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拉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较好的势头,经济改革普遍取得成效,一体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呈现出一派生机。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困扰拉美多年的贫困现象却日趋严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是进入90年代后普遍存在于拉美地区的“怪现象”,国际社会称之为“拉美现象”。“拉美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拉美陷阱”(或称“中等收入陷阱”)是困扰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阿根廷于上世纪60年代就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60多年过去了,至今没有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参加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却驳斥了“拉美陷阱”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正特朗普的下台宣告了其"拳打脚踢"、拉右打左式对拉政策的落幕。拜登上台后致力于改弦更张,提倡同拉美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废止严苛的对拉政策,加大对拉美的关注及投入,广泛提振了外界对美拉关系的信心。然而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拉现实利益冲突更为明显,"合作共赢"政策逐渐被打回"美国优先"原形,美拉"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成为"西半球团结合作"的画外音。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经济学科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效率与公正——拉美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会议由拉关经济学科主持人、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国平主持。会议的主题发言认为,除智利以外的拉美国家的国企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初期仅仅是作为应付债务危机的权宜之计。但随着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从以缓解债务危机、减轻政府财政压  相似文献   

5.
海地旋风般的政局变化让人们再度关注拉美这个曾一度“欣欣向荣”、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爆发危机的地区。是什么原因使拉美至今都没能走出“无间暗道”的尽头?  相似文献   

6.
正1月22日~24日,中国—拉美加勒比论坛(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功举行,这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响亮号召之后,中国外交新理念在外交实践上的重大实践。中拉已成"天然合作伙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于2013、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拉美行",李克强总理2015年访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智利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普遍看好,被认为是拉美地区经济最成熟的国家。今年,智利又成功地避免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被称为是拉美投资风险最小的国家。一些国家纷纷效法“智利模式”。美洲银行将智利看作拉美的样版,德国报刊称其为“一只拉美虎”。  相似文献   

8.
<正>美洲国家组织峰会(简称美洲峰会)向来是观察美国与拉美关系走向的"最佳窗口"。4月10日,第七届美洲国家峰会在巴拿马开幕。从1994年首届峰会克林顿意气风发地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一宏大的"西半球一体化设想",到2005年小布什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峰会遭到拉美左翼国家的冷遇,再到2009年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五届峰会上奥巴马首次亮相、欲以"柔性外交"缓和与拉美国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拉美债务问题一度缓解,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债务危机,经济形势也有所好转。但近几年来,尤其是1994年来,拉美债务总额又呈扩大趋势,一些拉美报刊甚至已开始谈论“外债危机的幽灵重又出现”。拉美债务问题再次引起人们注意。走出债务危机1982年,拉美国家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外债(2740亿美元)本息,从而引发了一场产重的债务危机。虽然1982—1990年是拉美国家的借债低潮期,但由于外债基数过大,因此还本付息的数额还在不断增多。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拉美地区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先是巴西总统罗塞夫遭弹劾,被迫停职。而这场弹劾案的背景是巴西正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接着,委内瑞拉宣布进入为期60天的"经济紧急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委内瑞拉的恶性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642.8%。巴西、委内瑞拉等拉美经济体的衰退被看作是"拉美病"的表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乔治·吉尔博伊把它定义为"两极分化的城市社会、加剧的城市冲突  相似文献   

11.
1月31日到2月8日,里根特使、美国务卿舒尔茨对拉美五国(萨尔瓦多、委内瑞拉、巴西、格林纳达和巴巴多斯)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并与拉美16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孔塔多拉集团四国的代表进行了接触。这是舒尔茨自1982年夏出任美国务卿以来第一次正式出访拉美数国。舒尔茨拉美之行是在中美洲形势继续动荡、美国政府加紧制定干涉中美洲新策略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具体背景是: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美国总统里根亲赴拉美,访问了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还会晤了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领导人。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第一次出访拉美国家。里根此行的目的何在?简言之,为了巩固美国的“后院”和“南大门”,维护美国在拉美的重大经济利益,修补美国与拉美之间的裂痕,缓和经济矛盾,加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倡议”谋求建立“泛美自由贸易区”,保住美国在拉美后院的传统利益,同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势力抗衡。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向拉美国家的使节和美国工商界代表发表讲话,提出了一项对拉美的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拉美2016年是危机之年,2017是大乱之年,2018则是巨变之年。2018年,拉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先看政治领域。2018年,拉美有十国举行总统、国会或地方选举,政治领域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是拉美民粹主义异军突起。过去几十年来拉美一直是左右翼轮流执政,但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拉美式民粹主义"异军突起,突出反映在"巴西的特朗普"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拉丁美洲,可以说是个文学兴盛的大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拉美文坛叙事文学的黄金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不少还被译成各国文字,其中不乏惊世之作。世界文坛上的“荣誉桂冠”诺贝尔文学奖就曾被3位拉美作家撷取。  相似文献   

16.
拉美危机启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没有去过拉美。那神奇的巴西热带雨林、浩瀚的亚马孙河,《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支名曲的故乡,特别是桑巴、探戈所爆发出的那种火热激情,对我有着极大的诱惑。然而,拉美留给我的另一个强烈感觉就是,那儿常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大的危机就有四次之多。去年底,阿根廷终于扛不住连续三年经济衰退的打压,爆发了危机。阿根廷是拉美大国,受其影响,拉美经济今年将会是负增长。拉美缘何危机不断?这是人们一定要问的。除了最重要的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历史、文化、制度、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期茶座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帮助读者搞清楚这个问题。但愿能达到这一目的。———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于今年1月15日选出了民主联盟候选人坦克雷多·内维斯担任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军人统治。这是巴西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无论在巴西本国,还是在拉丁美洲都其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巴西被称为拉美的“大姆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民主化进程牵动着拉美其他军人执政国家的政局。因此,国际上,特别是拉美国家对这一进程普遍关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乌拉圭等国政府把巴西民主化进程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看成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巨大胜利”,“为争取本大陆所有国家民主化迈出了新的一步”。法国总统密特朗认为这是“南美大陆民主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巴西和阿根廷在七月底签署了两国经济一体化协议。拉美舆论认为由萨尔内总统和阿方辛总统签署的这个协议,可以与五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西德总理阿登纳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相提并论”,外报称它为“未来拉美共同市场的胚胎”。巴西和阿根廷是拉美两个相邻的最大国家,它们的面积共有1,128.9万平方公里,占拉美总面积的56%,人口共1.65亿,占拉美总人口的42.9%,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94亿美元,占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两国在经济上各有优势。巴西有广阔的市场,强大的工业和技术基础,阿根廷有着富饶的农业资源。两国在经济上更密切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本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日】《Wedge》2017年2月去年的美国大选中,有约三成的拉美裔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声称要在美墨边境修墙的特朗普,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虽然都是"拉美裔",但这些人的政治意识和行动却并不一致:一些人认为特朗普上台将是一场灾难,但另一些人却对特朗普的上台抱有很大期望。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长期被视为美国的后院。早在1823年,美国就抛出了独占拉美的“门罗主义”。“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门罗主义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石。”(1)30年代,罗斯福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奉行“睦邻政策”。二战以来近半个世纪,美国对拉美政策也历经风风雨雨,本文拟就二战后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进,分阶段作一粗浅铺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