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景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
中国大陆南缘经历了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在不晚于早第三纪早期,已经由活动的大陆边缘转换为不活动的,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大陆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金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阐述了亚洲大陆南缘的主要转换断裂系统,讨论了这些断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认为在特提斯—印度洋域,这些转换断裂系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它们对中国大陆南缘边缘构造带和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李观富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119-123
本文讨论福建及毗邻大陆地壳,中、新生代时期活动大陆边缘,几个阶段的演化特点。印支 阶段,断块强烈,地壳分异明显,各种类型的盆地发育;燕山阶段,地壳的急剧隆和裂陷,大规 模的断裂、火山、岩浆活动,构成东南沿海的复杂构造带,喜山阶段,陆缘的弧后扩张和岛弧的 造山作用。整个过程受着古太平洋板块对亚州板块多阶段的俯冲控制。 相似文献
4.
5.
论人生代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才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4(2):0-0
本文论述了将第四纪地质学改名乃人生代地质学的缘由,讨论了它所包括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由于人类的诞生是第四纪最显著的标志,而且人类活动已是一种可与一定的自然地质作用相比拟的重要地质营力,所以第四纪地质学应该更名为名实相符的人生代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建立与大陆边缘涌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经综合分析对比,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出露在我国东部的中生代火山岩系属于一种新的成因类型,称为边缘陆块型,它有别于大陆裂谷型和消减带型。文章还提出大陆边缘涌动构造用以解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一直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世界上很多大的油气区均是分布在三角洲盆地,如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非鲁伍玛盆地三角洲和印尼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明确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三角洲盆地的盆地结构、内部构造样式、烃源岩特征及成藏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期发育的尼日尔三角洲和鲁伍玛盆地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发育。在裂陷期拗陷阶段发育的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不发育。马哈坎三角洲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均来自三角洲体系,以生油为主,具有自生自储,近源成藏的特点。东非鲁伍玛盆地烃源岩为下侏罗统海湾环境海相烃源岩,主要生裂解气,具有阶梯式长距离运移,远源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的沉积物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南海北部数万公里的多道地震剖面、3.5kHz单道地震剖面、重力活塞柱状样以及精细地形地貌,发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深水环境发育有浊流、等深流(底流)、沉积变形等三种单一成因的沉积物波波域,以及复合成因的沉积物波波域,且勾勒了各沉积物波波域的空间分布.并发现,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但不同位置的波域其规模差异悬殊、波形特征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各自独特的成因机制和地理背景,也蕴涵了南海封闭性较强的这一特点所致的等深流循环的、不同于开阔大洋环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金海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本文通过对大陆构造变形的基础与过程、板块运动与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关系以及大陆地震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大陆构造的特点与大陆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陆斜坡是联系浅水台地与深水盆地的枢纽地带,以包括巨大岩块在内的巨厚斜坡边缘型沉积为特征。黔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时,具有活跃的碳酸盐大陆斜坡沉积,按其性质,该期斜坡环境可分为沉积边缘型与跌积边缘型。它们主要受强烈而不均匀的断裂作用控制。在不同类型斜坡上,各种沉积作用标志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东、西非大陆边缘比较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了东、西非大陆边缘在形成时间、形成方式和边缘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东、西非边缘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东非边缘的裂谷作用时间早,且结束时间也早;形成了以右行剪切边缘、左行剪切边缘及它们之间的斜向剪切为特点的大陆边缘形式.东非边缘也具有陆架窄、陆坡较陡,沿大型海洋转换断层形成了一系列地形高的特点,对沉积物延伸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而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作用开始时间较晚,海底扩张开始的时间亦较晚;边缘为拉分型,具有陆架宽、倾角缓的特点,发育了与油气关系密切的厚层蒸发岩及相应的盐构造,形成了大量盐构造及泥底辟,有利于油气聚集,并形成了很多大型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1-7
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显示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要在包括南北地震带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尤以青藏高原内部的地震活动最强.近年来7级以上大地震更多集中在巴颜喀喇地块边界附近.2014年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川滇境内6级以上地震频发.余震活动及地震序列的分析显示,对于不同震型特点的强震序列,其地震序列的衰减特性和活动性参数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王新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4):68-70
爆炸物识别、人员防护、快速破障以及人员疏散是制约人们反恐具体行动的几个技术层面的焦点问题。根据近几年的反恐斗争实践,通过对药物识别问题中几种常用炸药的研究,对人员安全问题中安全防护几个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快速破障和人员疏散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通信电源、空调及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现状的分析,对系统的组成结构,监控范围、环境图像及兼容等方面所遇到的几个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首先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方法.这些方法包括Sobel算子、Roberts算子、Prewitt算子、Canny算子、Kirsch算子和Gauss-Laplace算子.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MATLAB编程将这些方法用于苹果边缘的检测.最后将这些方法及其特性进行系统地对比,结果表明:在当前实验室条件下Kirsch算子用于苹果边缘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区玄武岩,主要由库姆斯趋势的弱碱性不含橄榄石,富含含钛磁铁矿的斜斑玄武岩与高碱拉斑玄武岩交替出现所组成。与康迪的大陆裂谷玄武岩比较,以特高的TiO_2及较高的K_2O,U,Th,Nd,Sm,Eu和低MgO,CaO,Cr,Ni,Ce等为特征,SrI=0.7062-0.7090,SI=17-26,这些特征说明其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上部部分熔融程度偏低的弱碱性玄武岩浆,且混染了地壳的元素,并经弱的结晶分异作用而成。峨眉山区玄武岩系为扬子古板块西部晚二叠世康滇不发育大陆裂谷系东部边缘的喷溢产物。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8-414
以印度东部大陆边缘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勘探现状和油气田最新资料为基础,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研究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源热共控"的印度东部大陆边缘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油气分布的规律为"内油外气":靠近海岸线附近的低热流值区发育大型油田,以RAVVA油田为代表,另有一些中小型油田;在靠近深水一侧高热流值区发育以DHIRUBHAI为代表的巨型天然气田,另有若干富气远景圈闭。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是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受控于地热场,二者相匹配共同控制盆地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