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内蒙古商都东大井墓地东汉时期拓跋鲜卑人群和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晋时期鲜卑人群与其他古今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与多维度分析,来探讨鲜卑族的流向问题.结果表明,鲜卑与现代的锡伯族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暗示随着鲜卑族的迁移与汉化,虽然其主体人群最终融入到汉族中,但是并未南下与汉族融合的鲜卑人的一支,可能发展成为现在的锡伯族.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3.
近来来,治北朝史者多对孝文帝改革、特别是孝文改革对北朝民族融合的作用予较高的评价,或有人甚至认为孝文改革就标志着北朝民族融合的完成等等。笔者在研读北朝史过程中,认为如此说法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并没有最后完成。本文将对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状况加以分析和评估,并以此就教于专家学者。一、鲜卑族的共同地域这里所说的鲜卑族共同地域,是指鲜卑族成员所居住的地域是相对集中的,但并不是说没有其他民族居住。自汉末魏晋以来,大量周边各族流徙至内地郡县,不少汉人也进入周边各少数族聚居区,形成  相似文献   

4.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期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一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称南北朝。所谓北朝,包括北魏和禅代更替的北齐、北周以及南北统一以前的隋。整个北朝政权,差不多是鲜卑族贵族的天下。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属东胡的一支,有慕容、乞伏、禿发、宇文、拓跋等部。《魏书·序纪》记述拓跋鲜卑的祖先,说最初“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  相似文献   

6.
孔繁 《世界博览》2012,(5):26-27
正前往使馆避难自来是步险棋,祸福不定……许多地方都曾被当作避难首选地:《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勇敢地把爱斯梅拉达救入教堂,用"圣殿避难"暂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教堂避难的传统延续到现在,2009年,前克格勃特工选择逃到温哥华一间教堂避难。  相似文献   

7.
淘金热     
《世界博览》2012,(20):62-63
正淘金是一项古老的营生。《魏书·食货志》载:"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十九世纪初,美国的西进运动开拓了西部的疆域。1 848年,前进到加利福尼亚的人们发现了金矿,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淘金热。古今中外,黄金寄托了人们对财富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一直认为:《敕勒歌》本鲜卑语,是鲜卑族民歌。本文通过对《敕勒歌》的作者,族属以及本来语言的考证,认为:第一、《敕勒歌》不是鲜卑民歌而是敕勒民歌。第二、《敕勒歌》的作者不是斛律金,而是已被埋没姓名的敕勒民间歌手。第三、《敕勒歌》并非本于鲜卑语,而是本于敕勒语。第四,斛律金唱此歌时,此歌已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拓跋鲜卑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的影响,对33例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和多尺度分析等方面,对拓跋鲜卑和四个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蒙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多态性方面,拓跋鲜卑表现为与北亚类型具有相似性;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亲缘关系上,拓跋鲜卑首先表现出与鄂伦春人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蒙古人、鄂温克人,再次是达斡尔人.  相似文献   

10.
正房租涨了、油价涨了、肉价涨了……除了工资,涨声一片。工薪一族们"月光"了,慌乱了,甚至灰心了。对此,专家指出,工薪一族只要坚持规划,打得一手"好算盘",依然可以迎立潮头没有家底,没有身怀绝技,大多数工薪一族只能靠每月数千元的工作收入构筑自己的财富王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压力和支出倍增的生活压力,工薪一族们"月光"了,慌乱了,甚至灰心了,萌发出"钱不多,谈什么理财"的想法。对此,专家指出,工薪一族只要精打细算、坚持规划,除了工作收入,也可以获取理财收入。  相似文献   

