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张剑芳(方)等九人联名签署了一份题为《还"青蒿素"发明者应有的权利》的纪要,提出青蒿素抗疟作用的发现并不是屠呦呦的首创,恳请国家有关部门就青蒿素的知识产权问题做出一个公正的调查以澄清事实。该纪要提出,青蒿抗疟作用是古人早已发现的,民间也在广泛使用青蒿抗疟,而且"五二三"领导小组早在1967年就将"青蒿"列为研究目标之一。本文认为前两点确属事实,而第三点则不够准确。通过考察屠呦呦1969年至1972年的中草药抗疟研究活动可以发现,虽然明确断言是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带入"523项目"有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说是屠呦呦第一个发现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具有高抗疟功效以及是她第一个将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应用于临床试验则完全可以立得住脚。  相似文献   

2.
经过辨析,药学界所用"青蒿"就是植物学界所称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含有青蒿素,具有抗疟作用。植物学界所称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虽然是黄花蒿的近亲,但不含青蒿素,并无抗疟作用,其中文名源自日本学者的误用和中国学者的沿袭。因此,不能以中国植物学界确定的植物名称为依据否认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对中药原植物所做的更严格的考证。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是影响科技创新重要且易被忽视的因素。地理环境影响科技创新的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通过提供经验启示和特有研究材料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提出挑战而迫使应对者寻求科技创新、通过提供地缘交流条件影响人类科技创新。青蒿素在中国发现是地理环境影响科技创新的一个经典案例。正是基于独特而丰富的青蒿素种质资源,青蒿素才由一个天然化合物发展成为一个抗疟新药。当前,在我国科技实力整体落后的情况下,亟待加强地理环境与科技创新关系的研究,依靠地理环境的优势加速我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回顾以往,屠呦呦再次强调:40年来,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临床广泛应用,走出国门并影响了世界。这是全国“523任务”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做出的杰出贡献。从1978年屠呦呦和团队的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到2015年因为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再到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40年时光荏苒,在屠呦呦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对荣誉加身的从容  相似文献   

5.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5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举世闻名;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2020年12月30日,是屠呦呦90岁生日.她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揭牌.她毕生只致力于一件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发,如今依然潜心于此……  相似文献   

6.
国家文物局最近线上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5项重要考古成果. 成果介绍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已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蛛丝马迹;而考古学正在通过多学科合作,用一项项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创新解码历史.深入品味这些重要考古成果及其发现过程,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还有利于发掘闪耀在文化长河之中的价值理念,更能对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7.
科技发明权之争是科学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当今世界科技舞台上屡见不鲜的事情。因此,亟待从理论上为科技发明权的评判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而切实可行的评判标准。本文尝试提出符合系统论整体性原则的科技评判标准,能在现实的科技发明权评判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尤其能为解决纷繁复杂的科技发明权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根据科技发明权总体性的评判标准,屠呦呦无可争议地享有青蒿素的发明权。因此,本文希望为当前青蒿素发明权之争画上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8.
正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一辈子都在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疾——疟疾作斗争。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  相似文献   

9.
动物中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探讨导致对人与动物差异的重新思考。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作者首先阐述了动物文化成立的条件,接着对动物文化的证据进行概括和分类,并对有关动物文化的辩论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文化"是一个层级的而非单一的概念,主体应当包括动物在内,而语言将人类文化推向了高层级。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技术评价的意义和社会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它通过系统的收集、调查和分析有关技术及其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客观的信息支持.随着公众对技术的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技术评价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导致了参与式评价方法在技术评价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本文对这种评价范式的意义和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认为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新现象和新规律以及创造新知识,对基础研究的传统评价主要是看其学术价值。而美国和日本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基础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和产业创新的直接推动力。本文对美国和日本基础研究及成果转移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关注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科学争议性议题,系统实证地描摹了我国网民对科学争议议题的态度,并探讨其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影响。通过1843份网络调查问卷,本文发现: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度较为中立,呈负面倾向。对转基因药品的接受度高于转基因食品。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总体呈正面态度。研究发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宿命论观念和生物进化论的支持度对科学争议的态度影响最显著,在两个议题中均呈现正相关;而具有广阔文化传统土壤的中医文化对科学争议态度的影响只在转基因技术的议题中显著相关。其次具有较大影响的是家庭结构因素,即家庭成员数量与对科学争议的态度显著相关,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与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负相关。另外,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解释力较弱,只有地域分布对科学争议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东北地区的人们更不支持转基因技术,中部地区的人们更不支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石墨烯发现前后文献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文献,对有关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争议进行了回答。研究结果表明,海姆、诺沃肖洛夫2004年发现石墨烯的文献以及发现石墨烯中的电子是具有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两个成果具有很高的被引频次,也有很高的网络中介中心度值。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是理所应当。另一方面,赫尔只有一篇2006年发表的文献处于链条之上,表明他在石墨烯发现之后对其性质的研究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凯姆则有两篇文献位于石墨烯发现前后的链条上,尤其是对石墨烯中存在肉眼可见的量子霍尔效应这一独特性质的发现,引发了大量相关研究。因此,海姆认为他也应当共同获奖是有相当理由的。  相似文献   

