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函数的变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能量变分的思想建议了获得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精确数据的新解析势能函数. 该新势函数中的离子Coulomb作用势包含了各级高阶修正, 收敛迅速且变分可调. 用这种新的解析势函数和能量自洽法(ECM), 对部分双原子分子离子XY+的8个电子状态——CO+的A2Π态, Li+2的X2Σ+g态, He+2的X2Σ+g态, Na+2的12Πu态, N+2的A2Πu态, KrH+的X1Σ+态, SiO+的X2Σ+态和SO+的A2Π态的势能进行了研究, 并与常用的Huxley-Murrell-Sorbie (HMS)势、基于实验的Rydberg-Klein-Rees (RKR)数据和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离子XY+的新的解析势函数明显优于HMS解析势能, 与RKR数据符合得很好. 而且在离子的渐近区和离解区域, 新的解析变分势能也往往比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以及6-311++G(2df,2pd)基组优化出了单态HBr+2离子的结构参数、离解能和力常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导出了HBr2+(Cs,X1 A′)离子的分析势能函数,并获得其势能面,正确的再现了HBr2+离子的平衡结构特征及其离解能,并可由势能图观察到Br(2 Pu )+HBr+ (X2 Πi)→HBr2+(X1 A′)反应通道上出现一个鞍点,其位置在RBrBr=0.42 nm,RHBr=0.16 nm,∠HBr Br=97.5°,V=-5.5 eV,垒高约0.53 eV。为进一步探讨HBr2+离子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使用SAC/SAC-CI和D95++**,6-311++g**及cc-PVTZ基组,分别对T2分子的基态X1Σg++、第2激发态B1Σu+和第3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c-PVTZ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cc-PVTZ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u 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g++,B1Σu+和C1Πu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Gaussian03计算软件,选用高角动量基函数6-311++g(df,pd),分别使用密度泛函理论UB3LYP和UB3P86,以及组态相互作用方法UCCSD-FC和UQCISD-FC,对PCl分子和PCl+,PCl-离子基态进行了几何优化,进一步对其进行了频率计算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PCl<em>n(n=-1,0,+1)分子离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与实验及理论结果比较表明,对PCl,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常数 (Beeeexe)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文章还首次给出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参数(Beeeexe)和PCln(n=-1,0,+1)力常数(f2,f3,f4)的理论数据,为PCln(n=-1,0,+1)分子离子的更深层次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外差-速度调制分子离子吸收光谱技术,在近红外波段11 387~11 800 cm-1范围内,首次对O2+第二负带(A2Πu -X2Πg)(5,21)带进行测量和分析.采用有效Hamilton量,在非线性最小二乘意义上拟合获得了该振动带下态精确的分子常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全关联的Hylleraas坐标下的变分波函数法这一新的方法计算少体分子离子的能量本征值问题。并且将之应用到H2^+基态能级的数值计算上.将计算所得的结果和用其他各种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表明变分法计算对于解决能量本征值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 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7F2 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 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 → 7F2 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8.
双原子分子离解能的精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eRoy与Bernstein的工作, 该文建立了计算精确的分子离解能的新解析表达式. 应用该公式和作者最近建立的研究双原子分子精确振动能谱的代数方法, 研究了一些异核(氢化物)和同核(N2)双原子分子体系部分电子态的分子离解能, 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用新解析式获得的精确分子离解能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 此外, 以 7Li2分子的23g 电子态为例, 使用建立的新公式从理论上预言了尚没有离解能实验数据的正确离解能数值. 该式在理论上提供了获得精确分子离解能的物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角化由强场方案和无耦合的三角基建立的三角畸变的八面体场中的d3离子完全能量矩阵,对Gd3Sc2Al3O12:Cr3+在低温下的能谱及波函数进行了拟合计算.同时分析了各个参数对部分能级的影响,定量地显示了能级分裂的影响因素.利用得到的波函数,采用光谱热移位理论,对Gd3Sc2Al3O12:Cr3+的R线热移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各项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符合较好,进一步反映了热移位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 通过124Sn (7Li, α2n)反应研究了125Sb的激发态, 首次建立了125Sb的高自旋能级纲图, 其中包括21条新 γ 跃迁和14个新能级. 发现1970, 2110和2470 keV 3个能级为同质异能态, 基于延迟符合测量确定了它们的寿命范围, 并确定其自旋、宇称分别为15/2-, 19/2-和23/2+. 根据粒子-核芯耦合图像和经验壳模型计算解释了125Sb的能级结构, 3个同质异能态的组态分别被指定为πg7/2 Äv(h11/2s1/2)5- , πg7/2 Ä v(h11/2d3/2)7-, 和πg7/2 Äv(h211/2)10+  相似文献   

11.
