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英语非作格动词的生成出发,探讨汉语的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现象的表现特征,认为当单个非作格动词与结果补语构成动结式复合词后,结果补语这一句法手段使得非作格动词后面可以带名词词组,然而其论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该假设不仅能区别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而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在极短的时间内习得母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纪伟伟 《科技信息》2010,(9):249-249,268
本文是关于现代汉语新现象“动宾动词+宾语”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分析了这一结构与英语的关系。文章介绍了“动宾动词+宾语”产生的基础,从内外两个方面介绍了古汉语和英语对这一现象的影响,说明了其结构特点和内在规律,阐释了这一用法与英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双宾语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下位类型之一。纵览语法探索的历史,关于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总结前贤时哲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可以从形式入手,通过句法结构来探索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将双宾语句认定为一个动词加上两个宾语后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一般情况下词义相同,组合结构能力也相同。但有些同义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结构能力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35组同义单音节动词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它们在带宾语、补语能力方面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李哲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91-94
双宾语结构是生成语法一直在讨论的焦点之一。根据格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出了双宾语现象对格理论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在GB框架下通过内在格和结构格的划分对双宾语现象提供的解释。尽管存在一些不足,内在格和结构格的划分法仍不失为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中,谓语动词和两个宾语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般双宾语结构和特殊双宾语结构。特殊双宾语结构包括:为动类双宾语结构、使动类双宾语结构、处置类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7.
双宾语和被动句,语法学界已谈得很多了。但关于双宾语的被动变换,至今未见有人论述。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双宾语的结构形式、可以表示为“动词·名词/代词·名词/体词性词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它简缩为“V·N_1·N_2”。 我们知道,一般述宾结构,其宾语大多都能被提到句子的前面,从而构成被动句。双宾语实际上也是一种述宾结构,是述宾结构带宾语的述宾结构。因此,它与一般的述宾结构一样,大多也能变换为被动句。 双宾语句若要转换为被动句,从切分原则上讲,可有三种可能。我们分别记作:  相似文献   

8.
裘晶 《科技信息》2008,(31):252-253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宾语结构。由于英汉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双宾语结构异同。本文试图从定义、动词类型、句式变换等方面对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异同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期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短语动词与动词短语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短语动词是英语习语的一个重要类别,而动词短语是一种自由词组。从词汇学的角度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词类和短语。从结构看短语动词是由动词加上小品词生成的,而动词短语则是由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提出的动词加上其他词类构成的短语结构。本文阐释了短语动词的结构、语义、文体等特征,目的在于准确地掌握与应用短语动词。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式理论探讨以下问题: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以及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构式之间的继承关系。研究表明,该结构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涉及不及物运动、结果和使役结果三种构式类别。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体现在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之间的相容性,及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之间的可能关系。该结构构式间存在多义联结和子部分联结两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六辰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1):128-129,132
英语中复合动词的出现可上溯至13世纪,但真正的广泛使用却是在近代进入19世纪以来,复合动词的词汇意义来自于其构成词本身,其构成词之间一般呈现“O+V”或“A+V”的句法关系。复合动词具有生动形象,灵活简便的交际表达功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口语和新闻广告文体中,并呈现出愈来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趋向补语与其后处所宾语、非处所宾语位置关系的复杂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都是个难点。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留学生很难掌握好这一语法点,只能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为此,采用认知理论,引进语言的平衡性等观点,对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以期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趋向补语后宾语位置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动词 目的宾语”结构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反弹增多的趋势。这种结构内部的“构成要素”及机制是这种结构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这种结构体的存在,凸显了动作行为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15.
补语探究     
本文论述了有关补语的三个问题:一是从结构和意义两个角度对补语进行了分类;二是从词性和位置等方面指出了补语与宾语的区别;三是针对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宾语和补语合并的观点,表述了自己的见解,即认为述宾关系和述补关系本身已十分复杂,如果加以合并就更加庞大了,所以还是分开为好。  相似文献   

16.
从三个方面分析“V个A”格式:1.格式中的形容词是否“名物化”;2.“个”的词性及其用于格式中的特殊语用价值;3.格式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格式中的动词与形容词之间的关系是述补关系,形容词在格式中仍然作补语,因而质疑“形容词是动词的程度宾语”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动词不定式的动词特征,除了表现为有其语态、时态变化外,还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可以带宾语.  相似文献   

18.
“准宾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宾语”这个语言单位,在一些语法著作中多被处理成“补语”了,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补语和宾语的术语不同,重要的是不同的分析法关系到研究者对动词和它后面的时量或动量的结构关系的不同认识。本文就重点讨论“准宾语”问题,并将集中在“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Chomsky(2005)近期提出的语段理论以及何晓炜(2008,2010)对双宾语的研究,对英汉双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和英汉双宾语结构存在的差异作进一步研究。汉语双宾语结构可以通过动词后面有语音表现的词素来改变物质和意义的传递方向;而在英语双宾语结构中,通常有表示相反意义的成对动词来实现来源(SOURCE)和目标(GOAL)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玉如意》是清代乾隆年间严振先著的一部具有泰兴方言背景的长篇章回说唱本。其中"把个"式处置句出现频率较高,其特点是:"把个"句基本上都是零主语的后续句;"把"的宾语为施事,谓语动词多为感觉类心理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补语以情态或程度为常;"把"的宾语为受事,谓语动词多为及物动词,补语以结果为常。"个"的作用在于使"把"的抽象宾语具体化、有定宾语特指化和凸显专有名词宾语;"把个"句具有较强的反常性和主观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