14.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的传染病.70年代初期,科研人员从我国特有的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治疗疟疾尤其是抗药性恶性疟的首选药物.但由于疗程较长、价格较高,青蒿素的出口额至今徘徊在600万美元左右,与国际市场每年15~20亿美元的抗疟药成交额相比形成强烈反差.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学研究所教授、著名热带病学专家李国桥等人日前成功地研制出新一代抗疟药疟立康,标志着我国在青蒿素系列抗疟药物的研制上取得了新进展.疟立康属复方双氢青蒿素类药物,既保持了青蒿素高效、低毒的特点,又能迅速杀灭疟原虫配子体,阻断传染源,从而大大缩短了疗程,价格也由原来的4~5美元/人份降低到1美元/人份,与世界上目前流行的其他抗疟药相比,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技术的社会选择的内涵、意义及特征 1.农业技术社会选择的内涵和意义 不同的农业技术领域,有不同的创新发展方向,不同的创新研究,有不同的创新成果,而不同的创新成果,又有不同的转化或社会实现方式.确定创新方向,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创新技术,则需要通过社会选择实现.所谓社会选择,是指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或创新发展方式的选用、实施和判决性的鉴定,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贯穿的一种"要"或"不要"的社会抉择和判别.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社会选择是决定农业技术创新及农业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的一种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之交,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疾风劲吹,凭其摧枯拉朽之力将儒家文化推向自我反省的时代当口。这一时期的中国学者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都不能回避一个共同问题:对西方强劲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中国没落的儒家文化进行评价与取舍。早期现代新儒家认为,中国脱离贫弱离不开西方近代形成的科学技术及其为主导的文化,但不能盲目热衷、迷信其所创造的发展盛势,应以严谨与审慎的省察态度待之。这种立场所反映的科学技术观,即积极主张中国的西化及其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探求儒家文化源头真谛而辨析其是非优劣,重释儒家文化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技术是新兴技术,转基因技术产业化方兴未艾,而有关转基因风险-收益评价以及产业化存在广泛而深刻的社会争论,由此引起学术界的长期关注。为了从学理上加深对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价、决策及其  相似文献   

18.
科技奖励与成果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对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和精神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也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因素。本文不打算一般地全面分析影响成果推广的众多因素,只试图就从科技成果管理中游离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技奖励及其对成果推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作一透视,并对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是19世纪科学史上最有名也最富争议的事件之一。对许多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或天文学家而言,由于这项发现直接来自漫长复杂的数学计算产生的预测,因此也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科学发现之一。本文的目的不是去判断围绕此发现的事件当中“什么确实发生”,而是去检验天文学家与自然哲学家们如何引导此发现所引起的论战与争议的公众版本。此外,笔者主张藉由此发现,能使我们认识19世纪中期英国天文学社群的权力关系及性质。在海王星发现的论战中,英国的自然哲学家与天文学家同时面向参与了物理世界和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过程论来看,产业技术既是技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业技术风险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风险特征。以技术过程论为工具,生产技术的次优性、产业技术的利益化以及产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规范分别构成了产业技术风险的过程性成因。产业技术系统内各组分的不协同和来自社会、文化以及其他技术风险的外部影响而共同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