几类并图的优美标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非连通并图的优美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几类非连通的并图,得出了如下结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m,设s是不超过n/2的最大整数,Pn是n个顶点的路,St(m)是m+1个顶点的星形树,路P2的补图与路Pn的联图记为An,则当n≥2时,A2n与任意一个具有n-1条边的优美图的并图是一个优美图;当n≥5,m≥s+2时,An与星形树St(m)的并图是一个优美图,从而An与星形树St(n)的并图是一个优美图;当n≥5时,An与任意一条路Pn的并图是一个(n-s)-优美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补子群研究p-超可解群,得到了两个主要结果:1)令G是p-可解的且p G,则G是p-超可解的当且仅当Fp(G)中包含Op′(G)的所有极大子群在G中■-可补,这里■是所有p-超可解群组成的群类;2)令G是p-可解的且p G,则G是p-超可解的当且仅当Fp(G)的非循环Sylowp-子群的极大子群在G中■-可补,这里■是包含所有p-超可解群组成的群类.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β-D-O四乙酰基糖基叠氮化合物, 并得到单晶, 经X射线衍射方法解析, 其晶系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 其中a=0.759 6(6) nm,b=1.518 4(13) nm,c=1.641 2(14) nm,V=1.893 0(3) nm3,α=90.00°,β=90.045(1)°,γ=90.00° ,Z=2. 在晶体结构中, 六元糖环采取经典4C1椅式构象, 糖环上所有 的取代基均以平伏键存在, 其中叠氮基不是以直线型结构存在, 呈现一定的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溶剂,Co(NO3)2·6H2O,(1,3 二(4-吡啶基)丙烷(bpp)和(NH4)6[Mo7O24]·4H2O为反应物,在15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合成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8O26(H2bpp)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表征了晶体性能。研究表明,合成产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938(2),b=9.7351(19),c=19.649(4),β=101.74(3)° ,V=2048.5(7)A° 3;晶体结构由无机的[Mo8O264-n链和有机的(H2bpp)2+离子靠静电力和氢键堆积而成;此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对紫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且有一定的质子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化感作用差异,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率和根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化感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茎尖均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潜力,显著高于叶片和茎,这对五爪金龙搜寻支持物,提高种群的入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攀援生长五爪金龙地上不同部分高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抑制效应均高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低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促进效应均小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在0.002 5~0.02 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五爪金龙地上部分水浸提液质量浓度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为负相关;攀援生长五爪金龙茎尖、成熟叶和茎的拟合直线斜率均大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但落叶斜率相差较小;攀援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处理质量浓度的“高抑低促”现象比匍匐生长五爪金龙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 ∶ nDNA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30℃ = 1.67×104  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 r Hm为4.86×104 J/mol,Δr Sm为195.61 J/(mol·K),30 ℃时Δr Gm为-1.06×104 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边染色图中有关颜色度与彩色围长的关系,得出了一个结论:若G是具有n个顶点(n≥3)的边染色图,对任意v∈V(G),如果dc(v)≥n/(2-α),其中α=3/(s-3)ln(2+7/3),s>3且s∈N, 则有gH(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