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液化石油气球卧罐几种置换方案介绍、分析和对比,并以天然气处理厂石油液化气球卧罐置换为例介绍,说明液化气球卧罐可用本单位的水蒸气直接"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五面体加工中心在立卧转换时传动链过长不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五面体加工中心立卧转换摆角头的新方案.该方案摒弃了摆角头传输切削动力和立卧转换各自使用独立的一套动力源单独传动的方案,采用一套动力源既可以实现切削动力传输也可以实现立卧转换的设计方案,极大地缩短了传动链,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其三维机械结构模型.基于Romax对摆角头的传动系统进行了建模,在不同工况下对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传动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保证立卧转换摆角头主轴的刚度和稳定性,采用ABAQUS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的工作转速范围内主轴不会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卧泥井的构造、特点及作用,探讨了设置卧泥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卧泥井设置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除尘设备,旋风管是卧管型分离器的重要部件.本文研究了三种结构的卧管型旋风管,通过性能对比实验,选出一种性能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立置导叶式旋风管作为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的基准型旋风管。并给出这种基准型旋风管的性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卧置切向入口式旋风管比立置轴流导叶式的性能要优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某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流固耦合原理和有效应力原理,利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进行三维流固耦合降水开挖数值模拟,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潜水地区深基坑降水和开挖引起的下卧隧道内力和变形变化机理,并且用一维高斯函数对下卧隧道变形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范围内、外,下卧隧...  相似文献   

6.
基坑开挖会对下卧管线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控制基坑开挖对下卧管线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以杭州市沿江大道管廊基坑上跨污水管段工程为背景,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线周围土体注浆加固的作用,同时研究了改变管线与基坑的夹角引起管线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上方基坑的开挖会使下卧管线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上凸型"变形模式,对下卧基坑管线周围进行合理的注浆加固,能有效减少管线的整体隆起变形;且下卧管线与基坑长边夹角越大,管线的最大隆起位移越小,当管线与基坑长边垂直时,管线的隆起变形最小.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卧闲草堂”的评点(以下简称“卧评”)是我国古典小说理论研究领域尚待开掘的一处丰富的宝藏。“卧评”对《儒林外史》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其中关于作品情节结构的剖析,对我们理解或研究整部作品都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试从四个部分,针对上述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民水库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为典型的三边工程,1号放水设施涵管为穿坝建筑物,2号放水设施为卧管隧洞式。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1号放水设施卧管严重渗漏,2号放水设施严重垮塌,为了为民水库除险加固,我们对1号放水设施涵管采取封堵,对2号放水设施采取改卧管为竖井取水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水利部948项目MSO9000型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编号:200714)的研制,根据水工混凝土的特性和大容量双卧轴搅拌机内物料的运动特点,结合工程中实际应用要求,对大容量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功率、启动方式、安全保护、在线监控等电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适用于该搅拌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双卧轴搅拌机存在混凝土容易抱轴、搅拌低效区、物料运动不流畅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双螺旋轴搅拌机,并对双卧轴搅拌机与双螺旋轴搅拌机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20 s时的抗压强度,比双卧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30 s时的抗压强度提高2.4%;在相同的搅拌条件下,双螺旋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时电机电流平均值比双卧轴搅拌机降低6.9%。  相似文献   

11.
封闭环境中群桩桩间土超孔压消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封闭环境中群桩基础成桩后,桩间土体及下卧土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建立了场地边界径向渗流受到阻隔时,饱和黏土中群桩桩间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固结的定解条件,应用数值理论建立了相应定解问题的有限元程序,对桩间及下卧土层中压桩挤土造成的孔压消散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卧土层的渗透特性对桩间土体的孔压消散有明显影响,特别当下卧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很小时,桩间土超孔压消散将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马静  徐亚利  郭涛 《科技信息》2007,(20):95-96
本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桩土体系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参数的持力层或下卧层时桩的动力响应.得出了持力层承栽力比较高,压缩性比较小时下卧层对桩的影响不是很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水库大多采用斜置明露式分级石质卧管取水,针对该取水设施在多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改造方法--斜拉平卧钢筋砼闸门取水设施,该取水设施结构简单、施工容易、造价低廉、管理方便,能较好的解决卧管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澌溪沟水库卧管改造为例,对该取水设施进行介绍,对类似水库取水设施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刚性下卧层的存在会造成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并对上层地基的沉降变形造成影响。笔者利用地基变形放大系数分析刚性下卧层对地基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模量比和地基土相对厚度时的地基变形放大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下土层的模量比对变形放大系数有直接影响,不可忽略; 当刚性下卧层上方土层厚度与基础宽度比值大于5.0时,地基变形放大系数的数值可认为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5.
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过程中,桩体会向下卧层产生一定的刺入,从而使下卧层产生沉降差异.为了得到发生刺入的下卧层应力分布情况,取下卧层等效单元体进行分析.将内外土柱接触面分为破坏滑动段和弹性滑动段2部分.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接触面破坏滑动段摩阻力,并考虑侧向土压力变化的影响;在接触面弹性滑动段,假定摩阻力与相对位移为线弹性关系,利用荷载传递法进行计算,得到下卧层土体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给出了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表明,该计算方法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盾构区间顶部土体开挖卸载会造成基坑底部土体回弹位移,该土体回弹进而造成盾构区间整体上浮变形,会对运营中的地铁线路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地铁运营安全。目前,国内外对明挖隧道与正交下卧的轨道交通盾构区间相互影响研究较多,但明挖隧道与平行下卧轨道交通盾构区间相互影响国内外少有研究,分析明挖隧道与平行下卧的轨道交通盾构区间的竖向影响规律,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下下卧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以西安兴善寺东街雨水管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采用明挖法和顶管法两种不同施工方式施工时下卧隧道变形规律,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时下卧隧道隆起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卧隧道沿纵向5倍基坑开挖宽度内结构的隆起变形受基坑开挖影响较大,且基坑开挖卸荷使下卧隧道结构发生不均匀变形。左隧道拱顶最大隆起量为4.13 mm,拱腰最大收敛值约为0.55 mm,结构易发生扭转变形;右隧道拱顶最大隆起量约为3.19 mm,拱腰最大收敛值约为0.24 mm,结构易发生竖向拉伸变形。采用顶管法施工可以减少下卧隧道的变形量,实测数据表明顶管施工会使下卧隧道产生横向收敛,最大为1.7 mm,实际工程中应注意控制既有隧道结构的横向变形。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时,各因素对左右隧道的影响程度不同,左隧道的隆起量主要受基坑开挖卸荷作用影响,右隧道的隆起量主要受顶管施工的顶推作用和开挖卸荷作用影响。同时应注意各因素之间不一定是相互独立的,需要考虑因素组合对下卧隧道隆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单桩成桩后,桩周土体固结渗流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建立了饱和黏土中单桩桩周及下卧横观各向同性土体的空间轴对称固结问题的定解条件,应用数值理论建立相应定解问题的有限元程序,对桩周及下卧土层中压桩挤土造成的孔压消散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卧土层的渗透特性对桩周土体的孔压消散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精确分析压桩挤土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周围环境影响的时空特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一种同时考虑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通过一次计算即得出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小尺寸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底尺寸时,既避免了重复验算的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给出一种同时考虑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通过一次计算即得出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小尺寸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底尺寸时,既避免了重复验算的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