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清朝建立后,云南地区经历了初期的动乱,很快进入了长期的和平稳定发展时期.随着改土归流的进行,外来人口源源不断进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的农作物品种也逐渐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推广.这些都推动了清代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晚清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云南边疆地区形势日渐复杂.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不能不对云南饮食文化产生影响.同时,受复杂自然环境与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云南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及其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云南的饮食文化由此体现出内容丰富及多姿多彩的特点,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从长时段历史来看,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众多,但最根本原因当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需要,为中国疆域发展形成之大势所趋。为保证云南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雍正朝最初采取和平方式改流,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随着雍正朝对改流认识的深入,改流方式逐渐发生了从和平到武力的转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改流地区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雍正朝实施了完备的善后措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推行内地的治理模式,从而加快了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可以说雍正朝改土归流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  相似文献   

5.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元朝对云南的治理,在指导思想上排出了"外夷狄内华夏"的观念,在云南组建了隶属于中央的大行政区,把云南真正纳入管辖范畴之内,在云南推行与内地相同的治策。明朝对于云南的治理政策则回归到"守在四边","守在四夷"的传统核心指导思想,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守备为本"的思想,并设置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至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较少歧视,少有"内华夏外夷狄"一类的看法,但清前期诸帝依然有"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传统意识,并在明朝的基础上,特设理藩院,作为统治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此外,作为羁糜治策的升级版本,元明清经历了土官、土司制度直至改土归流的变迁,并在具体实施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元明清王朝在云南开通、维护、发展驿道和兴办教育,对于增强云南和外地实质性的交流以及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增新时期,新疆改土归流再度兴起。然囿于国内政局变换和西北国际局势动荡,以及受制于其所带来的民族矛盾变化与西北边防危机,使得杨增新不得不采取在羁縻笼络基础上较为缓和与隐蔽的"改土归流"措施,虽则如此,但其还是为之后新疆的"改土归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历代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经营经历了由浅至深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明清时期云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这首先是明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之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如政治上加大内地化的力度,经济上积极开发,文化上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通过广泛设立各级学校使以儒学为核心的内地文化逐步向边疆民族地区渗透,从而把云南边疆地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当然,明清对云南地区的经营并不是雷同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显著的阶段性、继承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云南改土归流的起因与前朝不同,目的是巩固云南边防,抵御法英侵疆。受当时云南处于多事之秋的客观环境影响,在急进与缓进的指导思想之下,云南政府与土司经过博弈,土司辖地最终形成土流并存的政治格局。民国时期云南改土归流体现的治边思想依然是传统治边思想的延续,但其实施方法有所创新。当然,改土归流的失误也显而易见,对流官的任用不当导致了边疆民族的诸多起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