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政体是议会内阁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是天皇集权制,二战后变为议会制君主国。据1947年5月3日施行的《日本国宪法》,行政权属于内阁,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天皇只是国家和国民整体的象征,并且天皇的“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只能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日本实行政党政治,除自民党外,还有所谓三大在野党,即:社会党,1945年11月成立,现任中央执行委员长山花贞夫;公明党,1964年11月成立,现任中央执行委员长石田幸四郎;民社党,1960年1月成立,现任中央执行委员长大内启伍。此外,社会民主联合(简称“社民联”)也  相似文献   

2.
正7月13日,日本NHK电视台在晚七点黄金时间播出了日本明仁天皇打算"生前退位"的消息,随即引发日本国内舆论的轩然大波。然而充满戏剧性的变化是,当天晚上宫内厅次长山本信一郎召集记者,全盘否认天皇"生前退位"的相关报道,从而引发了日本国内舆论的种种猜测。东京时间8月8日下午三点明仁天皇发表电视讲话,标志着天皇"生前退位"问题正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3.
我看世界     
天皇是二战元凶读贵刊《参拜,就难求谅解》(2005年12期)中有一段:“如果小泉认为战争责任不能由东条英机等一部分人承担,那么又该由谁来承担呢?是裕仁天皇,还是全体日本人民?”本人认为,二战的日本战争元凶就是裕仁天皇。依《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皇统率陆、海军”。日本对别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挑起的世界大战不都是这位天皇“圣裁”的吗?那些充当肉弹冲向目标的“武士”们不都是高叫“天皇陛下万岁”的吗?不是只有“为天皇英勇赴死”的人才有资格进入“靖国神社”的吗?像东条英机之流的这部分人不过是“天皇”的奴才罢…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立即引起了崇佛、排佛之争。鉴于崇佛派与排佛派的力量相当,钦明、敏达两住天皇采取了中立旁观的态度。随着崇佛派力量的增强,用明、推古天皇逐渐显示出推行佛教的积极态度。圣德太子通过政令将佛教指定为官方的正统意识形态;舒明、皇极天皇修建百济寺,标志着日本国家佛教的开始,佛教最终为日本宫廷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战争责任,由于美国的庇护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掩饰,日本天皇裕仁逃脱了惩罚,人们往往只怪罪日本的军国主义。事实上,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外,天皇对战争负有直接责任。天皇的免责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皇室是世界上传承最久远的皇室。对于日本国民来说,千年皇室宛如完成了历史的穿越,"退位""上皇"等早已陌生的词汇突然回归现实,在相隔两个世纪之后再次进入天皇与上皇同在的时代。围绕对天皇退位的关注与争论,不啻于一场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回顾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古代皇位交替以退位为主在日本皇室的历史上,因天皇  相似文献   

7.
到东京游览,可以看到在总理府的旁边,有一座以九层的中央高塔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建筑物,其外观古朴、庄严、别具一格,与战后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就是日本的国会议事堂。它是四十三年前作为帝国议会议事堂建造起来的。说到帝国议会议事堂变成国会议事堂,就要谈谈第二次大战前后日本政治机构的变化。在战前,日本是以绝对专制的天皇为中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一八八九年制定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为国  相似文献   

8.
年届87岁的裕仁天皇病危,日本朝野为之震动。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有关善后事宜。9月22日,应富内厅要求,内阁正式决定“把国事行为全面委托给明仁皇太子临时代理”。裕仁天皇也为之颁发了“委任书”。这样,这位55岁的皇太子实际上已接受了天皇全部的礼仪活动。天皇裕仁与皇后良子生有五女二子,明仁排行第五,是长子。据日本《皇室典范》有关继位的规定,明仁现居可继位的九位皇室成员之首。明仁生于1933年12月23日,取名明仁,称号继宫。裕仁天皇中年得子,兴奋异常,从明仁诞生到命  相似文献   

