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与润州士人的交往中,苏轼与柳瑾(字子玉)、柳仲远(字子文)、柳闳(字展如)三代交往时间最长——从熙宁二年(1069年)一直延续到苏轼去世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历时30多年;交往也最深——苏轼留下与柳家三代有关的诗文共计27篇。这与他们是亲戚有关,也与他们日常生活交往密切、文艺爱好相同、政治境遇相似有关。  相似文献   

2.
词学大家夏承焘交谊广泛,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词学前辈及同辈的互相切磋。夏承焘与陈思的交往,一方面提升了夏承焘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夏承焘也不遗余力地帮助陈思。两者之间的交谊,推进了白石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司马光有着长期、深厚的交谊。这种交谊因两人在政治见解上的诸多相似,在当时特别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熙宁变法中,因为他们对王安石新法的批评有着相似的观点,在当时和后来均被视为新法的主要反对派。北宋末年蔡京等人欲世代羞辱其政治对手所树立的“元祐党人碑”,便是以司马光为首,苏轼亚之。但是,由于二人年辈、职务、地位的差异,司马光对苏有较多的赏识、提携,苏轼对司马光却主要是尊重、感戴。随着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熙丰变法难以维持;更随着宋神宗之逝,政治局势发生根本性逆转。司马光入朝为相,秉承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的意图,改罢新法“如救焚拯溺”。(《宋史·司马光传》)在废弃免役法的问题上,苏轼与之发生了激烈争论,并因此种下了受新旧两派势力夹击的人生祸患。  相似文献   

4.
张耒系“苏门四学士”之一 ,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苏轼与张耒以诗神交。元一朝 ,二人酬唱诗词 ,品评文史 ,相从最密。苏轼对张耒每多赞赏、关爱 ,曾以振厉当趋于衰陋之文字相勉 ,对之期以厚望。张耒亦敬师、尊道 ,为此不计祸福安危。苏、张交谊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源与邹汉勋青少年时代都生活在望云山麓,有相似的爱好,交往密切,交谊深厚,互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章惇与苏轼都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二人同榜及第,初结于陕西,交往颇多,关系密切。熙宁初年章惇参与变法,苏轼因反对变法而与其疏远。绍圣年间,章惇当权,几乎贬苏轼于死地,早年之谊不复存在。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两人的关系由交善到交恶,这充分反映了政治局势对士大夫交往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号曾巩、曾布兄弟同年考中进士,有同榜之谊,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尽管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苏轼与曾巩在文学上相互推奖,号为文友,而他与“小人”曾布的交往则与北宋后期盛行的“君子”、“小人”不两立的政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对交法的苏轼与变法派领袖曾布及中立的曾巩能够摆脱政治立场的羁绊相交成友,他们的同年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基博的苏轼散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坡文讲录》和《中国文学史·苏轼篇》两部论著中,前者是授课讲义,从文体分类角度总结了苏轼散文的主要特点;后者则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了苏轼及其诗文的风格,并对苏轼与欧阳修、苏洵、苏辙、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精要论断。虽然钱基博对苏轼散文的研究较浅,但议论精到,或可为苏轼散文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存是润州人,是北宋重臣、著名地理学家,但对其展开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甚至有混淆视听的现象。对其生平进行梳理,有助于匡正视听;对其与苏轼的交往进行梳理,有助于对其政治取向有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对于深入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镇江的旅游资源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博学多才,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文章从"释",即佛学的角度研究苏轼的情爱观。苏轼的情爱观一方面体现为重情、多情,一方面体现为无情。无情是深受佛学影响所致,认为情爱是贼是空,认为对情爱要观要戒。诗人本质与佛学修为,使苏轼既深入又超越于情爱生活之上,达致圆融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人生     
人生短促,如何才能使“生年不满百”的一生更加丰富且具有意义?人生多变,除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演变之外,还有顺逆交替、祸福无常的人事变迁,如何才能在变化莫测的一生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苏轼一生中既遭遇了宦海中的大起大落,也经历了人事上的悲欢离合,他究竟是如何对待人生的呢?本文从立足于性情的道德观、重视实践的认识论、愉快的生活态度、平易近人的智者、苏轼的精神家园等五个层面对此加以论述,并指出苏轼对后人有着巨大的的启迪,有助于后人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和诗意。  相似文献   

