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可行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对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病例29例,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进行修复后随访1.5~4年,同时对其临床效果采取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8例.良13例,可2例,差6例,有效率79.31%。距骨穹解部硬化并创伤性关节炎5例,踝关节融合6例。结论应用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骨/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是骨科临床难题,更是再生医学研究热点.目前,骨组织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骨/软骨修复,其中生物活性支架材料搭载种子细胞可促进骨/软骨修复,但该技术在骨/软骨新生过程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机制解析和有序调控,无法有效诱导空间化骨/软骨微环境特征,成骨/软骨活性不足,临床修复效果有限.因此,亟须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以较小成本和简单方式模拟骨/软骨结构和生理功能,复制其病理特点,用于发病机制研究和促进骨/软骨再生修复.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骨/软骨类器官是近几年涌现出的概念,在国内的研究亦刚刚起步.系统地介绍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发展历程、构建策略、评价表征、机制探索以及临床前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进展,旨在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推动骨/软骨类器官临床应用,提升骨/软骨损伤修复效果,为促进骨/软骨损伤组织有序再生修复提供全新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骨及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多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软骨自发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随着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组织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成为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分别就软骨组织工程的供体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4.
外伤或关节使用过度或重度关节炎都会导致关节表面的软骨以及软骨下骨形成难以恢复的损伤.尽管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但仍存在治疗的局限性,如自体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移植的组织不完全整合和易降解、骨髓刺激会产生纤维软骨、质量不佳等.为提高骨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前期研究制备了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丝素蛋白/脱软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三层支架,并在兔子体内短期植入后获得良好的骨软骨修复效果,但并未进行长期体内研究.本研究在兔子双膝滑车沟处建立直径5 mm、深度3 mm的缺损,并将具有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复合三层支架进行缺损区植入,且以天然膝关节滑车沟处骨软骨为对照组,修复34周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icro-CT扫描以及力学测定,评价支架对骨软骨缺损长期的修复情况.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学染色扫描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具有与天然组相似的表面平整度和完整度、细胞排列形态以及黏多糖含量;但Ⅱ型胶原染色和软骨纳米压痕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Ⅱ型胶原含量以及力学性能明显低于天然...  相似文献   

5.
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给临床提供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rhBMP-2复合,制备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内,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于骨相关细胞生物安关于其全性方面的研究概况,包括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骨形成及成骨相关细胞活性的影响2方面。介绍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成骨细胞及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在体内骨形成作用及机制,同时总结了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不同浓度、尺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其通过活性氧线粒体途径、溶酶体途径对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为纳米羟基磷灰石早日应用于临床骨组织工程领域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恒河猴牙髓剪碎,用酶消化后培养获得恒河猴牙髓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干细胞表面标记基因的表达,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成脂成骨的诱导,同时将细胞与支架混合后移植裸鼠皮下.结果发现,分离的细胞能持续传代,能被条件性地诱导成脂和成骨,能表达CD146,OCT4,SSEA4,STRO1等干细胞的标记基因,细胞与支架移植体内能分泌形成牙本质.结果表明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分离恒河猴的牙髓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内能分化形成牙本质.实验结果为该细胞进一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牙齿再生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头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颡鱼头骨共有126块,无顶骨、后耳骨和下鳃盖骨,有续软骨存在.犁骨、前颌骨、齿骨上都具铺石状牙齿,上颌骨、腭骨不具齿而成棒状小骨支持触须.舌颌骨、方骨、中翼骨、外翼骨发育良好.前鳃盖骨失去鳃盖作用而参与悬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成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混合培养时,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否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复合支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研究成骨细胞诱导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指成骨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的比值).方法:SY别培养SD乳鼠的成骨细胞与SD大鼠的BMSCs,将成骨细胞和BMSCs以1:9、2:8、3:7、1:0的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通过测定第3、6、9天培养液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研究成骨细胞促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将两种细胞以该最小浓度比混匀接种于涂附Ⅰ型胶原壳聚糖材料支架上(直径9 mm,高3mm)作为混合培养组,相同终浓度的单纯成骨细胞和单纯BMSCs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另设置低比值成骨细胞对照组(仅含有共培养组中相同的成骨细胞数,但不含有共培养组中的BMSCs).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骨进行评价.结果:成骨细胞和BMSCs以3:7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时已可实现有效成骨.3:7比例的混合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成骨细胞组)体外培养8周后大体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ALP染色基本相同,均表达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形成了较成熟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和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原细胞支架复合物变小、变形.