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裂古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区节理面倾角较陡,共发育三组平面X共轭剪节理,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W-SE与NEE-SWW向节理组、NW-SE与NWW-SEE向节理组、NW-SE与NE-SW向节理组。节理所处的古应力状态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根据岩体侵位顺序,将构造运动分成五个阶段,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NE-SW向拉张;NW-SE向挤压,NE-SW向拉张;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NNW-SSE向挤压,NWW-SEE向拉张;近E-W向拉张,初步推断上述五个构造阶段均属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获取的月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使月面哥白尼纪的线性构造形迹(如属于挤压构造的叶片状悬崖和属于伸展构造的地堑)成为行星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这些构造单元是指示月球地质演化史和热演化史的重要窗口.本课题组尝试根据月表哥白尼纪线性构造单元的全球分布,全面分析其可能的成因模式,验证其应力来源是否只可能是月球晚期的全球收缩,研究月面区域地质背景对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在整理原始数据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到月球表面很多非构造成因的线性形迹极易与哥白尼纪的小型伸展和挤压构造相混,造成错误的解译.藉此,本文系统地比较了月球表面哥白尼纪构造形迹与月壤台阶、撞击熔融流、二次撞击坑链和月溪等线状形迹之间的相似性及其区别特征,并提出多尺度分析在研究月球表面哥白尼纪构造形迹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月球样品是人类可直接用于实验室分析研究的珍贵物质,它能帮助我们真正地去了解月球。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发现月球表面具有"黑白分明"的特征,浅色的区域是反射率较高的月球高地,主要为斜长岩,而暗色的区域则为反射率相对较低月海区域,主要分布着玄武岩。月球高地占了月壳的大部分面积(~75%),是月球分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MariusHills火山高原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区域,具有丰富的火山建造遗迹,包括火山穹窿,火山锥和月溪等.该区域保留了月海火山作用的典型特征,为研究月海热演化历史提供了有利的窗口.受以往观测数据类型的限制,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该区域的表面形貌和物质成分特性的分析,缺乏对月海火山次表层和内部结构等重要火山特征的研究.本文利用月球正面高分辨率地形和重力数据,结合附加表面和内部载荷的弹性薄壳均衡模型,对该火山区域的平均月壳密度,岩石圈弹性厚度和表面内部载荷比等参数进行定量约束.结果显示该区域月壳密度较高,为3040kg m^-3,具有典型的月海玄武质的密度特征;地下可能存在侵位较浅的岩浆房或岩床状侵入体或是岩浆充填了壳层松散的区域:该区域的岩石圈弹性厚度较小,约为4km,反映该区域在形成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热,该结果与通过光谱矿物分析得到的风暴洋区域富集产热元素(如钍)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月球Aristarchus地区的物质成分与岩石类型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月球Aristarchus地区是月球正面反照率最高的地区.它具有丰富的物质类型分布,包括月球最大规模的火成碎屑沉积物,非常年轻的Aristarchus撞击坑溅射物以及环绕Aristarchus高原的月海玄武岩分布,存在火山、撞击构造等地质作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利用来自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ClementineUVVIS相机、LunarProspector伽马谱仪等月球探测数据,综合分析Aristarchus地区的元素分布状况、矿物与岩石光谱特征、岩石类型分布特征.研究表明,Aristarchus地区的光谱特征和物质类型极为丰富,包括火成碎屑沉积物、月海玄武岩、高地斜长岩、KREEP岩以及演化程度较高的碱性斜长岩等特殊岩石类型,为月球地质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案例区域,因而可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或六号)月球取样返回候选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嫦娥一号(CE—1)搭载的微波辐射计(MRM)获得了全月微波亮度温度(阳)数据,但其中包含的大量信息(例如地球反照等)尚未被挖掘.地球反照是影响月表夜晚阳的重要热源,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月球同步自转的特点,本研究基于CE-1MRM数据初步提取了地球反照影响下的月球正面的澄海和低纬度带的高地地区的亮温信息.结果表明:澄海地区的亮温主要在1.0-1.6K之间,低纬度带的高地地区则在0.2—0.6K之间.  相似文献   

7.
