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分层图,在满足用户通信量请求延迟与带宽约束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用户通信量请求总体延迟满意度和最小化网络费用为目标,应用正交设计演化思想,引入小生境种群和杂交,设计了一种IP overDWDM光Internet中的延迟与带宽受限智能静态通信量疏导模式.基于VC++6.0,仿真实现了该模式,在多个实际网络拓扑上进行了性能评价,并且与已有疏导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NGI主干网主要形式IP/DWDM光Internet中,如何提高其容错能力同时改善其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性能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容错QoS组播路由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采用预防式容错策略和双树保护模式,基于蚁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容错QoS组播路由模式.以最小化光树故障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满足QoS约束的主光树和备份光树来达到容错目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自相似网络通信量的分析与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网络通信量中存在的自相似现象,讨论了自相似通信量输入对排除系统的时间延迟和抖动特性的影响,指出由于自相似通信量的长程相关性使得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缓存来改善排除系统的延时和抖动特性,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在自相似通信量研究中,系统的瞬时性能研究以及反馈控制研究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WDM网络动态组播业务疏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波分复用(WDM)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该文对动态组播业务疏导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受网络资源约束的动态组播业务疏导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服务质量控制能力的疏导算法,用从源节点到各目的节点经过的最大光路数来衡量服务质量。该文对算法的连接请求阻塞率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连接请求要求的服务质量越高,阻塞率越高;当服务质量要求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阻塞率随服务质量的变化很小。用户可以在服务质量和阻塞率之间寻求折衷。  相似文献   

5.
由于节点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BT网络的QoS,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居下载节点的搭便车行为检测策略。首先,定义了影响BT网络QoS的属性约束集,即节点在网络中的属性约束集和节点自身的硬件属性约束集;其次,为了保护BT网络中的种子节点,以QoS约束集中的种子比例的属性为基础,采用优先向非种子邻居节点请求下载的方式,提出了基于邻居下载节点的检测算法DANDN(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ighbor Downloading Nodes)算法,并通过定义效用值给出了邻居节点的选择依据。最后,利用PeerSim仿真平台,验证了QoS约束集中每个属性对整个BT网络QoS的影响程度以及DANDN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网络信息自动获取及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提高效率和节约网络通信量两方面分析了本系统的特点和所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种IP/DWDM光因特网中的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研究了IP/DWDM光因特网的集成QoS(QualityofService)组播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给定组播请求与用户QoS需求,提出的算法基于遗传算法GA来构造一棵柔性QoS组播树,并基于波长图方法对组播树进行波长分配,一体化考虑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从而使QoS组播树费用和用户QoS满意度都趋近优化·该算法还考虑了IP/DWDM光因特网的负载均衡问题·仿真实验表明,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QoS路由中流量动态请求的情况,并考虑到现有路由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采用区分服务模型处理QoS请求的基于约束集网络分区策略的路由算法,对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时间更新频度分析,得出了流速和更新频度的优化关系.采用Lingo环境对路由优化进行模拟,测定了流速和路由计算时间间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小的更新频度下,可以获得较大的链路流量,降低了路由更新频率并得到较高的计算效率,实现了较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QoS控制机制由优化模式选择和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组成,优化模式选择在压缩 层提供QoS支持,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在链路层提供QoS支持。仿真结果显示给出的自适应QoS 控制对MPEG-4视频在动态的无线信道上传输达到了满意的质量,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QoS控制机制由优化模式选择和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组成,优化模式选择在压缩层提供QoS支持,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在链路层提供QoS支持。仿真结果显示给出的自适应QoS控制对MPEG—4视频在动态的无线信道上传输达到了满意的质量,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在有严格带宽要求和有弹性带宽要求两种业务共存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中提供动态负载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平衡算法——TeXCP(traffic engineering with explicit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的QoS路由算法.该算法利用TeXCP的自动调节和平衡负载的能力将best effort业务调整到适当的路径上以满足高优先级QoS业务请求的带宽,同时避免了传统的快速重路由方法可能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集成两类业务需求,通过平衡瓶颈链路的利用率减小了网络的拥塞,在保证QoS业务带宽要求的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2.
MPLS网络的QoS及其管理框架实现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MPLS网络的两种QoS技术:MPLS流量工程以及结合IP QoS体系,并指出DiffServ和流量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在MPLS网络中很好地保证业务的QoS。以这一技术为基础,在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MPLS网络QoS管理框架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量类型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选路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需要为不同的上层应用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服务.分析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需要支持的6种主要流量类型的不同QoS需求,并抽象出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模型,定义基于流量类型的QoS选路方法,提出基于流量类型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分层蚂蚁选路算法,为网络中的各类流量选择满足各自主QoS需求的路由,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的多种流量提供较好的QoS保障;同时,针对分层拓扑结构所采用的分层蚂蚁选路减小了算法的运算空间,对于连接复杂的大规模网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差别服务网络中,实时业务的延时保证是一个难题,这需要在调度聚集业务的时候能够保存聚集类中每一个单独流的业务特性。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差别服务网络的调度与整形相结合的机制——TD2FQ(Token-drivenDelay-sensitiveDynamicFairQueueing)。该机制包括一种新的调度机制——延时相关动态公平队列,以及一种新的"有色令牌"应用模块。TD2FQ可用于进行聚集业务的成形调度,除了能够获得确保的延时上界,还可以维持业务类中不同流间的公平性以及业务流的成形条件,并且保证了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该文给出了该算法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论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的流量控制模型,此模型内嵌于Linux内核,利用队列算法分类不同QoS需求的网络流量,可满足不同服务水平的QoS需求.经过多次实验证实,采用流量控制模型后的网络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网络模型,而且对于后继的网络需求也能充分适应.  相似文献   

16.
MPLS是下一代多用户、多服务的Internet骨干网络的一种路由交换技术基础,而流量工程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供QoS保障的关键.该文基于网络仿真工具OPNET,以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为性能指标对MPLS网络中采用流量工程情况下的QoS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An approach to traffic engineering that uses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S) an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QoS) guarantees over an IP network was proposed. The traffic associated with assured forwarding (AF) Per-Hop behavior (PHB) in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enabled IP network was model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such traffic on network resourc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efficient traffic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was analy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relating to traffic engineering in DS networks with an MPLS core was formulated. The service 收稿日期:by TCP and UDP flows when they share either a link or a MPLS traffic trunk was also compared and found that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raffic engineering, MPLS trunks should be implemented end-end (first router to last router). If some part of the network is MPLS trunk-unaware, the benefits are reduced or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现有的Ad Hoc网络MAC层的QoS保障机制,针对目前基于区分服务的方法,把802.11e的EDCF机制和改进的退避方法结合起来,并通过利用双信道解决QoS保障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