12.
《春秋》是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际接受亦是经学家见经、史学家见史、文学家见文。在时代风习与父亲苏洵的《春秋》学观念影响下,苏轼核心文艺思想强调"行云流水"之自然神妙,却不肯擅离经义之旨;苏辙核心文艺思想强调"气"充于胸而形于言,"养气"当在为文之先。苏轼与苏辙的文艺思想虽未直言"春秋义法"之微,却也不免入于"春秋教"之"属辞比事"。二者虽则视角有异,表述不同,实则同处家学轨范,并倚《春秋》福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苏轼流传千古的遗闻轶事 ,从幽默的角度重新观照苏轼的人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章着重归纳分析了苏轼幽默的类型、特征及其抗争厄运和苦难的生存艺术 ,从而展现了苏轼幽默的智慧光彩和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4.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为人刚正,关心国事民瘼,有《栟榈集》二十五卷传世。他交游广泛,所与游者皆名公胜流,尤其与李纲为忘年之交。邓肃与李纲的翰墨交游,不仅记录了两人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谊,也折射了李纲及其与他一样沉浮宦海的宋代文人的谪居心态和心理轨迹。更重要的是,真实体现了两人忠贞鲠直、刚正不阿的气质秉性与民胞物与、胸容天下的爱国情怀,并对了解二人的生平踪迹也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苏辙在绩溪     
宋代诗人苏辙中年时期曾来安徽绩溪为官,与绩溪结下了一段美好的情缘。在绩溪期间苏辙政绩卓著,视民如子,深受人们的爱戴。然而,长期负病也让他心烦意乱,在生活上备受煎熬,时而感到生命无常、世事艰辛。在绩溪这段时间,苏辙除了在政治上究心吏事、勤政恤民外,还在闲暇时间里游赏了绩溪名胜景点,留下了一些描摹绩溪景色的诗篇。另外,他还拜访了当地一位著名的道姑与其争辩论道。苏辙在绩溪虽仅有半年,但在绩溪产生的影响却弥久不减。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文学翻译家之一。他注重西方诗歌的译介 ,对拜伦非常推崇。他与域外文化有着极为广泛的接触 ,并善于汲纳外来文化中先进的思想。他对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东坡先生墓志铭》是苏轼之弟苏辙的亲笔墓志,苏辙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再现了苏轼的一生。元代脱脱的《宋史.苏轼传》在墓志铭、笔记史料的基础上加以润色而成,中间穿插有不同时期苏轼上表的疏、议,内容详实,前后连贯。林语堂本《苏东坡传》和王水照、崔铭本《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都是可查可考、资料详实、内容丰富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8.
孔子教导士人为“仁”献身的观念经历了千年的颠扑之后,作为绝对的真理烙在仕宦士人的深层意识之中,永不破灭,于是苏轼勇于用生命对此进行着诠释与演绎。而屈原对于生命以及生命意义的苦苦追问所展示出来的生之可贵的意蕴与深情。又使得苏轼深深忧愁、痛苦万分,不得不用老庄纵浪大化的精神来进行消解,用投身自然的举动来进行舒缓,同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会着生命深层的韵味,倡导着新的生活模式,创造着新的精神风貌,开启着新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9.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多为杂考、补注,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又时出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而阐释不够;有的补注过于冗长,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20.
苏青作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已得到了评论界的普遍认同。但苏青和其创作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根源与归宿,至今还未引起评论界的特别关注。苏青现代性与墨学、与浙东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她的现代性最后归结为现代性伦理,并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