南大巴山褶断带西段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节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X节理及节理擦痕反演了南大巴山前陆断褶带西段构造应力场(状态).早期平面X型节理发生于J3-K1,σ1方向NE-SW,σ2直立.稍晚的"断坪-断坡"型节理及剖面X节理,σ1同样NE-SW向,但σ2为NW-SE向.K2-E的与褶皱主期同期的逆冲型纵节理σ1方向NE-SW,σ2为NW-SE向.稍后的走滑型斜节理及横节理σ1也是NE-SW向,σ2为铅直方向.右旋走滑型纵节理是由前期逆冲型纵节理在褶皱作用的后期(E)由于褶皱轴的顺时针旋转而转化来的,σ1方向近SN向.逆冲型横节理及斜节理由前期走滑型横节理及斜节理在NW-SE向压应力作用下转化而来,时间约为E末.左旋趋势的纵节理和正断趋势的纵节理形成于第四纪,是NE-SW向拉张应力场以及E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形成本区多期应力场力源分别来自于北大巴山的向南西推覆作用(J3-E),江南古陆区的向NW方向的挤压(古近纪末)以及上扬子克拉通的向南东运动(新近纪至第四纪).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CLTM-s01模型揭示和证认的月球地形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球的表面地形、物质成分和月壳厚度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二分性, 绕月卫星的重力和地形等探测数据实现了人类对月球表面这种差异性的研究. 利用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探测数据获得的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 结合月球全球重力场分布情况, 提议出月球表面4个新的地形特征, 分别是位于背面的类撞击盆地Sternfeld- Lewis, 撞击盆地Fitzgerald-Jackson, 撞击坑Wugang和正面的火山沉积高地Yutu, 同时对以往被提议的一些大尺度撞击盆地的地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证认, 并根据盆地特征划分了不同的盆地等级.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固体潮力触发地震的可能性,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及其作用范围。结果显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远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单一的固体潮力不能使岩石破裂而引发地震;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加卸载作用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与地球地震带范围基本吻合。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达到非线性时,固体潮力的扰动也可以触发地震。该结果为地震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雨海盆地是月球正面最显著的地体单元之一,也是月球软着陆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前苏联月球17号、美国阿波罗15号和我国嫦娥3号在该地区成功实施了软着陆探测.本文基于三次任务获取的月面影像及其他数据,对雨海地区三个着陆点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三个着陆点的区域地质背景、撞击坑、月表石块及月壤特征.本文研究发现,月球17号与嫦娥3号均着陆于较为年轻的爱拉托逊纪玄武岩单元,在一些小撞击坑的坑壁和坑缘出露了大量玄武质石块,并且一些石块表现出柱状节理构造.而阿波罗15号着陆于较老的雨海纪熔岩平原,月表石块分布很少,在哈德利月溪内壁上出露的玄武岩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特征,月溪底部和边缘出露的部分石块也观测到了柱状节理.在一些月面影像数据上观测到了一些可能的"线性"特征,本文通过光照实验证实了这些"线性"特征是由微小起伏月表在较低角度太阳光照射下引起的.三个着陆区对比分析揭示了月球撞击历史、火山活动、空间风化等重要地质过程存在较大的地区和区域不均一性,未来更多的月面就位及采样返回探测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12.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述月球探测的历程与趋势的基础上,强调当代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为:(1)研究月球与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特别是月球大气层与磁场的消失,矿物与岩石的分布和形成环境、月壤和内部层圈结构的形成以及月球演化的历程;(2)探测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及对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国不载人月球探测划分为绕、落及回三个阶段。为了全球性、整体性重新认识月球,绕月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为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探测14种有用元素的全球分布与丰度,探测月壤厚度并估算^3He资源量以及太阳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影响。“落”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月球车巡视探测,建立月基光学、低频射电和极紫外天文观测平台。“回”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取样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3.
《Nature》2003,426(6967):589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60年代人类发现月球辉光以来,月尘研究成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此类研究既包括月尘分布这样的宏观研究,又需要通过像带电粒子运动这样的微观研究透视月尘运动的本质。本文通过分析月球地质运动、小天体撞击溅射等月尘可能的产生原因,利用嫦娥等探月数据对月尘的可能分布情况进行简要推断及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Schultz PH  Staid MI  Pieters CM 《Nature》2006,444(7116):184-186
Samples of material returned from the Moon have established that widespread lunar volcanism ceased about 3.2 Gyr ago. Crater statistics and degradat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last-gasp eruptions of thin basalt flows continued until less than 1.0 Gyr ago, but the Moon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unaffected by internal processes today, other than weak tidally driven moonquakes and young fault systems. It is therefore widely assumed that only impact craters have reshaped the lunar landscape over the past billion years. Here we report that patches of the lunar regolith in the Ina structure were recently removed. The preservation state of relief, the number of superimposed small craters, and the 'freshness' (spectral maturity) of the regolith together indicate that features within this structure must be as young as 10 Myr, and perhaps are still forming today. We propose that these features result from recent, episodic out-gassing from deep within the Moon. Such out-gassing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 radiogenic gases detected during past lunar missions. Future monitoring (including Earth-based observations) should reveal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as, yielding important clues to volatiles archived at great depth over the past 4-4.5 Gyr.  相似文献   

17.
月球车视觉系统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月球车立体视觉系统及其工作环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特征辅助的区域匹配算法.该算法将匹配分为特征匹配和区域匹配两个阶段进行.特征匹配阶段利用几何约束和多特征匹配得到高可靠的边缘匹配结果.边缘匹配结果经滤波后用于辅助区域匹配,有效地减少了无特征辅助的区域匹配在无纹理和少纹理区域容易产生的误匹配.算法结合特征匹配和区域匹配各自的优点,可以以较高的可靠性得到密集的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室外自然地形图对的匹配时,可以生成较为准确和密集的地形图,满足月球车立体视觉导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年节的省思     
汉族的传统四大节日,依时间的顺序,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些节日在全国各地的庆祝方式、细节不尽相同,但核心活动是一致的。先以中秋节来说,民众过这个节日的最具体行为就是吃月饼,其次是赏月,至于是否当晚一家团聚,共同赏月,已不见强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利用一个通过改进的高精密扭摆对1984年11月8日至9日武汉地区半影月食的观测结果,尽管这次的测量精度比Sax1原来的精度要高近三个数量级,但没有观察到如Saxl所报道的引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