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打压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暖风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材料折叠管内腐蚀试验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暖风芯体折叠管的折弯处发生了多个位置的腐蚀泄漏,并非由材料内部含有异物或异常元素引起;开裂、起皱等表面质量缺陷是引起暖风热交换器腐蚀泄漏的直接原因,其腐蚀机制为缝隙腐蚀和电偶腐蚀的综合作用。改善成形管材的表面质量,可有效防止暖风热交换器腐蚀泄漏发生,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某油井P110油管发生严重腐蚀。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金相检验和腐蚀产物分析的方法对该油管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中的溶解氧很可能是造成油管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水中高浓度Cl-加速了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多套典型常减压装置塔类设备的腐蚀失效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发生严重腐蚀的塔类设备的腐蚀失效类型、重点腐蚀部位、材质应用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得出腐蚀问题发生最多的是碳钢材质的塔类设备,易腐蚀部位一般为塔壁和焊缝,且塔顶腐蚀情况较其他部位严重,此外坑蚀现象是出现最多的腐蚀失效类型。进而结合原油性质和加工特点,分析其对典型的5套常减压装置塔类设备的腐蚀影响,最后对塔类设备典型腐蚀问题进行了腐蚀原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选材和防腐建议。  相似文献   

4.
蒋超 《科技资讯》2014,(29):50-50
泵类设备在油田广泛使用,其结构设计常采用机械密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机械密封失效,轻则泄漏,重则设备的运转率急剧下降或造成设备的运转故障,严重的还会造成设备事故。分析了泵类设备机械密封腐蚀失效的原因和特征,对密封件腐蚀失效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一些工程腐蚀失效实例,提出了泵类设备机械密封抗腐蚀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RRI/SEC板式热交换器是秦山第二核电厂(简称秦二厂)核岛辅助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由维修、防腐、化学、性能和运行多个专业负责管理该设备的预防性维修、防腐检查、性能监测,该设备在运行中存在冲蚀、腐蚀、振动、垫片失效等多种失效模式.该文详细介绍了RRI/SEC板式热交换器的各种失效模式,提供了板式热交换器器故障排除指导,对秦二厂RRI/SEC板式热交换器的监管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在氟橡胶F275裂解环境下进行腐蚀失效试验的某钛合金试验套筒断口进行了失效分析,确定了套筒的断裂性质,分析了断裂原因.套筒的断裂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试验温度下氟橡胶的裂解是套筒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海底管道进行理化检测、腐蚀产物分析、腐蚀形貌观察、服役环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管道失效原因.结果表明:管道材质满足API spec 5L要求;内管存在由CaCO3、BaSO4和Fe(OH)3形成的结垢,垢层的存在使得管体的均匀腐蚀速率增大了约7倍,垢下腐蚀是导致管道腐蚀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公司材质为316L的设备在高温氯气中的腐蚀失效问题,采用宏观检查并利用XRD,SEM,EDS等技术,分析腐蚀部位的微观组织和成分,对设备的腐蚀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设备在高温氯气中,氯气与316L中的合金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附着在壁面处,因此造成氧化膜的破坏及设备腐蚀。最终通过分析得出了腐蚀产物组成成分,并找出了造成腐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腐蚀是引起埋地输气管道泄漏和破裂的主要因素。对引起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为顶事件的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故障树,结合管道腐蚀破坏机理和故障树模糊分析原理,分析导致管道腐蚀产生的因素,得到模糊故障树的各阶最小割集和引起埋地输气管道发生腐蚀失效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是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黄铜下水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使用,为进一步提高黄铜下水管的防腐技术,增加其使用寿命,以实际失效的H63黄铜下水管作为腐蚀失效的研究对象,从宏观形貌和微观机理两方面对其腐蚀失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63黄铜下水管发生脱锌腐蚀后最终会发生脆性断裂;下水管内表面腐蚀比外表面严重,其腐蚀产物主要有Zn O、Zn Cl2及Cu(OH)Cl;Cl-在内表面腐蚀破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下水管的上波纹管部位是腐蚀失效最容易发生的部位,其腐蚀处的硬度值为147.77 HV,减薄程度值为0.10 mm。  相似文献   

11.
