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93年,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为我省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系不断开拓创新,于2002年开始招收非师类本科专业,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操作技能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以井冈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要求,作者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措施.经过多年的特色专业建设,本校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阶段出现很多问题阻碍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存在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不深刻,无法把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也就无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导致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弱。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存在思想传统、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无法意识到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化地将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出现计算机培养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不够具体、合理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以期促进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如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操作能力对于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巨大这一状况,根据当代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各自教学中的利弊以及基本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中的创新能力,以获得计算机教学和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一目的出发,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课堂当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具体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在课堂当中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课程与教师过于细化的现状,以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消除专业课程隔膜,建立学科系统思维的计算机教学观点,提出了应用导师制的"螺旋式"教学策略,旨在改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该文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多元化的遴选淘汰机制、"一制三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等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并依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及验证。以期为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目标.通过改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和课程考核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提出了适应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搭建了一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并通过对近四年本专业学生的参赛获奖、创新项目、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课程设计法已经成为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丽  王艳杰 《科技信息》2010,(16):211-211
本文从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特点、办学宗旨、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课堂内容优化与课堂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办特色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可行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对象,秉持"产教融合、合作分享,优势互补、战略共赢"的原则,建设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基地,研发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重点在专业基础上拓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计算机+人工智能"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实现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咸宁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主要课程间的关系和特点,提出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按大类培养的教学模式,并构建了大类培养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战略发展新需求和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本文首先回顾新工科的发展历史、阐释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后研究了学生可持续竞争力内涵,分析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最后探讨培养和提升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可持续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下一步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教学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是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培养模式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模块之一。通过探讨"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的模块溯源、模块在专业培养中作用、模块能力分解、模块化实施方案等方面,并从理论教学内容重组、实践教学内容重组和自主学习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模块化实施方案,最后分析了本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模块化实施效果和后续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动力工程系以能源与环境工程为背景 ,以流体与热科学为专业基础 ,与计算机、信息及生命学科相融合 ,设置宽口径的本科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拥有五个博士点和五个硕士点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设置热能工程、电厂及自动化、核电工程、工程热物理、新能源、制冷与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等多个方向 .本专业注重学科交叉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 .主要课程有 :计算机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能源与节能技术、动力经济…  相似文献   

15.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及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科专业。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材料学2个硕士点,涵盖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信息处理技术、无损检测及智能化仪表、高分子材料等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正副教授2 8人,硕士生导师1 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劲,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均为2 1世纪急需人才。学院现有研究生、本专科生1 0 0 0余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人数占全国的大多数,其培养学生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IT整个行业发展。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的教与学现状,分析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其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教风上的建设策略,以切实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无疑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院校已经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园林古城苏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较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两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处理新技术”为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  相似文献   

19.
从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如何加强对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并对其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指出了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构建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简述新的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