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未能发现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够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混合细胞中成骨细胞与BMSCs的比例为3:7时是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RANKL、M-CSF诱导的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细胞染色分析研究淫羊藿对RANKL和M-CSF诱导全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样细胞的作用,并探讨FN在破骨样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淫羊藿能够抑制RANKL、M-CSF诱导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FN与破骨样细胞的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种新型多孔纳米陶瓷支架材料(hydroxyapatite,HA和tricalcium phosphate,TCP)的生物相容性.从人4月龄胚胎骨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periosteal-derived osteoblast,POB),采用人胚骨膜成骨细胞与2种陶瓷支架的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及生理功能表达情况.发现人POB在HA和TCP表面生长繁殖良好,并发挥成骨功能.材料对细胞的增殖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实验表明: 2种新型多孔陶瓷支架材料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骨止点愈合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前期实验证实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可显著改善重建ACL腱骨愈合处成骨能力,可能与移植物内源性肌腱干细胞(tendon derived stem cells,TDSCs)的成骨分化密切相关。探讨了PNS对TD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将培养至第3代的大鼠TDSCs分为PNS组与对照组2组,利用CCK-8实验方法检测PN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TDSCs经PNS处理72 h后加入成骨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检测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在裸鼠皮下注射PNS处理后的TDSCs,4周后利用Micro-CT检测异位成骨情况。研究证实PNS可显著增强TDSCs细胞成骨分化与裸鼠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促进牵张成骨的常见相关因素.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1995-01/2008-1有关牵张成骨的文章.检索词为"distraction osteogenesis",限定语言为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促进牵张成骨有关的文章,筛除相关性差的文章与重复试验.收集了123篇相关文章,排除陈旧或重复的研究,选其中的51篇纳入研究.牵张成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促进牵张成骨上.合理利用促进因素可促进牵张成骨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版纳近交系小耳猪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活性。方法 :用Urist方法从版纳小耳猪骨和普通猪骨中提取骨形成蛋白,SDS -PAGE凝胶电泳测定小耳猪BMP的相对分子量。将剂量为2mg、5mg的小耳猪和普通猪BMP分别植入4组小鼠股部肌袋 ,分别于术后第7天、14天和28天取材,通过拍摄股部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测定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 ,观察小耳猪BMP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小耳猪BMP是一含14、22、27、36、48、66KD六种成分的蛋白多肽 ,所有BMP植入组放射学观察均未见明显高密度影形成。组织学观察BMP植入第7天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并向软骨细胞转化 ,第14天有大量软骨形成 ,第28天见成熟板层骨并有骨髓形成。ALP活性测定结果显示5mgBMP植入组ALP活性明显高于2mgBMP植入组 ,但同等剂量的小耳猪BMP和普通猪BMP植入组的ALP活性无差异。结论 :版纳近交小耳猪BMP具有较好的成骨诱导活性 ,且sepBMP的成骨能力与植入剂量有关 ,但其成骨诱导活性与相同剂量的普通猪BMP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报告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肌肉内诱导异位成骨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1天有间充质细胞向植入区内聚集;5天出现典型的软骨细胞;7天钙化开始;10天形成雏形的骨髓腔;14天骨髓腔内出现幼稚的造血细胞;21 ̄30天形成大量网状骨小梁、骨单位,在骨小梁间隙出现骨髓细胞。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BCT观察骨碎补促进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部分缺损进行牵张成骨术病人1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常规治疗外术后开始每日口服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病例均于牵引固定期4、8周后应用CBCT观察牵引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固定期4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情况比对照组效果理想;固定期8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比对照组效果理想.结论:骨碎补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颌骨的牵张成骨治疗;CBCT对颌骨牵张成骨区显示清晰、细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应用MSCs及成骨诱导培养的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并冻存,与未冻存的组织工程化骨膜同时植入同种异体新西兰兔皮下,通过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初步探讨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同种异体MSCs及经成骨诱导后的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骨膜冻存前后植入异体兔体内其免疫反应水平低。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能分化成骨、成软骨等多种骨基质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可为股骨头塌陷坏死部分提供结构支撑,同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成骨形成,为股骨头保髋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豆异黄酮对BMSCs的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对BMSCs分化进行调节.本研究主要探讨大豆异黄酮对BMSCs的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从而为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观察miRNAs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及成骨诱导培养后的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基因芯片检测miRNAs的表达情况,由SAM分析得到MSCs较其诱导培养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培养出的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已具有成骨细胞特性;经芯片检测并SAM分析,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高表达的miRNAs有7个:hsa-miR-363*、hsa-miR-483、hsa-miR-590、hsa-miR-130a、hsa-miR-15b、hsa-miR-30c、hsa-miR-663;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低表达的miRNAs有6个:hsa-miR-192、hsa-miR-210、hsa-miR-128a、hsa-miR-224、hsa-miR-106a、hsa-miR-494。利用TargetScan预测其靶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hsa-miR-130a、hsa-miR-15b和hsa-miR-30c的预测靶基因多为维持干细胞特性的基因;而hsa-miR-106a和hsa-miR-494的预测靶基因多为参与骨形成及成骨分化的基因。为证明miRNAs参与调控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的植骨材料在使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生物活性不足、骨折不愈合、成骨量有限、材料降解速度与组织生长不匹配等问题.研究具备成骨性能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是目前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介绍了CaTiO3、Ba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K,Na)NbO3]基(KNN基)无铅压电陶瓷及LiNbO3作为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生物压电陶瓷有着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具有成为骨替代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