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木里煤田位于中祁连断隆带,是祁连山含煤区的主体,盆地构造演化与中生代以来整个祁连地区构造事件紧密相关。依据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煤田地质勘查报告以及钻孔等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沉降史及构造演化特征。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缓慢沉降,至早白垩世快速大幅沉降,燕山运动导致晚白垩世整体隆升,转为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以来,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而快速隆升剥蚀,随后新近纪以来又快速沉降;构造运动形成的差异性升降是沉降-隆升及煤系遭受改造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控煤构造及煤系赋存特征表现为,煤系形成之后受断裂控制呈不对称向斜或单斜状,分布于逆冲断裂下盘;向斜核部及较缓翼地层受构造破坏较小,煤系赋存稳定,为有利的赋煤区。  相似文献   

2.
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系统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沁水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构造聚煤盆地,也是国内首个实现煤系天然气商业化开采的区块。盆地内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目前产能已超过2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以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热演化、沉积体系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沁水盆地两期生气都是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煤系赋存状态为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断裂及陷落柱发育区含气量低;区内煤层埋深呈现北部深南部浅,中部深东西部浅的特点,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煤系天然气含量大;沉积体系影响煤层的空间展布;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着煤系天然气的形成和保存,弱水动力区为煤系天然气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首次提出了肥城煤田石炭二迭系与奥陶系之间假整合面上存在重力滑动构造;论述了其存在依据,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肥城煤田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对今后在鲁西各煤田开展滑动构造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宿县、临涣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产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煤系形成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一套矿区特有的构造组合。  相似文献   

5.
蔚县煤田属早一中侏罗世小型聚煤盆地,它是以一个形成于印支期的向斜构造为基础的。最初是许多岩溶凹地,而后逐渐联合成为湖盆。由于受南部隆起区不断向北推移的影响,最终转变为一个狄长的谷地。煤系沉积后,蔚县煤田区内的构造方向变成北东向,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就是在燕山运动的早—中期完成的。进入喜山期,蔚县煤田区域产生了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的张裂活动,特别是蔚县半地堑盆地的形成,大大地改变了区内煤系地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山西省煤田区陷落柱发育资料, 绘制山西省煤田区陷落柱发育分布图, 结合华北山西断块煤田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和陷落柱形成条件, 得出山西陷落柱分布规律为:1)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 如大同盆地北缘和沁水盆地边缘;2)河流和岩溶泉水发育的地区, 陷落柱更为发育, 如太原西山、霍州和阳泉地区;3)沿新生代伸展构造山西地堑发育。根据山西省区域构造演化和陷落柱的形成条件分析得出, 山西省陷落柱形成受到构造运动的控制, 其构造条件为"两升两反":在构造运动上升期间, 岩溶发育, 陷落柱形成方式以热液溶蚀、真空塌陷和重力塌陷为主;在构造反转期间, 上覆岩层稳定性被破坏, 陷落柱形成方式以重力塌陷叠加循环塌陷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窑街煤田侏罗系的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分析入手,研究其沉积、构造的演化历史,从而探讨煤系、煤层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为该区的外围找煤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窑街煤田中侏罗世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以往著作多认为该煤田是山间谷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由冲积环境演变为湖泊环境。本文根据沉积学、岩石学、重矿物,古流向等多种测试资料,确认该盆地是由基底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坳型盆地。沉积环境是由湖泊浊流开始,径湖滨沼泽,深水湖泊向三角州,河流环境演变的。泥炭化作用直接与湖泊的演化有关。在泥炭层和煤系的发育过程中,缓慢而长期发育的 NNW 向和 NE 向两组同(沉积)期断裂构造起着明显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煤系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的煤层聚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有两套,分别为下侏罗统大西沟组和中侏罗统窑街组,其中以中侏罗统窑街组最发育、最重要。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活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从古近纪以来,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起着破坏作用,对现今煤盆地中煤系地层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从大地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来看,木里煤田中生代侏罗系坳陷带北部的冬库、默勒位于同一聚煤带上;中部弧山、阿仓河南、江仓矿区、热水矿区位于同一条聚煤带上;南部聚乎更、曲吓尼日位于同一条聚煤带。  相似文献   