腐蚀是引起埋地输气管道泄漏和破裂的主要因素。对引起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为顶事件的埋地输气管道腐蚀失效故障树,结合管道腐蚀破坏机理和故障树模糊分析原理,分析导致管道腐蚀产生的因素,得到模糊故障树的各阶最小割集和引起埋地输气管道发生腐蚀失效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是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负极汇流排合金的腐蚀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在浮充使用的密封铅酸蓄电池中,负极汇流排表面上的电势随汇流排离负极板距离的升高出现电势升高,导致阳极腐蚀的发生,并且腐蚀结构和组成随高度的增加也有所不同,汇流排的剖面观察显示晶间腐蚀也是导致汇流排腐蚀失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力系统接地金属材料镀锌扁钢在土壤中服役11年后的腐蚀行为,采用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宏观分析、组织分析、腐蚀产物分析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该镀锌扁钢接地极的腐蚀类型属全面腐蚀,腐蚀产物主要由FeOOH和Fe3O4等组成。镀锌扁钢基体中发现一些颗粒状的Al-Si复合型夹杂物,这些夹杂物的存在促进了腐蚀的发生和发展,并在局部区域为侵蚀性离子渗入基体提供了通道。研究结论表明在腐蚀环境作用下,镀锌扁钢发生腐蚀与导电性能失效是影响接地网的散流特性和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实验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轨道交通用7003铝合金型材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材失效件的裂纹为沿晶扩展,且有支裂纹向外扩展;失效件断口形貌呈冰糖块状花样特征,断口表面附集着铝、锌的氧化物,还有少量氯化物和硫化物,经分析失效型材的裂纹是由应力腐蚀导致的沿晶脆性断裂。型材试样在30 g/L Na Cl+10 m L/L HCl腐蚀溶液中的抗拉强度为181.5MPa,断裂时间为5.1 h,在空气中的抗拉强度为320.3 MPa,断裂时间为27.7 h,试样的应力腐蚀敏感指数(ISSRT)为0.46。晶界析出相尺寸较小、密度大,且呈链状连续分布,在腐蚀过程中,晶界连续析出相易成为阳极腐蚀通道,是较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天然气集输管道的腐蚀失效行为,确定集输管线腐蚀形貌特征与产物成分,查明其腐蚀失效特征、腐蚀类型及失效机理。管道失效性分析以试验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表面宏观测量分析管道内壁的腐蚀部位及宏观特征,开展材料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化学成分、金相分析等试验检测管道材质。对腐蚀穿孔处取样,采用扫描电镜(SME)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合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腐蚀产物作进一步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管样失效处基体化学成分和材料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金相组织正常。管道钢L245在高矿化度水环境下发生CO2腐蚀,形成疏松、多孔且带裂纹的簇状腐蚀产物,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CO3和Fe2O4,腐蚀产物膜与金属基体结合强度低,流体介质冲刷发生剥离并加速金属溶解和腐蚀性物质扩散,形成具有自催化的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新型双翻斗型雨量传感器用口径圈过早发生腐蚀失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为找出其失效起因和失效机理,一系列表征分析手段用于该口径圈的材质检验及宏微观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材质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因加工引起的表面镀层不均匀是引发该新型口径圈过早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上述结论对该失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宋亚强 《科技资讯》2012,(11):105-105
锅炉烟管因腐蚀穿孔发生泄漏,本文通过对该锅炉烟管发生穿孔、泄漏失效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运行状况,分析其发生腐蚀穿孔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塔河油田某井油管的腐蚀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取到失效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进行了试验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对该井油管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该井油管主要是垢下腐蚀和H2S腐蚀,并且随着该井产水的出现和不断增大,腐蚀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省煤器管道出现腐蚀小孔造成泄漏而导致设备运行失效和管爆现象,本文分析了管壁失效的具体特征,并从电化学理论出发,提出产生该种失效形式的根本原因,即管内发生了吸氧腐蚀;阐述了吸氧腐蚀过程和机理.探索实际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某在役主蒸汽管道P91钢弯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检测、微观组织形貌、微区成分分析等实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弯管开裂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弯管材质组分中Nb元素含量严重偏低、Al元素含量过高、母材晶粒粗大、存在异常二次析出相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主蒸汽管道弯管在使用过程中过早发生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