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线上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因此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然而,全球树线调查数据显示,近百年来约50%调查样点树线上升明显,其余则保持静止状态。以上事实揭示,除了气候因素,非气候因素(如竞争等种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树线的位置变化。青藏高原拥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天然树线,是探讨气候和非气候因素对树线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研究发现:树线之上低矮稀疏的灌丛或草丛成为幼苗萌发或生长的"避难所",从而有利于树线大幅度爬升;而高大茂密的灌丛则会形成一道宽厚的"封锁墙",从而抑制树线的上升。因此,变暖背景下树线位置倾向于向更高海拔爬升,但爬升速率受到树线之上种间关系的调控。变暖并不一定会造成树线位置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
3.
<正>这几年,气候变化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比如,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或者,大半个冬天都过去了怎么还不见一场雪?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迫切地要预测未来的气候是怎么变化的,以采取得当的措施尽可能地地趋利避害。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假设条件过去科学家认为有90%的可能性,全球暖化是由人类造成的,现在数值已经提高到95%,几乎确定就是人类造成地球"发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相似文献
4.
5.
气候变暖毫无争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8年2月2日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 相似文献
6.
2007年,气候科学家发布的全球变暖对海平面上升速度的评估报告后,由此掀起了一场激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截止到本世纪的最后十年,海平面的上升将介于18厘米至59厘米之间.考虑到格陵兰岛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其他变化,一些科学家预计上限数值远不止于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候分析员杰瑞·米尔(Jerry Meehl)说:"因为过于保守,我们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米尔也是IPCC 2007年评估报告的撰写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们试图寻找消除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目前这种想法仍存在较大争议。
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如何消减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各国科学家及工程师们正致力于研发各类地球工程技术(其中绝大部分还属于纯理论性的),以此减缓全球变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不少科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技术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然而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技术是快速解决环保问题的一种相对廉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一个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东亚地区进行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就备受关注的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变暖2℃阈值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届时中国年平均温度普遍上升而且幅度要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约0.6℃,增温总体上由南向北加强并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各季节变暖幅度相似但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别;年平均降水相对于1986~2005年平均增加5.2%,季节降水增加4.2%~8.5%,除冬季降水在北方增加而在南方减少之外,年和其他季节平均降水主要表现为在中国西部和东南部增加而在两区域之间减少.极端暖性温度事件普遍增加,而极端冷性温度事件减少;中国区域年平均的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率和大雨日数分别增加5.1mm,0.28mmd-1,6.6%和0.4d,而持续干期减少0.5d,其中大雨日数和持续干期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变率. 相似文献
9.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11.
全球气候变暖浙江很“受伤”——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早已不是气象学家的预测,而是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引发的各种天气气候的小概率事件频频发生,自2009年入冬以来,由于北极涛动指数处于负位相,意味着极地冷空气向中纬度地区扩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也偏强。北方的严寒天气也波及浙江省。 相似文献
12.
13.
10月9日落幕的曼谷会谈.可能是将于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前的最后一次重要磋商会议,各国代表希望达成协议,制定出新的气候公约以扩充并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认为,尽管很难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达成完整而一致的协议;然而一些灵活的策略则有望打破僵局。至少哥本哈根会议将是一个起点,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有望在会议上作出重要承诺. 相似文献
14.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分享。前者是一个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0位科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