9.
缓断裂构造普遍发育于龙永煤田各个矿区或井田.通过对苏邦矿区发育的三条缓断裂构造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成因以及对煤系的控煤作用,为今后寻找煤炭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1984~1986年间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由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安徽省煤田勘探公司、淮北矿务局地测处和淮南矿务局地测处四个单位合作,进行了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资源评价的研究工作。对两淮煤田古生代以来的地层发育;石炭三叠系形成环境;煤层及煤系中分散有机质的类型、丰度和热演化程度;产气规模;煤田构造形成机制;天然气藏形成条件;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资源等,业已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有机岩石学参数和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的成烃三要素,确认本区这套源层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属腐植型(Ⅲ型)母质,有不同程度上的偏混合型(Ⅱ型)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属成熟(淮南)到过成熟(淮北大部)阶段。深成变质作用和后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迭加是造成两淮煤田现今煤级分布格局的基本因素,雄厚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母质类型和适宜的成熟程度表明,本区石炭三叠煤系有良好的产气前景  相似文献   

12.
 自2008 年中国首次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木里煤田三露天井田已成为研究热点地区之一, 但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保存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尚浅, 阻碍了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对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实际资料的统计, 分析了井田构造格局, 提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过程, 综述了构造对其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聚集成藏后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而抬升进入温压稳定带后形成水合物藏;2)研究区的构造分区分带性控制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 构造运动决定了中侏罗煤系的沉降-生烃史和温压稳定带的形成, 构造形态则可以为烃类气体的聚集提供通道、盖层及储存空间, 而后期构造作用又会对前期形成的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利用煤质资料,对山东滕南煤田断层形成的时代进行了初步探讨,滕南煤田是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东延北支的一部份,属于石炭二迭纪煤田。关于其断层形成的时代,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南北向断层早于东西向断层;另一种则认为东西向断层应早于南北向断层。我们研究了滕南煤田主要煤层的挥发份值,根据挥发份值计算了变质梯度,用变质梯度绘制了等变质面,发现等变质面在剖面上和平面上均有一定规律。在剖面上,等变质面与煤层近似平行,遇东西向断层连续通过,遇南北向断层则发生不同程度的错开,在平面上,等变质线基本上与煤层走向线平行,从而分析了煤化作用与断裂发生的相对时间关系,进一步论证了断层形成的时代。弄清滕南煤田形成的时代,这对进一步予测、勘探鲁西覆盖层下的石炭二迭纪煤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用煤岩学的方法对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组成和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因素以及煤中与油气生成有关的次生显微组分及超微构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煤系沉积相模式的研究,可以重建成煤环境,对煤层预测,寻找煤气田,煤田,煤田地质勘探方案的部署,地上资源的开发及矿产的综合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应用Г·А·伊万诺夫教授的相一大地构造的方法,联系我国煤田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不同沉积环境的煤系形成过程及其地壳运动作用的变化关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例如对滨海煤层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序的形成和特征;滨海煤层石灰岩顶板形成模式及地质作用控制下的动态分析;滨海煤层的分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综合动态分析;大陆及滨海大陆相的成煤地质作用及其对煤层原生构造变化的影响等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煤层变化的一定规律,并进行煤层分叉的生因分类,为煤田预测,地质勘探部署以及对煤炭资源的最终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滇东地区是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最高的一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控煤构造样式的研究程度却很低,因此本文就滇东地区控煤构造样式的厘定做出探讨,对该地区的煤田构造变形规律与煤系赋存的规律,指导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地区的一条连续的前寒武系剖面中,存在着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其中神功运动在我国东南地区属首次发现。运用构造运动的继承与上迭原则及岩石建造的对比分析等方法,把本区前寒武系从下向上划分为:双溪坞群,骆家门群,红赤村组,上墅组和震旦系(南方)等四个岩群。并讨论了华南地槽折皱区地层和构造运动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邵云  唐晓敏 《科技信息》2011,(12):I0364-I0364
新疆伊吾县淖毛湖煤田英格库勒一井田区内煤系地层为弱富水性-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各含水层间虽有隔水性能较好的隔水层,但本区西北部发育有多条断裂构造,破坏了含水层的连续性,为各含水层之间沟通创造了通道。将本区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定为孔隙裂隙类中等型。  相似文献   

19.
由于煤田的成因不同,各个煤田的含煤性质变化规律和构造破坏情况差别很大,勘探工作的目的是探明煤系地层在地下的赋存规律,包括煤层的埋深、煤层层数、结构、煤质及其变化规律和查明构造破坏情况,最后提交勘探储量。因此,除对每个钻孔要进行仔细的记录资料外,地质人员还特别重视孔与孔之间、线与线之间以及全井田的地层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第三段煤系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其演变研究,了解龙永煤田范围内各区段煤系沉积厚度在空间、时间及含煤性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的关系,对指导今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