立了汞离子分析新方法,汞离子浓度在1.0×10-5~1.0×10-3 mol/L范围内与碳点荧光猝灭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σ)为8.8×10-6 mol/L.  相似文献   

18.
碳离子不同入射深度上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碳离子束辐照多层重叠番茄种子的方法,研究了离子的入射深度与种子的发芽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置于离子束通道部位的种子发芽率较高,染色体畸变水平则较低;置于离子射程末端Bragg峰区的种子发芽率较低,染色体畸变水平则较高。这些趋势与离子在入射深度上的物理剂量分布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实验合成了一种表面带有丰富-NH_2和-OH、粒径均一且荧光性质稳定的荧光碳量子点。基于铜离子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淬灭,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选择性高的测定铜离子的方法。方法中,在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下,铜离子浓度为1~100μmol/L时,反应体系的荧光淬灭程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23μmol/L。不仅如此,此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效果也被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微波离子热合成是用离子液体或低共熔混合物做溶剂和模板剂,并辅之以微波加热的一种新型合成技术。它既保留了离子液体/低共熔混合物的低熔点和不易挥发等特点,又具有微波高效节能的特点,不仅为材料合成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也符合碳中和发展目标。本文对微波离子热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分子筛的合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他材料的合成,并对微波离子热合成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