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分析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巷道》的叙事与聚焦特征,指出作者选择双层并行叙述框架,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小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同时,这也验证了认知诗学可以对本土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姚娜 《科技信息》2011,(22):141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通过采用反身叙事、互文手法、文字游戏等多种叙事策略,从而揭示纳博科夫在"后现代"文本下对时间、文化和人类道德底线的思考。所采用的多重叙事策略不仅突显故事及其叙述行为的扑朔迷离,同时模糊了叙事者和人物的界限,拉近了叙事者和读者的距离,使得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复杂的心路发展历程,从而理解小说的多元化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对事件进行叙述时,即使是同一个叙述者,如果采用不同的视角方式,事件也会变得不同.传统小说多采用零视角,现代小说更普遍运用内视角.福克纳则根据不同的题材、主题,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视角方式.在表现重大的题材、对历史作纵深方面的探索时,他采用零视角,可以不受视野的限制,充分发挥全知全能的作用.在对人的心灵进行刻画,探究人类的共性时,他使用内视角,因为内视角是一种有限视角,意味着叙事的非全知性,有利于人物的自我展现,读者可以直接切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爱的三部曲小说中,反复使用的模糊叙事手法。认为模糊叙事既是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她对现代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思想的实践。介绍了莫里森通过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开放式结尾和多种声音叙事等方法达到叙述的模糊效果,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参与阅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胡翠芬 《科技信息》2007,(22):226-226,254
文章主要分析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幸福》的叙述手法。作者把"不可靠"叙述者的内心活动,与第三人称叙述和对外部环境的描写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在其短篇小说力作《赝品》中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意识中心夏洛蒂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其中却完美地穿插着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本文将对这两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中产生的艺术魅力--有利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立体地展现了人物的,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白皮书>作为李佩甫整个小说创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其潜在意义远值得深刻的挖掘,其叙事策略的独异性也值得合理有效的阐释."病孩"明明作为小说的视点人物,使小说批判城市的主题得到了更为恰切有效的表达."病孩"在叙述功能中显现出来的矛盾性与深刻性,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补玉山居》是旅美作家严歌苓2012年推出的作品,小说借由一个名为补玉山居的客栈窥伺来往的各色人物,书中写了四组人物的人生及情感历程,以珠串式结构链接,叙述视角采用零度聚焦和内聚焦结合的方式,不断在当下与过去之间闪回,小说结尾并未完整交待四组人物事件的发展结果,呈“空缺”状,开放式的结尾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回味。  相似文献   

9.
从小说叙述者的视角看,作家马克·吐温借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指出了小说作者并非小说叙述者,作者不直接专断地叙述故事,而是通过"隐含作者"将故事提供给文本叙述者,叙述者再将故事叙述呈现给读者。其间,作者以"隐含作者"的身份置身于作品中,站在高处统观全局;叙述者可以是个人物,也可以是个声音或者符号,他(它)充当着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媒介的同时,又不单是媒介,其叙述的可靠性取决于读者判断;真实读者不同于"隐含读者",付诸叙述者各种各样的期待。这种叙述视角以及非人物化叙述者在小说中的介入不仅为小说创作、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更增强了文本的可阐释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叙事理论把叙事作品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叙述和摹仿。所谓叙述是指作者公开以自己的名义叙述;摹仿则指作者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借用这种理论来看中国古代小说,则可看出,在宋元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是典型的“叙述”体文学。作者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分,不断以“看官听说”的形式介入作品,进行公斤的理性说教或对人物、情节阐释、评论、说明,故事中的一切都是经过作者之口转述,而非自动的展现。《三国》、《水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叙述体小说的基本特征。《金瓶梅》虽然并未完全…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写作了九部童话,他的童话采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呈现出另类的叙事特色。在叙述时间上,王尔德童话采取逆时序的时间倒错、停顿的叙述时距以及集叙的叙述频率,加深了童话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在叙述语式上,王尔德童话采用外聚焦和以模仿为主的近距离叙述,不直接向读者灌输教条,而是召唤读者参与作品意义的构建。在叙述语态上,王尔德童话采取同时叙述、分层叙述和不可靠叙述,提升了童话的艺术价值,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有苦的回味"、属于"成人的世界"的小说式童话,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远远超乎儿童文学之上,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他一生都在对小说的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他的小说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他根据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真正达到了深邃的思想内容与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评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并认为小说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对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在政治重压下的疯癫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孩童视角和"视角越界""侵入话语"等叙述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隋史遗文》的作者袁于令认为小说要通过艺术创造和艺术构思来塑造人物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基于这种创作理论,袁于令采取多种叙事手法,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及叙事角度进行调整和安排。即从上述3个方面分析《隋史遗文》的叙事艺术特色,发现该书在叙述方面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且正是这些叙事笔法的使用,使得小说摇曳多姿,委婉曲致。  相似文献   

16.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之一。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更使他获得了英国小说开山鼻祖的美誉。本文试从《鲁滨孙漂流记》的叙事手法,诸如小说的人物塑造、叙述视角的视角、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感的构建等方面来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及在深化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蝴蝶梦>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个人型"的叙事模式,主要以时间的自然延伸作为基本线索,央有倒叙.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描写,使读者与叙述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说还从女性的视角对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及男权统治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代表作"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在叙事策略上有着大胆创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关于叙述视角和人称,"四部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作为叙述者讲述发生在那不勒斯与自己有关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使读者触碰真实,有着强烈的自叙传倾向。至于叙述时间,"四部曲"以回忆的形式追述之前的故事,靠时间遗留证据,编织密码。除此之外,"四部曲"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偏好,使"元小说"、反讽艺术、不确定性风格的呈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喧哗与骚动》电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运用了时空变换、角度叙述、象征隐喻、内心独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本主要对小说的命题、人物以及内容所具有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创作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延宕读者的审美感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以上世纪近百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取材对象,人物形象颠覆传统小说主人公形象,实现了题材、人物形象的陌生化;小说采用多种叙述视角混用模式灵活展开叙述,实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小说语言重感官经验又背离传统小说语言的精、雅,实现叙述语言的陌生化.正是上述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丰乳肥臀》能够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