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S—80是一种未配置备用接口的通用个人计算机,而MCS—052/10则是一台专为数据采集与工业过程控制而设计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连接两台微型计算机使之联机工作将会提高系统的使用特性。本文介绍了上述两类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性,详细阐述了在TRS—80系统总线上扩充串行接口的硬件连接,以及按MCS—052/10机监控命令格式编制的联机操作程序。此外,还介绍了该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并在附录中给出了以BASIC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为不带图形I/O设备的微型机系统(TRS 80 MODELⅡ,64K RAM,1—4个软盘驱动器,Line PrinterⅢ)研制的交互式CAD用电路编辑程序G82的特点、命令、数据结构和数据文件。G82具有人机形图形通讯功能,使用方便,CAD效率高,对硬设备要求不高便于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TRS—80 MDBMS是国内首先在微型机TRS—80上实现的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DBMS设计新颖,其中设计了一系列新的算法,合理选择并改进了若干成熟的算法,摸索出一条在低挡微型机上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路子。 MDBMS功能齐全,具有模式、子模式定义、装值、检索、修改等功能,并配有表格程序和汉字接口。系统所设置的微机数据库语言,包括自含式、语言和宿主型子语言(主语言是BASIC)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巡回检测技术在科研、工业等方面的自动化测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用微型机实现数据采集及实时处理更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介绍我单位利用 TRS—80微型机的主机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应用 Z—80汇编语言设计了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实现了压力、温度等热工参数及其他物理量的巡回测量和数据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SRD)功率变换器的新型软开关策略.通过在电源与开关磁阻电机(SRM)相绕组开关电路间插入准谐振直流环节电路,并在各相绕组开关上并联缓冲电容器以实现相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和关断.在介绍该策略的电路拓扑及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相绕组开关零电压开通原理;结合公共开关型SRD功率变换器中公共开关的斩波过程,对电路的控制时序和谐振模式进行分析.针对谐振电感储能不同及SRM绕组电感变化对谐振的影响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只要参数选择合理谐振波形就不受SRM绕组电感变化的影响,并且试验验证了相开关及辅助开关的软开关特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联机、计算机网络在国外已越来越普遍,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研制成功的PDP 11/34与DJS 130联机系统也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 PDP 11/34机是美国DEC公司生产的、功能较强的小型机,也是国外引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型机,而DJS130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使用广泛的小型机,将这两台异种机组成联机系统,实现两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灵活地使用系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研制的联机系统,属于非直接耦合系统,即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配备有直接的通讯线路,彼此把对方看作是本身的输入输出设备,采用输入、输出操作就可以在两机之间实现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7.
操作表示机是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关键的人机界面设备,硬件上利用继电器组成的逻辑电路,实现双机热备的倒机逻辑控制和设备接口电缆的动态切换.同时提供人工切换手段;软件上采用TCP/IP协议完成主备机之间的数据同步和操作信息的传送,并控制继电器电路完成自动切换,从而实现了操作表示机双机热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Kermit软件来实现PDP—11与PC机的数据通讯,着重介绍了PDP—11与PC机的数据通讯环境和数据通讯过程,使读者对两个系统间的数据交流有个全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 LCL 型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CPT)系统现有的参数设计方法运算复杂且计算量大、系统不能运行在软切换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变换原理的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求解了使得系统处于零电流切换(zero current switching,ZCS)的软开关频率。分析了耦合机构的等效电容以及负载阻值的变化对 ZCS 频率造成的影响,给出了软开关运行条件下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可变化范围。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和软开关频率的准确性,实验样机整体传输效率可达87%。  相似文献   

10.
张慧香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31-31,218
介绍3G移动通信系统三种不同技术标准分别采用的切换技术,包括软切换的实现过程,硬切换发生的场合,接力切换的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微机通信网.对于已有TOWER1632和IBM-PC或其兼容机的单位来说,几乎不需硬件投资就可以实现不同IBM—PC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系统的原有功能全部保留,只需配一套通信软件就可以实现网内任何两台IBM-PC机之间的文件传送.  相似文献   

12.
孔峻 《科技资讯》2008,(34):16-18
嵌入式处理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而且作为控制接口板卡插入到PC机,形成了异构的多处理器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异构处理器间的缓冲技术,并针对PC-ARM之间的通讯问题,提出采用双端口RAM作为异构处理器间的缓冲机制。在阐述了双端口RAM的基本原理和双端口RAM的总线争用解决方案后,提出了异构处理器间双端口RAM缓冲模型,并给出了成功应用案例。在应用案例中,给出了双端口RAM缓冲区的区域划分方法——循环缓冲区法和二级缓冲——FIFO对列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微型机自从七十年代初期出现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品种日益增多,性能也日臻改善,并且价格低廉,体积小,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应用越来越广泛。TRS—80是美国TANDY公司Radio Shach分部的产品,它采用Z—80芯片,配有BASIC Ⅱ语言,依靠键盘操作,可以通过显示器来显示程序内容、人机对话信息和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应用 FORTRAN 高级语言在 CROMEMCO 微机(简称主机)上为 Z-80 CPU一类单极机开发软件的方法。FORTRAN 与 Z-80汇编语言的目标程序模块可在主机上由 LINK 链接成为一个可执行程序。并可通过 COMMON 区交换数据,用外部量方式进行模块间相互调用。由于主机与单板机系统环境的不同,FORTRAN 程序库 FORLIB 不能用于单板机。文中着重介绍了将FORLIB 改写成为 SBCLLB,使之适应单板机的系统环境。SBCLIB 程序库具有下列功能:①用FORTRAN 语言写的程序在主机上与 SBCLIB 链接后就能移植到单板机上运行;②SBCLIB 接受LINK 程序的 S 开关命令;③SBCLIB 中的库程序可以在单板机的 RAM 区或 ROM 区运行;④SBCLIB 可由用户进行修改或扩充。以上工作方便了单板机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的软开关电路拓扑,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的软开关方案,该方案在直流电源与相绕组控制电路间插入一种准谐振直流环节电路,并给每个相开关并联电容器后实现了开关磁阻电机功率电路中所有器件的软开关操作.对主电路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电路的软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在运用Z80—TPS01单板机的控制系统中采用Z80—CTC组成的可控硅数字触发电路。它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及使用灵活等优点。触发角可在0—180°范围内变化,分辨率达0.144°,在三相触发电路中各相触发脉冲间最大偏移误差为0.096°。文中介绍了此电路在单相交流开关、三相可控整流桥和三相桥式反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出了电网电压波动等因素造成同步脉冲偏移对误差的自动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PS—80微机处理数据的方法。其中包括微机与模拟磁带机联机系统的组成与接口;对瞬态信号的处理方法和信号的谱分析、相关分析等;列举了一些兵器实测数据的谱分析实例,并附软件流程图和谱图。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发射机的新型有源软开关变换器,介绍了其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解决了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在轻载情况下不能实现软开关的问题,实现了功率拓展与效率提高.该变换器可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在无源软开关、单路有源软开关和双路有源软开关之间进行转换,实现了全负载范围内的零电压开关.该系统输出功率大、效率高、稳定性强,为其他有源电法勘探发射机的研制提供了有效思路.目前已研制出50 kW工程样机,野外已实现1 000 V/50 A的输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主从式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由两级微机组成,主机为Z—80最小系统,从机为IBM PC/XT或兼容机。主从机之间通过共享RAM进行并行数据传输。该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文中叙述了系统对40个Ⅰ位的生产流水线上的产量、返工量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贮及生成各种报表供查询、显示和打印输出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介绍了TRS信息搜索软件的应用技巧和心得;简述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网信息搜索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