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生存问题、受教育问题、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治安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探讨建立"预防--救助--回归"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为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调研和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对116名流浪儿童的性格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流浪儿童存在内心自信却不敢表露、希望融入集体却难迈第一步、外表胆小怯懦内心坚强固执等心理特点,同时围绕流浪儿童的救助、教育、引导等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事件层出不穷,只有缓解家庭问题,方可使流浪儿童回归社会与家庭。所以,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实施家庭参与。本文根据我国流浪儿童存在的救助保护现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流浪乞讨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原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马蓉 《当代地方科技》2011,(16):41-41,45
流浪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造成该问题产生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流浪儿童监护缺失无疑是造成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因此,当自然监护人缺失时,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强化国家公权力对监护的干预,对未成年人包括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给予必要的救济,不失为探索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一种具有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湖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救助供给严重不足;部门协调、救助对象安置困难;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氛围和思想意识没有广泛形成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各自责任;由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共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先进的救助管理专业队伍;建立梯队式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浪"是索尔·贝娄多部小说中的主题之一.其小说如《雨王汉德森》、《赫索格》除借用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形体流浪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外,同时还转向现代流浪汉小说模式--精神流浪,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流浪意识.而且,贝娄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流浪意识与犹太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犹太传统由此成为贝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吴娜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89-90,125
流浪,既是三毛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直接构成三毛作品的重要内容,成就了三毛的文学地位,从而使三毛成了“大家的三毛”,“永远的三毛”。  相似文献   

10.
依法保护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最为有效的法律视角出发,针对立法、司法以及执法的局限性立足于新疆特殊区情,剖析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西方文学诞生以来,流浪主题就是文学创作的的最重要的母题。在那些敏感而善良的文学大师们看来,流浪汉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和群体,对他们的关注是检验一个作家的良知、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道德准绳。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禀承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传统,继《痴儿西木传》之后,使奥斯卡这个流浪者形象在20世纪世界文坛大放异彩。本文在流浪文学现代回潮的背景之下,结合作家人生经验和创作心态,从生存流浪与精神流浪两个层面来对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以获取作品给予现代人类生存意义探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听障儿童现在普遍存在娇气、任性、独尊、自私、依赖等心理现象。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学会善待别人,与人友好相处,乐于与人分享,成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人。从造成这一现象的家庭结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5)
长期以来,摩洛哥一直否认流浪儿童的存在。但是拜缔协会已经使社会正视这一紧迫的问题,并努力使这些孩子返回社会生活主流。他们无踪无影,象影子那样聚散无定。日复一日,他们在卡萨布兰卡街头游荡,靠打零工或沿街乞讨过活。夜幕降临之后,他们苍白的脸上呈现出另一种特殊的神色,这表明他们此时要开始卖淫了。在这之后,倍受痛苦和屈辱折磨的他们猬集在火车站黑暗的角落里,或是在港口的货柜间过夜——每当警察查抄这类地方,就会把他们抓起来。他们从口袋里掏出胶毒,用管子嗅一嗅,立即就恍惚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剧烈的头痛。他们都是孩子,他们的经历大都一样:家里没有父亲,母亲在绝望中放弃了一切;孩子辍学,流落街头,勉强活了下来;他们打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体工程学原理引入儿童家具设计的阐述,探讨了基于人体工程学中“人的因素”的考虑,并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儿童家具设计的原则,从而证实了重视儿童家具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朱志培 《科技信息》2013,(21):88-89
本文将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福利多元主义范式与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相结合,探讨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家庭在提供儿童救助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流浪商人"到噶厦政府的"商上"--邦达·尼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7月,赵尔丰首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任大臣期间,将康区土司和呼图克图的统治权收归清中央政府,并接管当地军政事务,也办理了许多民事纠纷。判定偿杀“邦达昌”三人,就在此时出台。幸免遇难的邦达·尼江,为了生存、为了家族的复兴,离开了家乡,成为一名流浪商人。往返云南德庆与西藏芒康之间做生意,使邦达·尼江成了一名很小的“聪巴”,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积攒了不少的财富。随着印度、西藏和云南跨国、跨地区商埠的开通,邦达·尼江开始在拉萨、噶伦堡和加尔各答建立了“邦达昌”商号。从此,该家族在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西藏第一位以经商获得贵族地位的家族。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文学中绵延至今的流浪母题,其宗教源头存留最多、影响最直接的当属圣经传统。作为一种体悟人生、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旧约》关于流浪的原型故事被后世作家广泛认同。经过数千年承传凝聚为人类生存意识中的“家园文化”精神,无论是固守、失落还是找寻,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流浪母题与宗教情感结合,诱发了文学家与生俱来的流浪潜质,仿佛只有在那自由长旅中才能找到属于文学的浪漫,才能感受那人生的苦难和苦难之后的天堂。突现代文学的返古思潮语境中“大流浪”主题,对《旧约》渊源的追溯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往往能随处发现贫与富、“天堂”与“地狱”的鲜明对照,这种情况在儿童世界中也不例外。一方面,人们看到:摩天大楼夹道而峙的马路两旁,常有“学校”、“小心儿童”等提醒人们保护儿童的标志;大小车辆风驰电掣的高速公路上,人们对满载学生的校车优礼有加;五光十色的商店  相似文献   

19.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飞 《科技信息》2012,(33):325-325,355
现如今,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许多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完善了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所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恶意乞讨背后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