9.
于瑾琳 《科技信息》2008,(8):137-138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并誓死效忠天皇.武士道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主张天皇崇拜,也赋予日本天皇神性.日本神道教不仅与武士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外侵意识的根源.随着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神道教的作用下,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如影随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统治者的挣扎在管制下的日本,应该走向民主大道的日本,神化了许多年的「天皇」,究竟将被怎样打发?将走上什么路?目前的处境怎么样?是人们所注意的事情。不论对日本旧势力的统治者也好,对新兴的民主运动者也好,天皇问题都是极其感到难于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仁天皇是裕仁天皇的长子,然而明仁天皇却和父亲不同,他敢于面对历史,并没有逃避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所作所为。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天皇8月7日下午3点通过视频表达了作为天皇的一些想法,显示出想要实现生前退位的强烈愿望。天皇"表明心情"在这个名为"表明心情的讲话"中,明仁天皇说,"走过了战后70年这个大日子,两年后即将迎来平成三十年。我也年过八十,体力上也越来越感到各种极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次"御进讲":轻松愉快的经历2007年2月,日本原文化厅长官青木保先生电话通知我,本年度由他为天皇夫妇担任御师,专题讲授东亚的文化交流。天皇委托他介绍一名具有时代感的年轻学者续讲。于是,他当场推荐了我,并征得了天皇夫妇的同意。日本皇室每年新年伊始都要迎来学者为天皇夫妇授课,讲述与当年的  相似文献   

13.
追风人物     
<正>日本首次公开天皇《终战诏书》原始录音近日,日本宫内厅首次公开1945年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的原版广播录音,并允许媒体拍摄原版唱片。据悉,宫内厅此次公开的为裕仁天皇《终战诏书》的原版录音,在日本被称为"玉音放送",此前媒体播放的都是复制版本。对比显示,原版语速较快,录音时长为4分30秒,比复制版短10秒。日本宫内厅表示,原版语声较高且话音清晰,语调也更接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明治宪法中天皇总揽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帝国议会拥有协赞立法权,内阁拥有辅弼权,裁判所拥有以天皇名义进行审判的司法权,然后分析这种权力分立制的四个特点:它是天皇总揽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统治是立体,分立是补充,它不是完整意义的权力分立,更不是严格意义的三权分立;它缺少制衡机制,而直接受控于天皇;它不是确定意义的权力分立,而是一种可以此消彼涨的权力分立。文章还尝试探讨这种权力分立制形成的几个原因:它是日本遵循传统和求现代的产物;它受制于日本当时的国策;日本制宪者受德国现实之启发,是日本各阶段斗争和权衡利弊的产物。明治宪法对日本近代政治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大的是为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5.
追风人物     
<正>近七成日本人赞成天皇退位"永久制度化"日本共同社近日公布的一份关于天皇退位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通过修改《皇室典范》,让今后的天皇也能退位",大幅超过回答"应该通过制定特例法,认可仅限当今一代天皇退位"的人数(占25%)。回答"不应该认可退位"的仅占4%。另外,赞成"女性天皇"者达到86%,但对女性天皇和母亲一方继承天皇血缘的"女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60余年了,但关于日本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天皇并不是战争的直接发动者,战争的推动者是政府和陆军部,“天皇不亲政”乃是天皇制的原则,进而把天皇描绘成“从心底祈求和平、力图避免那场全面战争的君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天皇居于日本统治者的核心地位,集行政权、军事权、神权于一身,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及1941年全面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如果没有天皇的批准与支持,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17.
张佳梅 《科技信息》2007,(15):145-145,160
菊花虽源自中国,但从中发展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菊花典雅高贵,与长寿有着不解之缘,最终被确定为天皇的专用徽章。本尼迪克特借菊与刀形象地描述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日本人既醉心于菊的柔美,又崇尚刀的锋利。但是,笔者认为,菊作为日本皇室家徽是天皇制最高权威的象征,而刀是武家文化和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更加体现了天皇和武士间对立统一的忠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皇室外交”的一部分,明仁天皇的即位典礼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当时正值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之后,在外交上形成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制裁的艰难局面,吴学谦副总理借参加明仁天皇即位典礼之机,广泛接触日本政要,鲜明地阐明了中国的立场,促成海部俊树首相的访华和两国正常关系的恢复。———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5月1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正式即位,日本进入"令和时代"。鉴于近年皇居与首相官邸之间的重重风波,德仁这位"新"天皇与安倍这位"老"首相之间未来的相处模式及其对日本的影响都值得观察、耐人寻味。作为"人"的德仁历史上"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明仁天皇8月8日发表电视讲话暗示希望生前退位,在日本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他释放此意的原因。一般人都相信明仁天皇作为一位82岁的老人,希望提前退位主要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也有人认为他是想通过提前退位,争取在有生之年对皇室继承问题施加影响。但是最吸引我们中国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