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金包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Au@SiO2),并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定上DNA探针后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5.0 mmol/L的[Fe(CN)6]3-/4-溶液为探针,分别对DNA的固定温度、固定时间、杂交温度以及杂交时间等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DPV测定,目标DNA浓度的对数与峰电流在1.0×10-131.0×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1.0×10-15mol/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纳米金修饰电极和探针载体的DNA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纳米金修饰电极和以纳米金粒子作DNA探针载体的电化学发光检测DNA新方法.首先将纳米金自组装在金电极上,再将含巯基的目标ss-DNA固定于纳米金修饰的电极上,然后与以纳米金粒子作载体的电化学发光DNA探针进行杂交反应,将此电极做工作电极,在含有三丙胺的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测量.在选定实验条件下,检测囊肿纤维DNA片断(20 base)的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9mol/L,相关系数为0.9954,检出限为5.0×10-13mol/L.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强DNA在电极上的固定量,从而增强电化学发光检测信号,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CuS纳米粒子在过硫酸钾溶液中从0~-2.0 V的循环扫描过程中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现象,且发光强度与CuS纳米粒子的浓度在1.5×10-5~7.7×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在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发现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能够增强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强度。该发现为CuS纳米粒子在发光标记及其光电转换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硫化铅纳米颗粒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表面具有自由羧基的硫化铅(PbS)纳米颗粒,以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为偶联活化剂,将其标记于人工合成的5’端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ODN)片段上,制备成PbS纳米颗粒标记DNA探针.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与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待测DNA序列进行杂交反应,利用阳极溶出示差脉冲伏安法间接测定Pb(Ⅱ)的量,从而实现对互补、非互补DNA片段的识别和电化学检测.同时对该探针的稳定性、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xAlP/100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热处理的样品光致发光谱只有位于585nm附近的发光峰,它来源于表面态和缺陷复合发光,600℃热处理的样品有两个发光峰,分别位于585nm和635nm附近。分析认为,635nm的发光是被弛豫至表面态的电子和空穴通过隧穿复合发光;材料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有助于晶粒的生长,从而使表面态和缺陷发光明显减弱,出现另一由于隧穿复合产生的发光峰。  相似文献   

6.
利用物理热蒸发法蒸发CdS和CdO的混合粉末,Si衬底表面发生了选择性刻蚀,并由此制备出CdS/SiO2纳米线阵列和CdS纳米带.研究了CdS/SiO2纳米线阵列的形成原因和CdS纳米带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CdS枝晶的生长对CdS/SiO2纳米线阵列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CdS/SiO2纳米线阵列的形成符合“纳米电化学自组织机制”;CdS纳米带的生长过程为气一目过程.  相似文献   

7.
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合成的ZnSe纳米粒子溶液中,在超声作用下形成石墨烯/ZnSe纳米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所得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复合物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因素,探讨了复合物分析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曹标  陈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2):1753-17541758
以纳米SiO2粉末涂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涂层结合力、涂膜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随粉末含量的变化,并与对应的微米SiO2粉末涂层复合材料及传统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应的传统复合材料及微米SiO2粉末涂层复合材料相比,纳米SiO2粉末涂层复合材料的涂层结合力及涂膜显微硬度都有非常明显的增加,但对耐磨性影响不大;并提出,涂层结合力以及涂膜显微硬度可以用作检测和评价纳米SiO2粉末涂层复合材料的物理参量。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增敏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TiO2粒子,考察了在碱性条件下,纳米TiO2用溶胶一凝胶法修饰在铂电极上后,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在纳米TiO2存在下,鲁米诺在铂电极表面的固定化及性能,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电极的发光强度与过氧化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可用于过氧化氢浓度的测定,检测下限达1×10^-8mol·L-1。以葡萄为应用对象,该检测体系可用于综合评估其抗氧化能力,以每克水果消耗过氧化氢毫克数(mgH2O2·g-1)为单位,葡萄肉汁为1.57,葡萄籽为4.72,即葡萄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葡萄肉汁。  相似文献   

10.
纳米In2O3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乳液法、溶胶一凝胶法以及共沸蒸馏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纳米In2O3并进行了透射电镜表征,考察了碱性条件下纳米In2O3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以ITO玻璃为工作电极,纳米In2O3在溶液体系中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粒径大小与这种增敏作用的关系,采用紫外一可见和荧光光谱技术讨论了增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4’-苯基-3-溴-8-[N,N-二(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黄酮(PB-BHAMF)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在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的实验中,DNA-AO复合物的荧光被PBBHAMF猝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DNA的存在使PBBHAMF的紫外光谱发生了减色效应,DNA的粘度增大,CD光谱274 nm处信号发生变化,这些都能判断PBBHAMF与DNA发生了嵌插结合.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BBHAMF与DNA还存在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离子与DNA,CHCl3与DNA间的结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属离子对三氯甲烷与DNA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甲烷与DNA作用时,其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均产生位移,且具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同时也能猝灭溴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表明三氯甲烷以插入方式与DNA产生结合.金属离子对CHCla与DNA结合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金属离子与DNA结合的类型及强弱.与DNA碱基结合能力越强的金属离子,在竞争反应中能够降低CHCl3与DNA的结合;与磷酸基团结合能力强的金属离子,能够促使CHCl3与DNA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2载体,用氮气等温吸附对其结构进行了评估.经浸泡热合成得到复合量不同的CdS/SiO2块体介孔组装体系,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随复合量减小,吸收边以及荧光谱中峰位向短波方向移动;退火温度升高后,发光强度增大,450℃以后开始减慢,这归因于缺陷和跃迁几率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在无水甲醇介质中,以CdCl2为镉源,Na2S为硫源,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稳定剂,一步合成了CdS/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以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制得C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采用FT-IR、TEM、TGA、UV-vis、荧光光谱考察了CdS纳米晶及CdS/PMMA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巯基乙醇是以化学键形式与镉原子相结合,CdS纳米晶和CdS/PMMA材料均发出明显的橙红色光,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胶 凝胶法获得块材CdS纳米颗粒/介孔SiO2组装体系样品,喷雾热解获得CdS薄膜,水热法合成CdS纳米晶,室温下的拉曼谱中观察到CdS的两个特征峰;在氮气中做了退火处理,发现CdS/SiO2介孔组装体系和CdS薄膜的吸收边随退火温度升高而移动,与XRD图谱中衍射峰宽化减弱相对应,其分别归属于量子尺寸效应和缺陷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反胶束法合成了分散性较好的Mn2+掺杂的CdS/SiO2核壳纳米结构,在合成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偶联剂.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仪器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这些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谱、光致发光激发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对于不同的Mn2+掺杂的CdS/SiO2核壳纳米结构的发光特性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稳定的荧光纳米颗粒可望在生物、医学等方面以及与材料相关的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