11.
慕容鲜卑是我国古代鲜卑人的东部支系。自秦汉之际鲜卑从东胡中分化开始,直到东汉时期檀石槐建立鲜卑军事联盟,只能依靠考古资料梳理其历史。"慕容"在檀石槐军事联盟时期成为中部大人,代表了慕容部落开始形成。鲜卑军事联盟解体以后,慕容部逐渐吸收、融合其他中小鲜卑部落,以及匈奴、乌桓、夫余、丁零、汉人等各族人口,并不断向东、向南迁徙。直到曹魏时期莫护跋统领部落迁徙到今辽宁北票、阜新等近塞之地,开始依附于魏晋中原王朝;也开始在此地吸收中原的汉文化习俗,给慕容鲜卑带来了一次大的转变。此后,莫护跋之子木延、孙涉归相继统领部落,涉归时期又曾因与宇文部等势力的争夺而被迫迁徙到辽东郡北部地区。在发展的压力下,涉归开始更更多地学习中原文化,开启了慕容鲜卑此后发展、融合的滥觞。涉归死后,慕容廆领导慕容部,开始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避难硐室选址的问题,从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避难硐室选址的地质因素、避难硐室选址与人员分布和人员疏散检验4个方面来研究避难硐室选址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避难硐室选址应该避开压力峰值区域;避难硐室至工作面的距离要大于冲击波破坏造成的人员死亡边界;根据疏散时间检验,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以1 000 m为宜;避难硐室两端入口要布置在进风巷道中,以采区布置为主,井底车场附近可不设置避难硐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进步和自然灾害频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在用地紧张的城市环境下,探索避难空间集约化使用的途径,将住宅建筑中的"高效空间"理念结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讨"空间高效"理念对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并将避难场所中的"高效空间"理念运用到避难场所规划设计中,以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为例,践行"高效空间"理念.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防灾效益、经济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等,从而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平灾结合、空间高效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科技和金融结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由四川省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投融资机构与企业对接专场"活动于2015年9月19日在绵阳科技城举行,会上有10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对接,70余家机构与100余家科技企业进行现场交流洽谈。宜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了宜宾四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2年12月21日的临近,玛雅历法导致的"末日情绪"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近日,有乌克兰媒体报道,为应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乌克兰辛菲罗波尔市已有人开始筹备免费的"末日培训班",并在市中心向民众分发讲座宣传单.在英国,从退伍士兵到商店经理,许多相信"末日"说的人不惜花费数千英镑,为"避难"做着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沁阳是全国"四大玻璃钢工业基地"之一,数量达百余家的玻璃钢企业富裕了这方水土这方人。紫陵镇、西向镇地处沁阳西北边陲,沿途的风景怡人,连居民的小洋楼也是别具一格,在初春的原野上随意点撒,自成风景。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8,(2)
法门寺的劫难可以说自法门寺建寺伊始,就自然地卷入了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激烈斗争的漩涡,更逃脱不了各朝各代封建统治者之间政权争夺的刀光剑影横加给它的灾祸,实在是在劫难逃。历史记载法门寺的大劫难至少有4次。最有影响的是所谓"三武毁佛"及五代后周世宗的灭佛事件。所谓"三武毁佛"也就是历史上3个带"武"字的皇帝的毁佛事件。第1次是北魏时期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鲜卑族),他信奉道教,为达到其谋求与汉族士大夫的合作,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下令灭佛,杀和尚、毁寺塔、烧佛像佛经,并严禁佛教流传。法门寺在所难逃地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8.
蒙古语是东胡后裔诸语言中的一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室韦人,契丹人的语言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室韦人的语言被称作原蒙古语,原蒙古语经过一系列突厥化过程而形成古蒙古语,研究蒙古语的形成过程,必须结合东朝后裔的历史来观察东胡后裔诸语言的发展,及其同蒙古语族各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对原蒙古语的研究,于蒙古族族源研究肯 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日,省安监局副局长朱崇洲与桑植县桑瑞铁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新水泥厂(桑植)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谈心对话。朱崇洲指出,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非法违法开采行为依然存在;二是企业投入不足、不按设计开采现象严重;三是绝大多数企业隐患排查系统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安全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四低"问题;四是安全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朱崇洲强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有老问题,也有新约  相似文献   

20.
拓跋珪简论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奠定北魏王朝基业的人物则是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拓跋珪。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字涉圭。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各部大人的拥戴下,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即代王位,年号登国,旋更国号曰魏,正式建立了魏国。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山西大同)自称皇帝,史称魏道武帝(386-409年在位),改元天兴。在历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中,北魏王朝在我国历史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