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超长期趋势预测为基础,通过对2030—205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供需形势的系统分析,提出有效应对能源安全挑战的战略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石油需求将长期处于增长态势,而石油产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为此应在努力控制需求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石油替代,力争石油对外依存度不超过60 %;天然气作为清洁、优质的化石能源,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大国外天然气资源的引进利用,力争2030—205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升至10 %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油气中长期发展战略与技术路线以及6项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油天然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基于供需、运输、灾变、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自回归和K均值聚类,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安全预警模型,并应用于我国石油天然气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运行继续处于危险状态,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发展提高,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不断攀升,尤其是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石油的供需关系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经济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截至2010年6月份,中国石油能源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至54.23%,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而且,我国石油的需求仍以每年超过6%的速度继续增长,预计十年后我国的石油能源将有超过两亿吨的缺口。当前的研究表明,我国石油能源的供求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如何合理进行油田开发,在保障开发过程中的安全前提下,明确地完成开发任务及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4.
王东海 《科技信息》2007,(8):157-157
近年来,大量的媒体以为:“中国正面对一场能源危机”。搞的国内人心惶惶,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评价中国呢?目前中国石油的供需形势究竟如何呢?本文主要对我国石油供应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扩大境外石油勘查的开发,取得份额石油储量和产量,加强石油炼制和输油管道的合作建设,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的石油供应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世界石油峰值及我国油气供需预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立足国内为主、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以及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的血液,当前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数量远远超过实际原油交易量,石油金融化的国际趋势已经形成,石油价格的决定已经由商品供需定价转变为金融衍生品定价。本文首先从原油消费量、原油对外依存度以及原油价格波动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原油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国际石油金融化进程中面临的石油储备不足,缺乏石油金融定价权,以及经济安全受到石油价格波动三方面的问题,并进而提出我国应当加大原油储备力度,完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利用不同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石油资产储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石油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能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后我国的石油钻探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摘掉了我国贫油国的帽子。在石油钻探过程当中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得到推广和使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技术当中空气钻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如何在空气钻井的条件下做好地质录井工作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对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志成 《科技信息》2012,(32):254-254
石油是非再生资源,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都渴求的能源。目前全球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石油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生产成本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石油需求的依赖度不断增大。石油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石油资源短缺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及时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9.
根据东部能源消费和西部能源输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以及能源供需的时滞性建立了东西联动能源消费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模型,利用动力学的稳定性理论对这个能源供需模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东西部能源供需稳定的条件.通过对江苏省2000~2004年能源供需现状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能源供需的实际,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中日两国由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供应而形成的石油关系,通过分析中日油气之争的供需背景和起因,在中日两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利用博弈理论的观点,推导出受制于战略利益的中日间进行的石油能源博弈实现双赢的纳什均衡的不可实现性,阐明中日对俄罗斯远东石油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和非合作性,并预计在更广的地域范围这种不妥协性竞争将影响到我国海外能源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急剧攀升。但由于国内石油储量和生产能力有限,中国的石油供应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供应的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北方邻国俄罗斯正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量出口石油,中俄两国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促进中俄两国在石油方面的合作,已成为中国政府亟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省成品油市场供求矛盾的分析,阐述了石油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广辟石油资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石油供应体系;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降低石油短缺和中断的风险;大力提倡节油,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稳定成品油供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石油需求的数量不断猛增,而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据预测中国石油进口将进一步扩大;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资源节约的可能性;并结合国内外的石油开采、控制及供给形势,分析和评价了中国石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2013年上半年石油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出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石油行业的运行态势与趋势特征,并从石油行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认为:2013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行业整体回升态势较弱,行业景气指数处于底部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动力有所增强;2季度我国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2%,石油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卓见成效;新机制下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呈现"U型"波动趋势,2013年初到3季度末,国家动态进行了5次下调,5次上调;未来石油行业低碳经济发展与油品升级,对外依存度的扩大,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石油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油资源的耗竭,石油资源短缺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如何新开辟稳定的石油供给渠道、开发石油制品的替代品,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及企业面前的挑战。本文从石油制品替代角度分析了保证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化发展的多个途径,在充分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可再生的石油制品替代品,将基本可以保证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镧元素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框架,模拟了镧的全生命周期流动情况,分析了1990—2018年中国镧物质流量、存量和供需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稀土镧96%的供应来自国内开采,其中77%来自于白云鄂博矿和氟碳铈矿;(2)镧的功能材料种类丰富,消耗镧最多的石油裂化催化剂28年累积用镧量占到了镧应用总量的47%;(3)中国在1990—2018年间共向其他国家出口了29.2万t镧,且以冶炼分离产品为主;(4)1990—2018年间,中国镧元素总体过剩,但2013—2017年出现少量供应不足,原因是氧化镧的大量出口和下游应用量的增长,有利于减少库存,促进供需平衡。建议在巩固现有下游消费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材料,拓展镧的新应用技术,提升镧产业链的附加值;尽快建立废石油裂化催化剂的回收机制,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镧循环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第三次转换的新阶段,形成石油33%、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5%"四分天下"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代,"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禀赋造就煤炭59%、石油19%、天然气8%、新能源14%的"一大三小"结构,需开展能源结构转型革命,迈向煤炭40%、油气31%、新能源29%"三足鼎立"新局面。中国石油工业正在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形成"常-非并举"格局,开展从单体圈闭"油气藏"到大面积"甜点区"的理论革命、从直井天然能量到水平缝网"人工油气藏"的技术革命、从人工作业到信息智能化低成本开发的管理革命、从能源政治到重塑能源新版图的战略革命。中国能源转型道路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两大方向,面临煤炭清洁化利用、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未来支柱产业不明朗"三大挑战",需布局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大战略领域",开展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技术侧、能源体制侧"四大革命",把握现行国家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油价回暖、天然气规模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向"五大机遇",完成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两大动力,社会文明发展是内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根本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中期中国和世界石油供应现状、石油供需趋势的分析,指出中国石油供应与需求间的缺口,并由此说明中国进口石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石油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祖林 《科技信息》2008,(8):172-172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下埋的,都和石油息息相关,中国已经踏上石油经济之路,而这条路不如以前平坦,甚至已经布满荆棘与陷阱。本文着重对我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